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后穴

陵后,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别名陵外。位于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后缘下方凹陷处,左右计2穴。布有腓总神经。主治膝胫疼痛、膝关节炎、下肢瘫痪、下肢麻痹、足下垂、足内翻、坐骨神经痛、腓神经痛等。直刺0.5-1寸。
主治
位置
出处
别名
功能
名称
操作
隶属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及足趾麻木、马蹄足、膝胫酸痛、足内翻、足下垂等。
功能作用
祛风除湿,活络止痛。
名词释义
穴居阳陵泉后,故名。
定位
位于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后缘下方凹陷处,左右计2穴。
相关论述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陵后,奇穴。阳陵泉穴后。针五分。主治筋动足痹;亦治腓神经痛、膝关节炎。”
解剖
在腓骨长肌与比目鱼肌上端,有腘动脉分布,布有腓总神经。
详细主治
膝胫疼痛、膝关节炎、下肢瘫痪、下肢麻痹、足下垂、足内翻、坐骨神经痛、腓神经痛等。
详细操作
直刺0.5-1寸,针感为局部麻电感并向足背放散,留针30分钟。艾柱灸3-5壮,或温灸5-10分钟。亦可按摩,按揉时力度要缓和、适中,每次施治时间为3-5分钟,每日2-3次即可。
配伍
1、配环跳穴、健膝穴治坐骨神经痛。
2、配八风穴、足三里穴治下肢及足趾麻木。
3、配跟平穴、环跳穴、健膝穴、跟紧穴治马蹄足。
4、配膝眼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丰隆穴治膝胫酸痛。
5、配阳陵泉穴、悬钟穴、丘墟、足三里穴、昆仑穴治足内翻。
6、配足三里穴、丰隆穴、解溪穴、阳陵泉穴治足下垂。
附注
本穴与胆经阳陵泉穴相隔腓骨小头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