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首页
疾病
症状
医院
医生
中药材
更多
保健品
化妆品
方剂
药膳食疗
针灸穴位
术语
典籍
古代医家
医疗美容
大敦穴
- 穴位
大敦,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水泉、三毛。属足厥阴肝经。位于足趾,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有趾背动、静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主治疝气、少腹痛、遗尿、癃闭、五淋、尿血、月经不调、崩漏、阴挺、癫痫。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巨髎穴
- 穴位
巨髎,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巨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面部,横平鼻翼下缘,目正视,瞳孔直下。浅层为提上唇肌,深层为犬齿肌,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主治口角歪斜、面痛、鼻衄、齿痛、唇颊肿等局部五官病证。斜刺或平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胆囊穴
- 穴位
胆囊,经外奇穴名。出《中华外科杂志》。别名胆囊点。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直下2寸。布有腓肠肌外侧皮神经、腓浅神经肌支和胫前动脉。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下肢痿痹。是穴位诊断胆道疾患的定性穴之一。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二人上马穴
- 穴位
二人上马穴,推拿穴位名。出自陈氏《小儿按摩经》。别名二马、上马、液门。位于手掌背面,第4、5掌骨小头后陷中。主治小便短赤、体虚发热、淋症、脱肛、遗尿、消化不良、牙痛、咬牙、神昏、腹痛、腰痛、耳鸣、足软、颈肿咽痛等。一般用掐二人上马、揉上马等手法。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膈俞穴
- 穴位
膈俞,经穴名。出自《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最长肌,有第7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7、8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第7、8胸神经后支的肌支。主治血瘀诸证、呕吐、呃逆、气喘、吐血、隐疹、皮肤瘙痒、贫血、潮热、盗汗。斜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大巨穴
- 穴位
大巨。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腋门。属足阳明胃经。位于下腹部,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11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11肋间神经,深部为小肠。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气冲穴
- 穴位
气冲,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气街穴、羊屎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股沟区,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动脉搏动处。在耻骨结节外上方,有腹外斜肌腱膜,在腹内斜肌、腹横肌下部,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主治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痿、阴肿。直刺0.5-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水泉穴
- 穴位
水泉,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水原。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跟区,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中。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小便不利、淋证、血尿。直刺0.3-0.5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日月穴
- 穴位
日月,经穴名。出自《脉经》。别名神光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胸部,第7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有肋间内、外肌,肋下缘有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有第7肋间动、静脉,布有第7或第8肋间神经。主治黄疽、胁肋疼痛、呕吐、吞酸、呃逆。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膝上三针
- 穴位
膝上三针,组合穴名。由血海、梁丘、犊鼻三穴组合而成。血海位于髌骨内上缘上2寸。犊鼻位于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梁丘位于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主治风湿性膝关节炎、类风湿性膝关节炎(历节风)、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等所致的膝关节疼痛、无力等。犊鼻针尖向膝关节方向刺入0.8-1寸。血海、梁丘均直刺或斜刺0.8-1寸。
临床运用 -
功能作用 -
名词释义 -
定位 -
相关论述 -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前往
页
确定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