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俞穴

五脏俞穴,经外奇穴名。是由膀胱经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5个经穴组成。位于背部正中线,左右旁开各1.5寸之线上,与第3、4胸椎棘突之间点相平2穴,与第5、6胸椎棘突之间点相平2穴,与第9、10胸椎棘突之间点相平2穴,与第11、12胸椎棘突之间点相平2穴,与第2、3腰椎棘突之间点相平2穴,计10穴。主治痛风。按肺、心、肝、脾、肾俞之次序,各灸50壮,周而复始,病愈为度。
主治
位置
功能
名称
操作
隶属
功能作用
调节脏腑,平衡阴阳
定位
位于背部正中线,左右旁开各1.5寸之线上,与第3、4胸椎棘突之间点相平2穴;与第5、6胸椎棘突之间点相平2穴;与第9、10胸椎棘突之间点相平2穴;与第11、12胸椎棘突之间点相平2穴;与第2、3腰椎棘突之间点相平2穴。计10穴。
相关论述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五脏俞奇穴。即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五俞穴。原说按肺、心、肝、脾、肾俞之次序,各灸五十壮,周而复始,病愈为度。编者认为每次灸五至十壮即可。主治痛风,因临风湿地处,受其毒气,中于五脏,令人面目庞起吐黑云,或逼身如锥刺,或两手顽麻。”
解剖
1、肺俞:有第3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3、4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3胸神经后支侧支。
2、心俞:第5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5、6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5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3、肝俞:有第9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9、10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9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4、脾俞:有第11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11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11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5、肾俞:有第2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1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有第1腰丛。
详细主治
痛风,因身临风湿地,受其毒气,中于五脏,面部庞胀如黑云,或全身痛如锥刺,或两手顽麻。
详细操作
按肺、心、肝、脾、肾俞之次序,各灸五十壮,周而复始,病愈为度。
附注
在临床上,每可有选择性的选取1-2个俞穴或2-3个俞穴施灸,或可隔物灸,或可用米粒灸,3-5壮即可。临床上对于脏器虚惫者,常灸可有良好的强壮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