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气血两清
- 术语
气血两清指用辛凉合甘咸寒药物,治疗气分和血分热邪的方法。适用于气热炽盛,内逼血分,气血两燔之候。症见壮热、吐衄血,甚或昏狂谵妄,口秽喷人,舌质深绛等。方用加味化斑汤等。
气能摄血
- 术语
气对血液有控制约束作用,使正常的血液循行脉管之中,而不致溢于脉管之外。反之,气虚不足,无权统摄,常会出现各种出血症,称为“气不摄血”。治疗上以益气补气之法,恢复统摄的功能。
太阴脉
- 术语
基础理论名词。太阴脉为足太阴脾经的别称,该经穴主治“脾”方面所发生的病症。
少阳病辩证
- 术语
六经辨证之一,中医诊断学术语。是指外感伤寒病过程中由于邪犯少阳胆腑,机枢失运,经气不利所表现的证候,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我、脉弦为辨证要点。本证之邪既不完全在表,又未完全入里,而是邪居半表半里,故又称半表半里证。
OTC
- 术语
OTC即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须经专家遴选,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予以公布,具有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等特点,主要用于消费者可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各种常见轻微疾病。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不是药品本质的属性,而是管理上的界定。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是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有保障的。
太阳病
- 术语
太阳病为《伤寒论》六经病之一,是指外感病初期所表现的病证。太阳主一身之表,抗御外邪侵袭,为人体的藩篱。外邪侵袭人体,大多从太阳而入,因此首先表现出太阳病。
气能生血
- 术语
血的生成离不开气和气的运动变化。出自《灵枢·邪客》等篇。《灵枢·邪客篇》:“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气盛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弱,从而导致血虚,临床出现气短、乏力、面色不华等气血两虚的病症。治疗上采取益气补血之品。
手厥阴心包经穴
- 术语
手厥阴心包经穴即手厥阴心包经的所有腧穴,左右各9穴,本经腧穴主要治疗心、胸、胃、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气反
- 术语
气反是对病气所在的部位与所表现症状的部位相反的描述,见于《黄帝内经》,该理论对中医治法有着较大的影响,称为气反治法,具体有釜底抽薪、金水相生、醍醐揭盖等。
少阳之人
- 术语
中医理论术语,“五态之人”的一种。出《灵枢·通天》:“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