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阳一阴

基础理论名词。①指阳明与厥阴。②刺寒厥的一种方法,刺阳经二次,刺阴经一次。
出处
名称
类别
参考文献
1、袁钟、图娅、彭泽帮、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
2、王新华.《黄帝内经类编 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
3、(清)章楠编注;方春阳,孙芝斋点校.《医门棒喝三集 灵素节注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
4、《中医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医大辞典 基础理论分册(试用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
应用领域
1、二阳一阴及内脏的脉症
二阳一阴是阳明主病,二阳不胜一阴,则阳明脉软而动,九窍之气沉滞不利。
2、二阳一阴发病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
二阳者,阳明胃,一阴者,厥阴肝,二者同病,肝主惊,胃病闻木音则惕然而惊,故主惊骇;胃不和,则肺气不顺,故背痛;中脘浊壅,故善噫也;呵欠本肾所主,今阳不转旋,阴气引之下行,故胃病亦有善伸数欠。胃为脏腑之海,而肝气横逆于中,则一身内外之气,皆厥而不顺,肝为风木,故名风厥,是内风乘胃,牙关紧急而厥也。
3、刺寒厥要达到使阳气盛而阴邪退的目的,当刺阳经二次,用补法;刺阴经一次,用泻法。
解读
1、阳明为二阳,厥阴为一阴。《素问·阴阳类论》:“二阳一阴,阳明主病。”王冰注:“一阴厥阴,肝木也。二阳阳明胃土气也,木土相薄,故阳明主病也。”
2、刺寒厥的一种方法。《灵枢·终始》:“刺寒厥者,二阳一阴。”刺寒厥要达到使阳气盛而阴邪退的目的,当刺阳经二次,用补法;刺阴经一次,用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