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经紊乱

植物神经紊乱(vegetative system dysfunction),又称自主神经紊乱,是一类由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多系统机能紊乱。正常情况下,人体对内外界环境刺激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作出相应的调节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这些功能必需有植物神经的参与,人体才能从事正常生活。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神经活动过度紧张、不良情绪,都可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弱化,削弱对皮层下植物神经中枢的调节,而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紊乱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可出现焦虑、烦躁、异常出汗、晕厥、失眠、记忆力减退、尿急、尿频等多种症状。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是否医保
检查项目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遗传性
重要提醒
临床分类
1、基于临床表现分类
可分为交感神经病损及副交感神经病损两类
(1)交感神经病损:交感神经病损可出现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具体表现为瞳孔缩小、唾液增加、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腹泻尿频等。
(2)副交感神经病损:副交感神经病损可出现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具体表现为心率增快,气促,血压升高,便秘等。
2、基于病因分类
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植物神经紊乱
(1)原发性植物神经紊乱: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无伴发其他器质性病变。
(2)继发性植物神经紊乱:继发于糖尿病,淀粉样变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应用药物(如抗抑郁药,降压药,化疗药物等)。
就医指南
1、突发晕厥;
2、出现明显的心悸、胸闷等严重不适;
3、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情况。
以上均须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1、出现不明原因的焦虑、烦躁等情绪异常;
2、伴有尿频,尿急,尿不尽,压力性尿失禁等;
3、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或腹痛腹胀等;
4、伴有出汗异常、记忆力减退、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
5、出现其他进展性的症状或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1、病情严重、危急时可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的患者可到神经内科或精神心理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考虑进行腹部彩超,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1、您有哪些地方不舒服?
2、您的症状持续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的还是偶尔发生?
4、您做什么的时候能稍微改善症状?
5、有没有什么诱因会使您症状加重?
6、您既往是否有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等疾病?
7、您最近生活工作顺利吗?会经常觉得压力很大吗?
1、 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2、 是什么引起的这种疾病?
3、 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吗?
4、 怎么才能治好这种病?
5、 我能做什么来控制症状的发作呢?
6、 我需不需要注意饮食?
7、 有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日常活动?
日常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并努力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及时纠正诱因。
1、患者心理特点
(1)植物神经紊乱症状繁多,或时轻时重,患者可能会对疾病不加重视,或者消极处理,拒绝就医。
(2)植物神经紊乱患者易出现胸闷心悸、腹部疼痛、出汗过多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可出现焦虑情绪。
(3)患者对病过分忧虑,如以心悸为主要表现,则担心心脏出现疾病,甚至出现恐惧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缓解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如参与跳舞健身等文娱活动转移注意力。
1、服用抗抑郁类药物的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私自停药、换药,避免病情加重。定期监测血糖血脂,以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机体。同种药物过敏、严重的肝肾疾病、严重的全身感染、甲减、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及孕妇禁忌使用抗抑郁药物。
2、多潘立酮片等促胃肠动力药应于餐前15~30分钟服用。
1、适当锻炼,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可行仰卧起坐,游泳,空中自行车,瑜伽等运动。这有助于改善患者体能,增加回心血量。
2、改变饮食习惯,多饮水,食用足够盐分。
3、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忌酒。
检查
医生首先会询问患者一些问题,而后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应行血、尿常规,生化全项、血气分析、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腹部超声等检查确定有无器质性病变。
卧立位试验:平卧位计数1分钟血压和脉搏,然后起立后再测量血压和脉搏。由卧位到立位血压下降10mmHg以上或脉搏增加超过10~12次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由卧位到立位若减少超过10~12次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1、血常规
为排除感染性疾病可能,若出现中性粒细胞异常增多,可能为细菌感染。若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则有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2、血糖
为排除糖尿病可能。若空腹血糖>6.1mmol/l则有糖尿病可能。
3、血气分析
为排除肺部疾病。若二氧化碳及氧分压异常,考虑肺部疾病可能性大。
4、血液生化检查
通过血液生化检查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查看是否有肝功能或肾功能的异常。
5、心肌酶谱
为排除心脏疾病。若肌钙蛋白等异常升高,则有心肌梗死的可能。
1、心电图、心脏彩超
为排除心脏疾病。若有心脏大小形状变化,或心电图ST段异常,可能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2、CT检查
为排除肺部疾病。若有肺部显影、血管异常,则可能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部疾病。
3、腹部超声
为排除消化、泌尿系统疾病。若出现器官异常,则可能患有肠炎等腹部疾病。
治疗
植物神经紊乱的治疗要针对其病因,去除诱发因素,必要时给予心理辅导,若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则应积极治疗其原发病。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一般治疗、对因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充足睡眠。
2、改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多饮水。
