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穴

大包,经穴名。出自《灵枢·经脉》。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胸外侧区,第6肋间隙,在腋中线上。在第6肋间隙,前锯肌中,有胸背动、静脉及第6肋间动、静脉,布有第6肋间神经,当胸长神经直系的末端。主治气喘、胸胁痛、全身疼痛、四肢无力。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
主治
主要配伍
位置
出处
功能
名称
操作
隶属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肋间神经痛、胸膜炎、全身疼痛、无力。
功能作用
宣肺里气,宽胸益脾。
名词释义
本穴为脾之大络,统络阴阳诸经,故名大包。
定位
位于胸外侧区,第6肋间隙,在腋中线上。
相关论述
1、《灵枢·经脉》:“脾之大络,名曰打包。”
2、《太素》:“脾为中土,四藏之主,包裹处也,故曰大包。”
解剖
在第6肋间隙,前锯肌中。有胸背动、静脉及第6肋间动、静脉。布有第6肋间神经,当胸长神经直系的末端。
详细主治
1、气喘。
2、胸胁痛。
3、全身疼痛。
4、四肢无力。
详细操作
仰卧举臂,与第六肋间隙之腋中线上取穴。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艾炷炙3-5壮,或艾条炙5-10分钟。
配伍
1、配三阳络穴、足临泣穴、阳辅穴治胸肋痛。
2、配脾俞穴、章门穴治食多身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