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

肝郁是肝气郁、肝气郁结的简称,指精神刺激、病邪侵扰等因素导致肝的疏泄功能障碍,使气机失于疏通、畅达而郁积阻滞的中医病证,临床上以情绪抑郁、喜欢叹气、胸胁或少腹胀痛等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痛经、月经失调等症状。治疗应以疏肝解郁为主要原则,常用方法包括泡茶饮、内服中药以及针灸疗法等。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是否医保
检查项目
遗传性
重要提醒
就医指南
1、长时间出现情绪抑郁、喜欢叹气;
2、伴有胸胁或少腹胀痛、痛经等症状;
3、伴有食欲下降、烦躁易怒等症状;
4、出现其他进展性的症状及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长时间出现情绪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等症状的患者,可前往中医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家属可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都有什么症状?
2、这些症状出现多久了?
3、您还有其他症状吗,比如烦躁易怒、食欲下降等?
4、您平时情绪怎么样?
5、您还有其他疾病吗?
6、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就诊?做过什么检查?目前有在用什么药物?效果如何?
1、这是什么情况呢?
2、严重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需要如何进行治疗?能治好吗?
5、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6、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肝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首先应注意调整情绪,其次还应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调整饮食以及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以尽快改善机体的状态。
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也不能自行停药,以免导致病情加重或反复。
1、注意调整情绪,可通过与朋友、家人交流,来减轻焦虑和压力。
2、学习放松技巧,比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或冥想等。
3、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4、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以帮助释放身体内的压力和紧张情绪。
5、合理饮食,尽量避免吃一些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的食物。
注意监测病情变化,包括情绪变化、胸胁疼痛以及女性的月经情况等。
遵医嘱定期复查,患者复诊时需携带上次就诊的病历、相关检查结果及药方,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适度调整药方。
检查
患者长时间出现情绪抑郁、喜欢叹气、胸胁或少腹胀痛等症状时,需积极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四诊检查,然后可能会建议其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检测、激素测定、超声、CT、MRI等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病变情况。
1、望诊
主要为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舌质舌苔等。
2、闻诊
主要为听呼吸、语言等。
3、问诊
包括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既往病史等,有助于作出初步诊断。
4、切诊
主要为脉诊和按诊。脉诊会通过运用手指对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浅表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身体状况,辨别病证;按诊主要为按胸腹部,以了解有无压痛等问题。
1、血常规
医生会通过观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水平变化,判断有无感染、贫血等问题。
2、血生化
医生会通过观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的水平,判断有无肝细胞损伤。
3、甲状腺功能检测
医生可以通过该检查很直接地了解到甲状腺各项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帮助判断有无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等疾病。
4、激素测定
包括卵泡生成激素、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泌乳激素测定等,有助于了解女性患者的激素水平及周期性变化。
超声、CT、MRI可帮助明确患者甲状腺、乳腺、肝胆、子宫及卵巢的情况,排除器质性病变。
治疗
肝郁的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要原则,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合并症状等,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比如内服中药、针灸疗法、耳穴贴压等。
1、注意调整情绪,学会放松心情,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
2、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帮助释放不良情绪。
1、中药方剂
比如柴胡疏肝散、加味逍遥散等。
2、中成药
比如柴胡舒肝丸、舒肝丸、逍遥丸等。
3、代茶饮
常用药物为佛手、玫瑰花、茉莉花、厚朴花等。
4、中药熏洗
对于有黄褐斑等问题的患者,还可将香附、青皮、青木香等中药煎汤后,进行熏洗。
柴胡舒肝丸、舒肝丸、逍遥丸
