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五虎穴
- 术语
穴名,经外奇穴之一,主治五指拘挛等,可针刺,宜灸。
少火生气
- 术语
少火生气,中医基础理论名词。少火,指正常的阳气;气,指元气等。少火有滋生元气、维持生命活动的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五志之火
- 术语
喜、怒、忧、思、恐五种情志异常表达,过度或抑郁都会影响脏腑,气机郁滞,变生火邪而伤害人体,这种由五种情志异常变生的火邪称为五志之火。
气滑即出疾
- 术语
“气滑即出疾”是《内经》中关于留针内容的描述,指对“王公大人”之人的留针原则,因其为食“膏梁菽藿之味”之人,身体柔脆,肌肉软弱,血气慓悍滑利,针刺时要浅,不宜留针。
木
- 术语
木在中医学上通常指五行之一,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类似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的统称。此外,木还可指感觉迟钝、肌肤麻木的症状,如人们常说的“麻木”、“发木”。
止泻
- 术语
止泻是治疗泄泻的一种方法。中医认为,泄泻的发生多与脾、胃、肠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临床上,运用中药调理、针灸等手段,改善这些脏腑的异常状态,可以达到止泻的目的。
五疫
- 术语
《黄帝内经》对疫病按照五运之气的角度进行分类,称为木疫、火疫、土疫、金疫、水疫,总称五疫。五疫虽名不相同,但发病机理一致,皆因“三虚相合”而为病,发病急骤,致死率高。
五化
- 术语
五化原是运气学术语,即五行的气化,指生、长、化、收、藏五个生化阶段。
五色主病
- 术语
即青、赤、黄、白、黑五种病色所主的病证。
手足蠕动
- 术语
症状名,是对手足抽搐缓慢无力,振幅较小的描述,常见于阴虚动风证中,治疗以二甲复脉汤为主,但本症状也可出现在其他证候中。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