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缘中耳穴
- 穴位
缘中耳穴,耳穴名。别名脑点、脑干、遗尿点。位于对耳屏游离缘上,对屏尖与轮屏切迹中点处,即对耳屏2/3/4区(内侧面)交点处。主治遗尿、内耳眩晕症、智能发育不全、脑震荡后遗症、脑炎后遗症、脑溢血后遗症、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尿崩症、侏儒症、肢端肥大症、脉管炎、内脏出血、休克、呼吸衰竭、咳嗽等。为诊断脑及内分泌疾病的重要参考穴。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一窝风穴
- 穴位
一窝风穴,推拿穴位名。出自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主治腹痛、肠鸣、胃痛、泄泻、消化不良、小儿急慢惊风、伤风感冒等。一般用揉法等。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上耳根耳穴
- 穴位
上耳根耳穴,耳穴名。别名郁中、脊髓1、耳根。位于耳颞部、耳廓上方根部之中点,即耳壳上缘与面部皮肤交界处,耳壳上根部中央,在耳根的最上缘,三角窝后隆起的上方。主治鼻衄、鼻炎、哮喘、心悸、神经系统疾病、周围性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面肌痉挛、截瘫、半身不遂、脊髓炎、脊髓侧索硬化症、各种疼痛等。本穴是诊断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等症的参考穴。沿耳廓根部向下直刺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关冲穴
- 穴位
关冲,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手指,第4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舌强、热病、中暑。为急救穴之一。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八会穴
- 穴位
八会,经穴外奇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位于手背桡侧,在鼻咽窝中点下0.5寸处,即大肠经阳溪穴下0.5寸处取穴,左右共计2穴。主治牙痛、三叉神经痛、面瘫、头痛、头眩晕、眼疾、扁桃腺炎、咽炎、高血压、癫狂、白内障、中风、卵巢疾患、近视。针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秉风穴
- 穴位
秉风,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上方冈上窝中。在肩胛骨冈上窝中央,表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冈上肌,有肩胛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和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主治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直刺或斜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京骨穴
- 穴位
京骨,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跖区,第5跖骨粗隆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足底外侧动、静脉,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主治头痛、项强、腰腿痛、癫痫、目翳。直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神道穴
- 穴位
神道,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冲道。属督脉。位于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5肋间动脉后支和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5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深部为脊髓。主治心痛、心悸、怔忡、失眠、健忘、中风不语、痫证、咳嗽、气喘、腰脊强、肩背痛。向上斜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鬼眼穴
- 穴位
鬼眼,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别名鬼眼四穴、鬼哭。位于手、足大指(趾)桡(胫)侧爪甲根角处,两指(趾)相并取穴,左右计4穴。手部:布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足部: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分支。主治癫痫、精神病、晕厥等。艾柱灸3-7壮。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膀胱俞穴
- 穴位
膀胱俞,经穴名。出自《脉经》。别名傍光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区,横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在舐肌起始部和臀大肌起始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布有臀中皮神经、臀下神经的属支。主治小便不利、遗尿、腹泻、便秘、腰脊强痛。直刺或斜刺0.8-1.2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