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渎穴

四渎,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前臂后区,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在指总伸肌与尺侧腕伸肌之间,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主治耳聋、暴喑、齿痛、咽喉肿痛、手臂痛。直刺0.5-1寸。
主治
主要配伍
位置
出处
功能
名称
操作
隶属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偏头痛、耳聋、牙痛、上肢瘫痪、神经衰弱、眩晕、肾炎、喉头炎等。
功能作用
利窍聪耳清热,舒筋通络止痛。
名词释义
渎,指大川。昔以江、淮、河、济为四渎。穴为三焦经之腧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犹如四渎之状。穴在尺、桡两骨之间,阳络穴之后,故名四读。
定位
位于前臂后区,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相关论述
1、《医经理解》:“四渎,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江河淮济为四渎,谓是水所注也”。
2、《针灸穴名解》:“渎,为沟渠之大者。本穴前穴为三阳络,则犹江细流而为巨川也。故称江、淮、湖、济为四渎,以其有润通之力也。考本穴治症,多以润通为务。即犹灌溉航运也。治呼吸气短,暴耳聋、下齿龋痛。”
3、《针灸甲乙经》:“卒气聋,四渎主之。”
解剖
在指总伸肌与尺侧腕伸肌之间。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详细主治
1、耳聋、暴喑、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病证。
2、手臂痛。
详细操作
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上7寸,尺、桡两骨之间处取穴。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
1、配目窗穴、颊车穴、合谷穴治牙痛。
2、配天牖穴治暴聋。
3、配掖门穴治呼吸短气,咽中如息肉状。
4、配天井穴、外关穴、曲池穴治臂痿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