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京门穴
- 穴位
京门,经穴名。出自《脉经》。别名气府、气俞。属足少阳胆经。位于上腹部,当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际。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第11肋间动、静脉,布有第11肋间神经。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腹胀、肠鸣、腹泻、腰痛、胁痛。直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鹤顶穴
- 穴位
鹤顶,经外奇穴名。出自《医学纲目》。别名膝顶。位于膝部,髌骨上缘正中凹陷处。浅层布有股神经前皮支和大隐静脉的属支。主治鹤膝风、腿足无力、下肢萎软、瘫痪、脚气、膝关节酸痛、膝关节炎等。直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膝阳关穴
- 穴位
膝阳关,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关阳、关陵、寒府、阳陵。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膝部,股骨外上髁后上缘,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之间的凹陷中。在髂胫束后方,股二头肌腱前方,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布有股外侧皮神经末支。主治膝腘肿痛、挛急及小腿麻木、脚气。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颧髎穴
- 穴位
颧髎,经穴名(《千金》作“权”)。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兑骨、兑端。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面部,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凹陷中。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 颧肌中,有面横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齿痛、面痛。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内庭穴
- 穴位
内庭,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内廷。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的趾背神经。主治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热病、吐酸、腹泻、痢疾、便秘、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直刺或斜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漏谷穴
- 穴位
漏谷,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足太阴络、太阴络。属足太阳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6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趾长屈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内侧后方有胫神经。主治腹胀、肠鸣、小便不利、失精、下肢痿痹。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殷门穴
- 穴位
殷门,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股后区,臀沟下6寸,股二头肌与半腱肌之间。在半腱肌与股二头肌之间,深层为大收肌,外侧为股深动、静脉第3穿支,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主治腰痛、下肢痿痹。直刺1-2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申脉穴
- 穴位
申脉,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鬼路、阳跷。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踝区,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及小隐静脉,布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癫狂痫等神志病证、腰腿酸痛。直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发际穴
- 穴位
发际,经外奇穴名。出自《类经图翼太平圣惠方》。别名前发际。位于头额部,即前发际正中点两侧各3寸处,本神穴下0.5寸之发际处取穴,即太阳穴上部发际的“前额发际点”,用手按发角会感到疼痛之处,左右计2穴。布有耳颞神经支、上颌神经、颧颞神经及面神经颞支。主治头晕、目眩、偏头痛、痤疮、脱发、脂溢性皮炎、鼻塞、急慢性鼻炎、额窦炎、头风、鼻衄、颧骨部疔疮等。向上斜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阴谷穴
- 穴位
阴谷,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外侧缘。在半腱肌腱外侧缘,有膝上内侧动、静脉,布有股内侧皮神经。主治癫狂、阳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崩漏、膝股内侧痛。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