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素髎穴
- 穴位
素髎,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面王、鼻准、准头。属督脉。位于面部,鼻尖的正中央。位于鼻尖软骨中,有动、静脉鼻背支,布有筛前神经鼻外支(眼神经分支)。主治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休克、呼吸衰竭、鼻渊、鼻衄。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阴包穴
- 穴位
阴包,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阴胞。属足厥阴肝经。位于股前区,髌底上4寸,股薄肌与缝匠肌之间。在股薄肌与缝匠肌之间,长收肌中,深层为短收肌,有股动、静脉,旋股内侧动脉浅支4布有股前皮神经,闭孔神经浅、深支。主治月经不调、小便不利、遗尿、腰低痛引少腹。直刺0.8-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天池穴
- 穴位
天池,经穴名。出自《灵柩·本输》。别名天会。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浅部为乳腺组织(男性乳腺组织不明显),其下为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部为第4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4肋间神经。主治咳嗽、痰多、胸闷、气喘、胸痛、腋肿、乳疳、乳少、瘰疬。斜刺或平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头维穴
- 穴位
头维,经穴名。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额、颞支。主治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平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耳后高骨穴
- 穴位
耳后高骨穴,推拿穴位名。别名耳后、高骨、耳背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即两侧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主治伤风感冒、头痛、头晕、惊风、烦躁不安、目赤痛、耳鸣、耳塞等。一般用揉耳后高骨、推运耳后高骨等手法。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筑宾穴
- 穴位
筑宾,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筑滨。属足少阴肾经。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直上5寸,比目鱼肌与跟腱之间。在腓肠肌和趾长屈肌之间,深部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主治癫狂、疝气、呕吐涎沫、吐舌、小腿内侧痛。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气舍穴
- 穴位
气舍,经穴名。出自于《针灸甲乙经》。别名脐中。属足阳明胃经。在胸锁乳突肌区,锁骨上小窝,锁骨胸骨端上缘,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中间的凹陷中。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起始部,有颈前浅静脉,深部为颈总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的分支。主治咽喉肿痛、瘿瘤、瘰疬、气喘、呃逆、颈项强痛。直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脂三针
- 穴位
脂三针,组合穴名。由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三穴组合而成。内关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側腕屈肌腱之间。足三里位于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三阴交位于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主治胆固醇增高、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后遗症。内关直刺0.5-1寸。足三里、三阴交直刺1-1.5寸,得气为度。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三阳络穴
- 穴位
三阳络,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通间。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在指总伸肌与拇长展肌起端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主治耳聋、暴喑、齿痛、手臂痛。直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八邪穴
- 穴位
八邪,经外奇穴名。出《医经小学》。别名八关、八关大刺。位于手背,第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手背支、尺神经手背支、尺神经肌支和手背动、静脉。主治局部病症、手背肿痛、手指麻木、手指关节疾患、头项五官病症、头痛、项痛、咽痛、目痛、牙痛、烦热、疟疾、毒蛇咬伤等。斜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