3、戒烟忌酒,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1、调节植物神经功能药物
可适量应用营养神经,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如维生素B1,谷维素。
2、抗抑郁药物
植物神经紊乱与精神紧张焦虑密切相关,因此若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症状,可适当应用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多塞平。
3、β受体阻滞剂
如出现心悸等症状,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以减慢心率,抑制房室传导。
4、苯二氮卓类药物
如出现严重失眠,可应用小量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起到镇静安眠的作用。
5、促胃肠动力药物
如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可应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道症状。
帕罗西汀、多塞平、维生素B1、谷维素、普萘洛尔、地西泮、多潘立酮片
该病通常无需应用手术进行治疗。
若患者的精神症状严重时,医生会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认知,纠正其不良情绪,改善精神症状。
1、针灸疗法
捻转法针刺夹脊穴,百会穴,四神聪穴,风池穴
2、辩证论治
(1)心脾两虚症
症状:失眠健忘、焦虑多疑、疲倦、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等,伴有心悸气短、乏力、盗汗、伴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应以补益心脾为主
方药:可选用归脾汤加减。
(2)肝气瘀滞症
症状:主要表现为烦躁易怒、头痛头晕、经常出 现情绪变化、腹胀、暖气、呃逆、便秘,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行经腹痛,舌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应以疏肝解郁为主。
方药:可选用逍遥散加减。
(3)肝郁脾虚症
症状:可同时出现上述两种证型的表现。
治法:宜疏肝补脾
方药:可选用归脾汤合逍遥散加减。
(4)肾阴虚症
症状:主要表现以盗汗、疲倦、头晕耳鸣、月经紊乱,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应以滋补肾阴为主
方药:可以选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5)肾阳虚症
症状:主要表现为末梢发冷、小便清长、遗精、阳痿、面浮肢肿,舌淡胖苔白,脉沉。
治法:应以温补肾阳为主
方药: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6)肾阴阳两虚症
症状:兼见上述多种症状
治法:治宜阴阳双补,
方药:可用六味地黄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以上均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或针灸。
本病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本病的具体治疗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本病无传染性。
由于缺乏临床大样本研究,因此具体的发病率并不十分清楚。
由于缺乏权威数据,因此暂无明显的好发人群。
病因
植物神经紊乱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社会心理因素是本病的重要病因,另外本病还与遗传因素、性别因素、疾病因素密切相关。
1、遗传因素
部分植物神经紊乱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如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症,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社会心理因素
生活压力过大、生活节奏加快,容易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另外,经受各种重大负性心理事件后等可导致植物神经紊乱。
3、性别因素
更年期女性植物神经紊乱发病率较高,主要由于压力,情绪,饮食导致的内分泌紊乱引起。
4、疾病因素
植物神经紊乱可独立发病,也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等。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
症状
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特异症状,涉及心血管系统可表现为心悸胸闷,气促,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累及消化及泌尿系统则有尿频尿急,腹痛腹泻等多种症状。也可有血压血糖的异常改变。
1、精神症状
患者可出现情绪不稳定,如焦虑、烦躁、紧张等。
2、直立性低血压
站立时由于血压下降,患者可出现头晕和昏厥的症状。
3、循环系统症状
心动过速,心悸气短,早搏,胸闷。
4、泌尿系统症状
排尿困难,有尿频、尿急、尿不尽等膀胱刺激症,长此以往可诱发尿路感染。
5、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餐后早饱、泛酸嗳气等胃肠道症状。
6、其他症状
可出现出汗异常的情况(如出汗过多或过少)、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四肢麻木或刺痛、体力下降等症状。
1、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存在一定情况的神经内分泌紊乱,严重程度与焦虑病情相关。
2、惊恐发作
植物神经紊乱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诱发心慌,胸痛甚至心血管事件。
3、突发晕厥
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常伴有体位性低血压,易引起突发晕厥甚至跌倒受伤。
诊断
当患者症状繁多,主要不适超过6个以上,且涉及心血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系统,并难以用单一器官疾病来解释时,就应考虑自主神经系统紊乱或失调。诊断时一般首先需排除器质性病变。还需与广泛性焦虑、疑病性神经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相鉴别。
植物神经紊乱和广泛性焦虑障碍、疑病性神经症等疾病进行鉴别,一般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症状并结合相关检查可以做出鉴别。
预后
植物神经紊乱在经过积极治疗,去除病因后,一般预后较好。
1、植物神经紊乱可能会出现突发性的晕厥,跌倒时容易受伤。
2、植物神经紊乱的患者容易出现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经积极治疗、改善生活习惯,控制饮食,积极治疗原发病变,可以缓解症状。
由于目前缺乏大样本数据研究,因此具体的治愈率并不十分清楚。
预防
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植物神经紊乱。
1、避免精神紧张,长时间精神紧张焦虑或者情绪激动可诱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于粗糙、浓烈、辛辣的食物,避免长期吸烟、饮酒。
3、多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饮食
植物神经紊乱常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因此患者在积极配合药物对症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植物神经紊乱的患者应注意饮食的均衡营养,荤素搭配。
1、经常食用小米、小麦、蘑菇等含有大量维生素B 族、泛酸、黑色素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起到舒缓神经,改善神经传导的作用。
2、可以多食用羊肉、裙带菜、胡萝卜等,因为这些食物可以保护心脏和血管系统。
3、多饮水,进食足够的盐分,可以调节交感神经,有效改善立位低血压现象。
1、戒烟忌酒,少饮用浓茶,浓咖啡等饮品,以免影响睡眠。
2、有明显腹胀时,应尽可能少吃或不吃容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如红薯、洋葱、蒜苗、萝卜等。
3、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如大蒜,辣椒,芥末等以免刺激肠胃。
4、避免暴饮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