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植物神经紊乱

植物神经紊乱(vegetative system dysfunction),又称自主神经紊乱,是一类由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多系统机能紊乱。正常情况下,人体对内外界环境刺激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作出相应的调节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这些功能必需有植物神经的参与,人体才能从事正常生活。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神经活动过度紧张、不良情绪,都可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弱化,削弱对皮层下植物神经中枢的调节,而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紊乱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可出现焦虑、烦躁、异常出汗、晕厥、失眠、记忆力减退、尿急、尿频等多种症状。

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性别因素、疾病因素

其它名称

自主神经紊乱,神经官能症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急诊科

常见症状

焦虑、烦躁、异常出汗、晕厥、失眠、记忆力减退、尿急、尿频

是否医保

部分药材、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卧立位试验、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CT检查、腹部超声

相关中医疾病

郁证、脏燥、心悸

英文名称

vegetative system dysfunction

遗传性

某些情况可能与遗传有关,家族性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重要提醒

植物神经紊乱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让自己处于过大的压力之中。

临床分类

1、基于临床表现分类

可分为交感神经病损及副交感神经病损两类

(1)交感神经病损:交感神经病损可出现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具体表现为瞳孔缩小、唾液增加、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腹泻尿频等。

(2)副交感神经病损:副交感神经病损可出现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具体表现为心率增快,气促,血压升高,便秘等。

2、基于病因分类

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植物神经紊乱

(1)原发性植物神经紊乱: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无伴发其他器质性病变。

(2)继发性植物神经紊乱:继发于糖尿病,淀粉样变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应用药物(如抗抑郁药,降压药,化疗药物等)。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1、突发晕厥;

2、出现明显的心悸、胸闷等严重不适;

3、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情况。

以上均须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门诊指征

1、出现不明原因的焦虑、烦躁等情绪异常;

2、伴有尿频,尿急,尿不尽,压力性尿失禁等;

3、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或腹痛腹胀等;

4、伴有出汗异常、记忆力减退、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

5、出现其他进展性的症状或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病情严重、危急时可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的患者可到神经内科或精神心理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考虑进行腹部彩超,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些地方不舒服?

2、您的症状持续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的还是偶尔发生?

4、您做什么的时候能稍微改善症状?

5、有没有什么诱因会使您症状加重?

6、您既往是否有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等疾病?

7、您最近生活工作顺利吗?会经常觉得压力很大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 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2、 是什么引起的这种疾病?

3、 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吗?

4、 怎么才能治好这种病?

5、 我能做什么来控制症状的发作呢?

6、 我需不需要注意饮食?

7、 有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日常活动?

日常

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并努力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及时纠正诱因。

心理护理

1、患者心理特点

(1)植物神经紊乱症状繁多,或时轻时重,患者可能会对疾病不加重视,或者消极处理,拒绝就医。

(2)植物神经紊乱患者易出现胸闷心悸、腹部疼痛、出汗过多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可出现焦虑情绪。

(3)患者对病过分忧虑,如以心悸为主要表现,则担心心脏出现疾病,甚至出现恐惧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缓解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如参与跳舞健身等文娱活动转移注意力。

用药护理

1、服用抗抑郁类药物的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私自停药、换药,避免病情加重。定期监测血糖血脂,以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机体。同种药物过敏、严重的肝肾疾病、严重的全身感染、甲减、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及孕妇禁忌使用抗抑郁药物。

2、多潘立酮片等促胃肠动力药应于餐前15~30分钟服用。

生活管理

1、适当锻炼,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可行仰卧起坐,游泳,空中自行车,瑜伽等运动。这有助于改善患者体能,增加回心血量。

2、改变饮食习惯,多饮水,食用足够盐分。

3、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忌酒。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询问患者一些问题,而后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应行血、尿常规,生化全项、血气分析、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腹部超声等检查确定有无器质性病变。

体格检查

卧立位试验:平卧位计数1分钟血压和脉搏,然后起立后再测量血压和脉搏。由卧位到立位血压下降10mmHg以上或脉搏增加超过10~12次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由卧位到立位若减少超过10~12次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为排除感染性疾病可能,若出现中性粒细胞异常增多,可能为细菌感染。若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则有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2、血糖

为排除糖尿病可能。若空腹血糖>6.1mmol/l则有糖尿病可能。

3、血气分析

为排除肺部疾病。若二氧化碳及氧分压异常,考虑肺部疾病可能性大。

4、血液生化检查

通过血液生化检查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查看是否有肝功能或肾功能的异常。

5、心肌酶谱

为排除心脏疾病。若肌钙蛋白等异常升高,则有心肌梗死的可能。

影像学检查

1、心电图、心脏彩超

为排除心脏疾病。若有心脏大小形状变化,或心电图ST段异常,可能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2、CT检查

为排除肺部疾病。若有肺部显影、血管异常,则可能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部疾病。

3、腹部超声

为排除消化、泌尿系统疾病。若出现器官异常,则可能患有肠炎等腹部疾病。

治疗

治疗原则

植物神经紊乱的治疗要针对其病因,去除诱发因素,必要时给予心理辅导,若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则应积极治疗其原发病。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一般治疗、对因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

一般治疗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充足睡眠。

2、改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多饮水。

3、戒烟忌酒,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药物治疗

1、调节植物神经功能药物

可适量应用营养神经,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如维生素B1,谷维素。

2、抗抑郁药物

植物神经紊乱与精神紧张焦虑密切相关,因此若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症状,可适当应用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多塞平。

3、β受体阻滞剂

如出现心悸等症状,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以减慢心率,抑制房室传导。

4、苯二氮卓类药物

如出现严重失眠,可应用小量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起到镇静安眠的作用。

5、促胃肠动力药物

如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可应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道症状。

