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后腋穴

后腋,经外奇穴名。出自《外台秘要》。别名后腋下。位于肩后部,腋后皱襞纹头处,左右计2穴。皮肤有臂丛的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主治腋下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核(瘰疬)、瘿(甲状腺肿大)、扁桃体炎、咽炎、肩周炎、抬举困难、上肢疼痛等。直刺0.5-1寸。

主治

腋下淋巴结肿大等

位置

肩后部,腋后皱襞纹头处,左右计2穴

出处

《外台秘要》

别名

后腋下

功能

理气消瘿。

名称

后腋穴

操作

直刺0.5-1寸

隶属

经外奇穴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扁桃体炎、咽炎、肩周炎、抬举困难、上肢疼痛等。

功能作用

理气消瘿。

定位

位于肩后部,腋后皱襞纹头处,左右计2穴。

相关论述

1、《外台秘要》:“后腋,在腋后廉际两筋间,主腋外相引而痛,手臂拘挛急不得上头。”

2、《备急千金要方》:“灸患人背两边腋下后文上(记载治瘰疬),随年壮。”

3、《千金翼方》:“灸风池……又垂两手两腋上文头,各灸三百壮(记载治瘿法),针亦良。”

4、《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后腋,奇穴。腋窝后侧横纹头。针七分。灸三至七壮。主治颈项瘰疬、扁桃腺炎、手臂挛急不能上举。”

解剖

皮肤→皮下筋膜→腋筋膜→大圆肌→背阔肌→腋窝及其内容,皮肤由臂丛的臂外侧皮神经分布,腋腔内容主要有腋动、静脉,臂丛及其分支以及位于结缔组织中的淋巴结等。

详细主治

腋下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核(瘰疬)、瘿(甲状腺肿大)、扁桃体炎、咽炎、肩周炎、抬举困难、上肢疼痛等。

详细操作

直刺0.5-1寸,酸麻胀感可放射至手部。艾柱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配伍

配外踝上、板门治疗扁桃体炎等。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