膺窗穴

膺窗,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应窗。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浅部为乳腺组织(男性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乳腺组织不明显),其下为胸大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支。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痛、乳痈。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主治
主要配伍
位置
出处
别名
功能
名称
操作
隶属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乳腺炎、哮喘、肠炎、肋间神经痛等。
功能作用
止咳平喘,清热利湿。
名词释义
窗,通孔之谓。穴在胸部乳房之乳晕上缘,言系妇人通乳之孔窍,故名膺窗。
定位
位于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 :“寒热短气,卧不安,膺窗主之。”
2、《针灸甲乙经》 :“在屋翳下一寸六分。”
3、《素问·气府论》王注:“在胸两旁夹中行各相去同身寸之四寸,巨骨下,同身寸之四寸八分陷者中。”
4、《中国针灸学》:“在胸前部第三肋间,乳头之直上。”“……自库房按下二肋间,即第三肋之下。”
解剖
浅部为乳腺组织(男性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乳腺组织不明显),其下为胸大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详细主治
1、咳嗽、气喘、胸胁胀痛等胸肺病证。
2、乳痈。
详细操作
正坐或仰卧,于乳头直上,当第三肋间隙中点取穴。斜刺或平刺0.5-0.8寸。本穴不可深刺。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
1、配内关穴、库房穴、气户穴、曲垣穴、大杼穴等治胸胁胀痛。
2、配乳根穴、巨虚穴、下廉穴、复溜穴、太冲穴治乳痈。
3、配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治胸前神经痛。
4、配乳根穴、肩井穴、曲池穴、上巨虚穴、太冲穴治急性乳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