相关药品

帕罗西汀、多塞平、维生素B1、谷维素、普萘洛尔、地西泮、多潘立酮片

手术治疗

该病通常无需应用手术进行治疗。

心理治疗

若患者的精神症状严重时,医生会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认知,纠正其不良情绪,改善精神症状。

中医治疗

1、针灸疗法

捻转法针刺夹脊穴,百会穴,四神聪穴,风池穴

2、辩证论治

(1)心脾两虚症

症状:失眠健忘、焦虑多疑、疲倦、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等,伴有心悸气短、乏力、盗汗、伴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应以补益心脾为主

方药:可选用归脾汤加减。

(2)肝气瘀滞症

症状:主要表现为烦躁易怒、头痛头晕、经常出 现情绪变化、腹胀、暖气、呃逆、便秘,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行经腹痛,舌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应以疏肝解郁为主。

方药:可选用逍遥散加减。

(3)肝郁脾虚症

症状:可同时出现上述两种证型的表现。

治法:宜疏肝补脾

方药:可选用归脾汤合逍遥散加减。

(4)肾阴虚症

症状:主要表现以盗汗、疲倦、头晕耳鸣、月经紊乱,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应以滋补肾阴为主

方药:可以选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5)肾阳虚症

症状:主要表现为末梢发冷、小便清长、遗精、阳痿、面浮肢肿,舌淡胖苔白,脉沉。

治法:应以温补肾阳为主

方药: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6)肾阴阳两虚症

症状:兼见上述多种症状

治法:治宜阴阳双补,

方药:可用六味地黄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以上均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或针灸。

治疗周期

本病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本病的具体治疗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发病率

由于缺乏临床大样本研究,因此具体的发病率并不十分清楚。

好发人群

由于缺乏权威数据,因此暂无明显的好发人群。

病因

总述

植物神经紊乱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社会心理因素是本病的重要病因,另外本病还与遗传因素、性别因素、疾病因素密切相关。

基本病因

1、遗传因素

部分植物神经紊乱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如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症,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社会心理因素

生活压力过大、生活节奏加快,容易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另外,经受各种重大负性心理事件后等可导致植物神经紊乱。

3、性别因素

更年期女性植物神经紊乱发病率较高,主要由于压力,情绪,饮食导致的内分泌紊乱引起。

4、疾病因素

植物神经紊乱可独立发病,也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等。

危险因素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

症状

总述

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特异症状,涉及心血管系统可表现为心悸胸闷,气促,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累及消化及泌尿系统则有尿频尿急,腹痛腹泻等多种症状。也可有血压血糖的异常改变。

典型症状

1、精神症状

患者可出现情绪不稳定,如焦虑、烦躁、紧张等。

2、直立性低血压

站立时由于血压下降,患者可出现头晕和昏厥的症状。

3、循环系统症状

心动过速,心悸气短,早搏,胸闷。

4、泌尿系统症状

排尿困难,有尿频、尿急、尿不尽等膀胱刺激症,长此以往可诱发尿路感染。

5、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餐后早饱、泛酸嗳气等胃肠道症状。

6、其他症状

可出现出汗异常的情况(如出汗过多或过少)、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四肢麻木或刺痛、体力下降等症状。

并发症

1、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存在一定情况的神经内分泌紊乱,严重程度与焦虑病情相关。

2、惊恐发作

植物神经紊乱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诱发心慌,胸痛甚至心血管事件。

3、突发晕厥

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常伴有体位性低血压,易引起突发晕厥甚至跌倒受伤。

诊断

诊断原则

当患者症状繁多,主要不适超过6个以上,且涉及心血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系统,并难以用单一器官疾病来解释时,就应考虑自主神经系统紊乱或失调。诊断时一般首先需排除器质性病变。还需与广泛性焦虑、疑病性神经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相鉴别。

鉴别诊断

植物神经紊乱和广泛性焦虑障碍、疑病性神经症等疾病进行鉴别,一般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症状并结合相关检查可以做出鉴别。

预后

一般预后

植物神经紊乱在经过积极治疗,去除病因后,一般预后较好。

危害性

1、植物神经紊乱可能会出现突发性的晕厥,跌倒时容易受伤。

2、植物神经紊乱的患者容易出现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改善生活习惯,控制饮食,积极治疗原发病变,可以缓解症状。

治愈率

由于目前缺乏大样本数据研究,因此具体的治愈率并不十分清楚。

预防

预防措施

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植物神经紊乱。

1、避免精神紧张,长时间精神紧张焦虑或者情绪激动可诱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于粗糙、浓烈、辛辣的食物,避免长期吸烟、饮酒。

3、多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饮食

饮食调理

植物神经紊乱常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因此患者在积极配合药物对症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饮食建议

植物神经紊乱的患者应注意饮食的均衡营养,荤素搭配。

1、经常食用小米、小麦、蘑菇等含有大量维生素B 族、泛酸、黑色素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起到舒缓神经,改善神经传导的作用。

2、可以多食用羊肉、裙带菜、胡萝卜等,因为这些食物可以保护心脏和血管系统。

3、多饮水,进食足够的盐分,可以调节交感神经,有效改善立位低血压现象。

饮食禁忌

1、戒烟忌酒,少饮用浓茶,浓咖啡等饮品,以免影响睡眠。

2、有明显腹胀时,应尽可能少吃或不吃容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如红薯、洋葱、蒜苗、萝卜等。

3、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如大蒜,辣椒,芥末等以免刺激肠胃。

4、避免暴饮暴食。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