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涪翁
- 古代医家
涪翁,古代医家名。西汉末、东汉初涪县(今绵阳市区)人。其真实姓名及生卒年均不详。据《后汉书·郭玉传》载:“初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于涪水(即涪江,在今四川省境内),因号涪翁。”治病不论贵贱,皆全力救治不图报酬。后传针术给程高,程高再传于郭玉,后来郭玉成为东汉时期的一代名医。涪翁所著《针经》、《诊脉法》等,均失传。
临床应用 -
主要经历 -
人物简介 -
人物评价 -
后世影响 -
巢元方
- 古代医家
巢元方,隋代医家。大业中(公元605年—616年)任太医博士、太医令。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奉诏主持编撰《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分67门,1720论,是中国第一部专论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书。
临床应用 -
主要经历 -
人物简介 -
人物评价 -
后世影响 -
庞安时
- 古代医家
庞安时(约1042~1099年),字安常,自号蕲水道人,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被誉为“北宋医王”。庞安时出身于世医家庭,自幼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医术精湛,能急病人之急,行医不谋私利,常让来诊者在自己家里住下亲自照料,直至治愈送走,他晚年参考诸家学说,结合亲身经验。撰成《伤寒总病论》6卷,对仲景思想做了补充和发挥。其突出特点是着意阐发温热病,主张把温病和伤寒区分开来,这对外感病学是一大发展。
临床应用 -
主要经历 -
人物简介 -
人物评价 -
后世影响 -
少师
- 古代医家
少师,古代医家名。少师,传说上古时医家,黄帝臣,以擅长人体体质之论而闻名流传于世。少师回答黄帝关于人有阴阳等问题时指出:“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少师对五种人的体质、性格、行为特点等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叙述,少师之论点近世为朝鲜医学家发展为“四象医学”。
临床应用 -
主要经历 -
人物简介 -
人物评价 -
后世影响 -
陈自明
- 古代医家
陈自明,南宋医学家。字良甫,临川(今属江西)人。三世业医,曾任建康府明医书院医谕。因认为前代妇科诸书过于简略,曾遍行东南各地,访求医学文献。采集各家学说之长,附以家传经验,辑成《妇人大全良方》,于妇科证治方法,收集较为详备。另着有《外科精要》等。
临床应用 -
主要经历 -
人物简介 -
人物评价 -
后世影响 -
韦讯
- 古代医家
韦讯,古代医家名。道号慈藏,约生于唐贞观十八年(644),卒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唐京兆府(今陕西关中)人,曾为道士,精医术,曾为侍御医(684~690),与当时名医张文仲、李虔纵齐名,曾奉诏与张文仲为苏良嗣诊疾。中宗景龙年间(707~710)任光禄卿,掌御膳食,时年已古稀,不久告老还乡。他施药济人,巡医于民间,常带一条黑犬随行。玄宗重其术,召其入官,擢官不受,回归故里,世仰为药王。玄宗赐号药王,死后配祀药王庙。
临床应用 -
主要经历 -
人物简介 -
人物评价 -
后世影响 -
蔺道人
- 古代医家
蔺道人,唐代骨伤科大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活于公元8—9世纪间,约生于790年,卒于850年。其真名无可考,因出家为僧,故称道人。
临床应用 -
主要经历 -
人物简介 -
人物评价 -
后世影响 -
忽思慧
- 古代医家
忽思慧,古代医家名。一译和斯辉。回回人。忽思慧于元仁宗延祐年间(1314—1320)被选充饮膳太医一职,至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编撰成《饮膳正要》一书。
临床应用 -
主要经历 -
人物简介 -
人物评价 -
后世影响 -
钱乙
- 古代医家
钱乙,字仲阳,宋代东平人,约生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约公元1032~1117年),享年82年,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钱氏治学,当初先以《颅囟方》而成名,行医儿科,曾治愈皇亲国威的小儿疾病,声誉卓著,被授予翰林医学士。曾任太医院丞,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钱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当时著名医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钱乙幼科冠绝一代”,言不为过。其一生著作颇多,有《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小儿药证直诀》三卷。现仅存《小儿药证直诀》,其他书均已遗佚。
临床应用 -
主要经历 -
人物简介 -
人物评价 -
后世影响 -
崔知悌
- 古代医家
崔知悌,古代医家名。崔知悌,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约生于隋,大业十一年(615)。崔氏出身宦族,历任洛州(今河南)司马、度支郎中、户部员外郎,唐高宗时升殿中少监,后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丞,公元679年官至户部尚书。祖父崔枢,曾任司农卿。父亲崔义真,任陕州(今河南陕县)刺史(《唐书·宰相世系表》作义直峡州刺史)。
临床应用 -
主要经历 -
人物简介 -
人物评价 -
后世影响 -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