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枕穴

玉枕,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有枕肌,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头项痛、目痛、鼻塞。平刺0.3-0.5寸。
主治
主要配伍
位置
出处
功能
名称
操作
隶属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近视、眩晕、头痛、嗅觉减退、多汗症、脑充血、视神经炎、鼻炎等。
功能作用
祛风活络,通窍明目。
名词释义
枕骨之两旁突起者,称“玉枕骨”,穴当其处,故以为名。
定位
位于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相关论述
1、《会元针灸学》:“玉枕者,玉者贵重也,枕者枕骨也。仰卧着枕,脑后之骨要保重甚于执玉,故名玉枕。”
2、《针灸甲乙经》:“在络却后七分,夹脑户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上,入发际三寸。”
3、《千金》:“在络却后七分半,夹脑户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上入发际三寸。”
4、《针灸大成》:“络却后一寸五分,夹脑户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上,入发际二寸。”
解剖
有枕肌,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详细主治
1、头项痛、目痛。
2、鼻塞。
详细操作
正坐或伏卧位,先取枕外粗隆上缘凹陷处的脑虎穴,当脑户旁开1.3寸处即是本穴。平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
1、配百会穴、当阳穴、临泣穴等治鼻塞。
2、配完骨穴治项痛。
3、配大杼穴、肝俞穴等治热病。
4、配风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视。
5、配后顶穴、颌厌穴治目眩。
6、配偏历穴、神庭穴等治癫疾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