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地机穴
- 穴位
地机,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脾舍。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前方有大隐静脉及膝最上动脉的末支,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主治痛经、崩漏、月经不调、腹痛、腹泻、疝气、小便不利、水肿等。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肝俞穴
- 穴位
肝俞,经穴名。出自《灵枢·背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10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10、11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10、11胸神经后支的肌支。主治黄疸、口苦、胁痛、肺痨、潮热。斜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商丘穴
- 穴位
商丘,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商坵。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踝区,内踝前下方,舟骨粗隆与内踝尖连线中点凹陷中。有跗内侧动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丛。主治腹胀、腹泻、便秘、黄疸、足踝痛等。直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断红穴
- 穴位
断红,经外奇穴名。位于手背部,当第2、3掌骨之间,指端下1寸,握拳取之。主治月经过多、崩漏。沿掌骨水平方向刺入1.5-2寸,使针感上行至肩,留针20分钟。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经渠穴
- 穴位
经渠,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属手太阴肺经。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有旋前方肌,当桡动、静脉外侧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膺窗穴
- 穴位
膺窗,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应窗。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浅部为乳腺组织(男性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乳腺组织不明显),其下为胸大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支。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痛、乳痈。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定喘穴
- 穴位
定喘,经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别名喘息、治喘。位于项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缘中点(大椎穴)旁开0.5寸处。浅层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深层有颈横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及第8颈神经,第1胸神经后支的肌支。主治哮喘、咳嗽、支气管炎、肩背痛、上之疼痛不举、麻痹、瘫痪、落枕、荨麻疹、头后部痛等。直刺或针尖偏向脊柱,深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梁丘穴
- 穴位
梁丘,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跨骨。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主治急性胃痛、乳痈、尿血、膝肿痛、下肢不遂、乳痈、乳痛。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带脉穴
- 穴位
带脉,经穴名。出自《灵枢·癫狂》。属足少阳胆经。位于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第12肋间动、静脉,布有肋下神经。主治月经不调、闭经、赤白带下、疝气、腰痛、胁痛。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咽喉耳穴
- 穴位
咽喉耳穴,耳穴名。位于耳屏内侧面上1/2处,与外耳道口相对,与耳屏上结节相平,在与渴点穴相对应的后方,耳屏穴相对应的上方,二者引线的相交之处,即耳屏3区。主治急、慢性咽炎、咽喉异物感、咽喉炎、口腔炎、咳嗽、痰鸣、悬壅垂水肿、声音嘶哑、扁桃体炎、支气管哮喘等。为耳鼻喉科手术针麻穴,也是诊断咽喉疾患的参考穴。按耳针常规针法操作。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