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忽思慧

忽思慧,古代医家名。一译和斯辉。回回人。忽思慧于元仁宗延祐年间(1314—1320)被选充饮膳太医一职,至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编撰成《饮膳正要》一书。

主要成就

撰写《饮膳正要》

代表作品

《饮膳正要》

出生日期

1314

别名

和斯辉

姓名

忽思慧

所在朝代

元代

擅长

食疗

逝世日期

1320

主要经历

从《饮膳正要》“虞集序”可知,忽思慧尝为赵国公常普兰奚下属,且两人关系密切。据《新元史·常齩住传》,常普兰奚于延祐二年(1315)加金紫光禄大夫、徽政院使,掌侍奉皇太后诸事,忽思慧很可能即于是年被选任饮膳太医,入侍元仁宗之母兴圣太后答己。《饮膳正要》成书之后,专门进呈中宫供览,受命担任该书刊刻、校正者又多为与中宫关系密切之人,如拜住为中政院使,张金界奴为内宰、隆祥总管等,且“虞集序”中专有褒颂“圣后”之语,故忽思慧当时应在中宫供职,以膳医身份侍奉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忽思慧在元廷中主要是以饮膳太医之职侍奉皇太后与皇后。

人物简介

忽思慧,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营养学家,在我国食疗史以至医药发展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赵国公常普兰奚任徽政院使,掌管侍奉皇太后诸事,忽思慧约于是年被选任饮膳太医,入侍元仁宗之母兴圣太后答己。其间,他与常普兰奚在食疗研究方面密切合作,后来他供职中宫,以膳医身分侍奉文宗皇后卜答失里,所以忽思慧在元廷中主要是以饮膳太医之职侍奉皇太后与皇后。

后世影响

忽思慧的成就在我国食疗史与医药发展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他编撰的《饮膳正要》具有较高的学术与史料价值,值得我们重视与深入研究。

著作

忽思慧撰《饮膳正要》

《饮膳正要》,分为三卷。卷一讲的是诸般禁忌,聚珍目撰。卷二的是诸般汤煎,食疗诸病及食物相反中毒等。卷三讲的是米谷品,兽品、禽品、鱼品、果菜品和料物等。

此书著成于元朝天历三年[公元1320年],元朝文宗皇看了后随之批示:“命中院使臣拜任刻绎而广传之。兹举也,益欲推一人之安而使天下之人举安,推一人之寿而使天下之人皆寿,恩泽之厚岂有加于此者哉?"翻开中国饮食营养和药膳学的历史,必然要把《钦膳正要》摆上极其重要的地位。作者忽思慧亦有泽作和斯辉者。忽思慧是当时朝廷四个饮膳太医之一,《饮膳正要》这部著作是以他为主的集体创作。

轶事典故

元仁宗时,因为数年在外征战,四处奔波,操劳过度,肾气亏虚,患了阳痿症,十分痛苦。忽思慧根据元仁宗的情况,做了“羊肾韭菜粥”为他调治。元仁宗每天坚持喝粥,不到3个月的时间,病就痊愈了,不久王妃也怀了孕,仁宗喜上加喜,大大奖赏了忽思慧,同时让忽思慧将此粥列为宫廷膳食良方,此后也经常服食。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