本病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1、针灸疗法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用毫针针刺或艾灸熏熨肝俞、合谷、太冲、内关、膻中、期门等穴位。
2、耳穴贴压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局部消毒后,用镊子夹持王不留行、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部的某些穴位上,比如神门、交感、肝、胆、心、脾等,以调节心、肝等脏腑功能,使其功能趋于平衡,从而改善肝气郁结的情况。
3、推拿
医生主要会沿肝胆经的循行进行按摩,比如点按合谷、太冲、行间等穴位,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4、其他
比如拔罐、刮痧等,对于改善本证也有一定的效果。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一般无传染性。
肝郁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好发于性格内向的女性。
病因
中医学认为,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生理功能,从而可以调畅精神情志、协调脾胃功能、促进胆汁分泌排泄、维持血液循行等。因此,一旦精神刺激、病邪侵扰、其他脏腑病变影响到肝,则会导致其疏泄功能异常,使气机不能够得到疏通、畅达而郁结,进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1、精神刺激
中医学将情志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由于“肝在志为怒”,所以过于愤怒对肝的损害最大。另外,忧、思等异常的情绪变化也可损伤肝,导致其疏泄功能异常,造成气机不畅,进而引起肝气郁结。
2、病邪侵扰
外感六淫、疫疠之邪或内伤之病日久不愈,则会损耗人体正气,影响气机运行,进而出现肝气郁结的现象。此外,如果多种原因导致的淤血、痰饮,停留于肝经,则会导致肝经之气运行不畅,出现郁堵的情况。
3、其他脏腑病变累及
中医学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形体、官窍,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构成了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这五个生理系统之间,具有结构的联系性和功能的统一性,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如果肾、脾等脏腑病变未及时治疗,则可能会影响到肝,导致其疏泄功能减弱,造成气机郁结。
4、其他
比如劳逸不调、用药失当等。
症状
肝郁多与情志因素有关,因此患者主要表现为情志抑郁、喜欢叹气,并伴有肝经所经过的部位(比如胸胁、少腹等)发生胀闷疼痛,疼痛常游走不定。此外,女性患者还会出现经前乳房胀痛、痛经、月经失调等症状,严重时闭经。
1、肝郁化火
如果肝气郁结的时间比较长,则时间长了则会化生火邪,导致烦躁易怒、口苦口干、舌红苔黄等表现。
2、肝郁脾虚
如果肝气郁结没有及时治疗,则可能累及脾,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诊断
一般根据患者有精神刺激等病史,出现长时间情绪抑郁、喜欢叹气、胸胁或少腹胀痛等症状,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与气逆证、气闭证等病证进行鉴别。
1、气逆证
虽然肝郁气滞证与气逆证均为气机运行不畅而致病,但气滞证由于机体某一部位或脏腑气机不畅而致,而气逆证是由于机体的气机升降失常导致气机上逆而引起,以咳嗽喘促、呃逆、呕吐等为主要表现。
2、气闭证
虽然肝郁气滞证与气闭证均与情绪波动有关,临床表现均可能以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但肝郁气滞证以胸胁、少腹胀满疼痛,走窜不定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疼痛特点为胀痛;而气闭证是因大怒大惊或过度忧思而致气机闭塞,临床可出现神昏肢厥等症,其疼痛则是阻塞部位的绞痛,其脉沉实有力,属于实证中的急性重症。
预后
肝郁的预后与发病原因、病情严重程度、日常调理情况等因素有关。如果病情比较轻,则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良好的调养,则一般可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达到治愈;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或失治误治,则可能造成症状反复、绵延不愈。
1、肝郁可导致患者出现情绪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等多种不适症状,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2、肝郁还可影响到其他脏腑或进一步发展,进而导致食欲不振、心烦等问题。
本病经积极治疗,一般可达到治愈。
治疗后,若患者仍长期存在情绪失调等问题,则可能再次出现肝郁的情况。
预防
肝郁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病证,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合理饮食等。
1、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和过度情志波动。
2、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
3、适当加强运动锻炼,比如快走、打太极拳等。
4、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水,戒烟酒。
饮食
肝炎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宜,多吃一些具有疏肝理气、健脾等作用的食物,尽量避免吃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的食物,以促进疾病恢复。
1、患者可适当多吃具有疏肝理气功效的食物,比如萝卜、山楂、莲藕、香蕉、雪梨、菠菜、芹菜等。
2、由于患者的脾胃功能常会受到累及,所以可适当多吃具有补脾作用的食物,比如山药、红枣等。
1、避免吃肥甘厚味,比如肥肉、动物的内脏、甜食等,以免阻滞气机,加重肝郁的情况。
2、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胡椒等,以免影响情绪。
3、避免吃生冷的食物,比如冰糕、冰淇淋、生鱼肉、冰镇啤酒等。
4、避免暴饮暴食。
5、忌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