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子宫穴
- 穴位
子宫穴,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大全》。别名侠玉泉、肖必。位于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3寸。在腹内、外斜肌中,穴区浅层有髂腹下神经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髂腹股沟神经的肌支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进入腹腔刺及小肠。主治阴挺、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等妇科病。直刺0.8-1.2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至阳穴
- 穴位
至阳,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肺底。属督脉。位于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7肋间动脉后支和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7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深部为脊髓。主治黄疸、胸胁胀满、咳嗽、气喘、腰背疼痛、脊强。向上斜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腰阳关
- 穴位
腰阳关,经穴名。出自《素问·骨空论》。别名脊阳关、背阳关、背解。属督脉。位于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軔带中,有腰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主治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直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势头穴
- 穴位
势头,经外奇穴名。出自《肘后备急方》。又名阴茎穴、阴茎头。位于男性阴茎尿道外口上方处,计1穴。主治阴缩、癫痫等。温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老龙穴
- 穴位
老龙穴,推拿穴位名。出自《幼科铁镜》。位于中指爪甲根部正中后0.1寸处。主治惊风、高热抽搐、虚脱气闭、昏迷不醒等。一般用掐老龙等手法。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少泽穴
- 穴位
少泽,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小吉。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及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主治乳痈、乳少、昏迷、热病、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为急救穴之一。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大陵穴
- 穴位
大陵,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心主、鬼心、太陵。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主治心痛、心悸、胸胁满痛、胃痛、呕吐、口臭、喜笑悲恐、癫狂痫、臂或手挛痛。直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水突穴
- 穴位
水突,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水门。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颈部,横平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前缘。有颈阔肌,在环状软骨外侧,胸锁乳突肌与肩胛舌骨肌上腹的交叉点,外侧为颈总动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主治咽喉肿痛、失音、咳嗽、气喘。直刺0.3-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委中穴
- 穴位
委中,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腘中、郄中、血郄。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中点。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主治腰背痛、下肢痿痹、腹痛、急性吐泻、隐疹、丹毒、小便不利、遗尿。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丹田穴
- 穴位
丹田,推拿穴位名。位于小腹部,脐下2寸到3寸之间。主治小腹痛、腹泻、遗尿、脱肛、疝气、尿潴留、便秘、闭经、小便短赤、体虚等。一般用揉法、摩法、推法、按法等。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