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法

八法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为基础理论名词,指八种治疗原则,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另一方面为针灸术语,指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中八脉八穴的用法或进针时的八种手法。本篇主要论述中医八种治疗原则。
出处
名称
应用学科
概念
类别
英文名称
参考文献
[1]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四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1]周祯祥,唐德才.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解读
中医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治法,见于《医学心悟》,是前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通过八纲辨证,概括出的对多种病证的治疗的基本法则。
一般说来,病邪在表用汗法;病邪在里,在上属实用吐法;在里、在中属实用下法;病邪半表半里,气机不调用和法;病的性质属寒用温法;病的性质属热用清法;积聚、积滞属实用消法;正气虚弱,机能不足的虚证用补法。
早在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已介绍了八法的内容,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指出:“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清温补八法尽之。”对八法作了更系统的论述,并以此概括出治法的内容,实际已概括了中医治法的重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