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手足厥冷
- 术语
证名。手足厥冷指手足冷至肘膝的症象,又称手足逆冷、手足厥逆、四逆等。有寒热之分:寒证由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所致,常伴有怕冷,下利清谷,脉沉微等,治宜回阳救逆,祛寒,方用四逆汤、大乌头煎等方;热证多因热邪郁遏,阳气不能通达四肢,伴有胸腹烦热,口渴等证,治宜宣透郁热,方用四逆散、白虎汤、承气汤等。
五脏所藏
- 术语
五脏所藏是说人的五种情志活动即神、魂、意、魄、志各藏于其所属之脏,以发挥其情志作用,《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因此人的情志活动正常与否与五脏盛衰有密切关系。
掌揉法
- 术语
中医基础术语,用手掌掌根着力于治疗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转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推拿手法。
手背
- 术语
手背是人体部位名称,是指手掌的背侧面部分,位于手指和腕之间。
下焦病证
- 术语
证候。源《温病条辨·下焦》。温热病邪深入下焦,劫夺肝肾之阴的证候。临床表现多见身热,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颧红,口燥咽干,神倦,耳聋,脉虚大,或手足蠕动、瘈疭,心中儋儋大动,舌绛苔少。
气闭
- 术语
气闭在中医中大概有三处代指,指病机之气闭、癃闭证型之一和便秘证型之一。但从总体病机上讲,均为气机阻滞、郁闭,因病因、病性、病位不同而表现不同的临床症状,治则治法亦不同。
五虚
- 术语
五虚是五脏精气虚损,表现在外的症状的总称,即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
土郁夺之
- 术语
基础理论名词。治则之一。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土郁夺之,谓下无壅滞也”。土郁,指中焦脾胃湿邪郁阻;夺,指祛除湿邪而不使滞留。
气血同源
- 术语
气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气的运动变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人身之气有多种,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及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总的来说气有赖于摄入于胃的饮食物经脾和胃的消化吸收所生成的水谷精微所化生。血是运行于脉管中沿一定方向循环流动的红色液体,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而化生。气无形而血有质,血之于气,来源相同。化生相同,异名同类,共居脉中(指营气),互相资生,相互转化,相互制约,血中有气,气中有血,气血相依,循环不息。“气血同源”即源于此意。
太医署
- 术语
太医署为古代医疗和医学教育机构,始建于南北朝时期,隋唐臻于完备,唐代的太医署是已知世界历史上建立时间最早、建制规模最大的医药学校,为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