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厉兑穴
- 穴位
厉兑,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有趾背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的趾背神经。主治鼻衄、齿痛、咽喉肿痛、热病、多梦、癫狂等。浅刺0.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玉枕穴
- 穴位
玉枕,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有枕肌,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头项痛、目痛、鼻塞。平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陵后穴
- 穴位
陵后,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别名陵外。位于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后缘下方凹陷处,左右计2穴。布有腓总神经。主治膝胫疼痛、膝关节炎、下肢瘫痪、下肢麻痹、足下垂、足内翻、坐骨神经痛、腓神经痛等。直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颈百劳穴
- 穴位
颈百劳,经外奇穴名。出自《穴名标准化方案》。别名百劳。位于项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大椎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处,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第4、5颈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有第4、5颈神经后支的分支。主治咳嗽、气喘、哮喘、骨蒸潮热、盗汗、自汗、肺结核、百日咳、顿咳、颈肌痉挛、项部扭伤不能回顾、落枕、产后周身疼痛、角弓反张、瘰疬等。直刺或斜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天地人三才
- 穴位
天地人三才,组合穴名。由百会(天)、涌泉(地)、璇玑(人)三穴组成。百会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涌泉位于足底(去趾)前1/3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璇玑位于前正中线,胸骨柄的中央。主治脏躁、带下、痛经、子宫下垂。针0.1-0.3寸,在刺时,或稍向前或后斜刺,局部有刺痛感。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温溜穴
- 穴位
温溜,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逆注、蛇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在桡侧腕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分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主治急性肠鸣、腹痛、疔疮、头痛、面肿、咽喉肿痛、肩背酸痛。直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兑端穴
- 穴位
兑端,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兑骨。属督脉。位于面部,上唇结节的中点。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主治昏迷、晕厥、癫狂、癔症、口歪、口噤、口臭、齿痛。向上斜刺0.2-0.3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臑会穴
- 穴位
臑会,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臑窌、臑髎。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臂后区,肩峰角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有中副动、静脉末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神经。主治瘰疬、瘿气、上肢痹痛。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条口穴
- 穴位
条口,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主治下肢痿痹、转筋、肩臂痛、脘腹疼痛。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后腋穴
- 穴位
后腋,经外奇穴名。出自《外台秘要》。别名后腋下。位于肩后部,腋后皱襞纹头处,左右计2穴。皮肤有臂丛的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主治腋下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核(瘰疬)、瘿(甲状腺肿大)、扁桃体炎、咽炎、肩周炎、抬举困难、上肢疼痛等。直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