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骨穴

束骨,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刺骨。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跖区,第5跖趾关节的近端,赤白肉际处。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第4趾跖侧总动、静脉,有第4趾跖侧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分布。主治头痛、项强、目眩、腰腿痛、癫狂。直刺0.3-0.5寸。
主治
主要配伍
位置
出处
别名
功能
名称
操作
隶属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腰痛、腓肠肌疼痛、疔疮、肛门手术后疼痛、神经性头痛、头晕、耳聋、眼结膜炎、泪管狭窄、目翳、癫痫、精神病。
功能作用
强壮腰膝,舒筋通络,清热利湿。
名词释义
束,指收束。穴在第五跖骨小头后下方,由京骨穴至本穴,第五跖骨渐成收束状,故以为名。
定位
位于跖区,第5跖趾关节的近端,赤白肉际处。
相关论述
1、《灵枢·本输》:“注于束骨。”
2、《灵枢·本输》:“足小指本节之后陷者中。”
解剖
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第4趾跖侧总动、静脉。有第4趾跖侧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分布。
详细主治
1、头痛、项强、目眩等头部疾患。
2、腰腿痛。
3、癫狂。
详细操作
正坐垂足着地或仰卧位,于足外侧缘赤白肉交际处,当第五跖骨小头后缘处取穴。直刺0.3-0.5寸。艾炷炙3-5壮,或艾条炙5-10分钟。
配伍
1、配飞扬穴、承筋穴治腰背疼痛如折。
2、配环跳穴、交信穴、阴交穴、阴舍穴治髀枢中痛不可举。
3、配至阴穴治腿疼不能伸如结,腨似裂。
4、配曲泉穴、阴陵穴、然谷穴治泄泻。
5、配通谷穴、大肠俞穴治痢疾。
6、配神庭穴、上关穴、涌泉穴治目眩。
7、配翳风穴、上关穴、后溪穴、颅卤穴治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