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气

基础理论名词。①运气术语。②人身下元之气。③中药功能。④治疗气上逆的方法。⑤病证名。
名称
概念
类别
参考文献
1、袁钟、图娅、彭泽帮、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
2、严永清.《中药辞海·第二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年4月
应用领域
1、降气、下气药物的应用
降气有降胃气与降肺气之分。降胃气药适用于胃气上逆之呕吐、嗳气、呃逆;降肺气药适用于肺气上逆之咳嗽气喘。大多降气药两种作用兼有之,药如旋夏花、代赭石、沉香、厚朴等。亦有偏于降胃气者,如丁香、柿蒂等;偏于降肺气者,如苏子、白前等。
2、属于气上逆的病证,如喘咳、呃逆等,治疗时一般使用降气、下气的药物,“降逆下气”治疗疾病。
3、肠胃郁结而导致气体排泄,可用木香顺气丸,保和丸加减。
解读
1、指六气定位中的在泉之气。如水位下之土气、土位下之金气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徵其下气而见可知也”。
2、指人身下元之气。《灵枢·口问》:“下气不足,则为痿厥心悗”。
3、指降气或镇潜。《本草纲目》:“莱菔子‘下气定喘,治痰消食’”。
4、又称“降气”。使用降气、下气的药物,如苏子、旋覆花、半夏、丁香、代赭石等,治疗疾病。
5、指肠胃郁结而排泄气体。即矢气。《杂病源流犀烛·诸气源流》:“下气,肠胃郁结病也。盖惟郁结,则肠胃之气不能健运,所纳谷食之气,从内而发,不致宣通,往往上行则多噫气,上行不快,还而下行,因复下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