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通谷穴

足通谷,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足趾,第5跖趾关节的远端,赤白肉际处。有趾跖侧动、静脉,布有趾跖侧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癫狂。直刺0.2-0.3寸。
主治
主要配伍
位置
出处
功能
名称
操作
隶属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哮喘、精神病、颈项部疼痛、慢性胃炎、子宫功能性出血等。
功能作用
安神宁心,清热利窍,宽胸理气。
名词释义
通,指通达,意指经气流动;谷,喻穴处凹陷形若山谷,本穴在第五跖趾前下治凹陷处,足太阳脉至此更接近阴经,与谷含阴象之意相符,故以为名。
定位
位于足趾,第5跖趾关节的远端,赤白肉际处。
相关论述
1、《会元针灸学》:“通谷者,足前核骨前,有空而相通,如山下之峻谷,中含养蕴之气,故名通谷。”
2、《灵枢·本输》:“(足小指)本节之前外侧也。”
3、《集成》:“在小指外侧本节前,孤拐前脚边纹头。”
解剖
有趾跖侧动、静脉。布有趾跖侧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
详细主治
1、头痛、项强。
2、目眩、鼻衄。
3、癫狂。
详细操作
正坐垂足着地,于足外侧缘赤白肉际,当第五跖趾关节前缘处。直刺0.2-0.3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
1、配阳谷穴、筑宾穴治癫狂。
2、配曲泽穴、天井穴、灵道穴、神门穴、大陵穴等治惊恐。
3、配巨阙穴、太仓穴、心俞穴、膻中穴、神府穴治心痛。
4、配目窗穴、中渚穴、完骨穴等治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
5、配神庭穴、攒竹穴、迎香穴、风门穴、合谷穴、至阴穴治鼽衄。
6、配章门穴、曲泉穴、膈俞穴、期门穴等治胸胁支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