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血热

血热,中医病机,指热邪侵入停留于血分,并表现出一系列症状。为血热证病机。多与外感热邪和情绪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身热,口渴,斑疹,烦躁,说胡话,吐血、鼻血、便血、阴道出血等多种出血症状。常见于血证、温热病、月经先期、崩漏、疔疮走黄、疮疡等中医疾病;也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流感、瘟疫、疟疾、肺结核、中暑等季节性或传染性疾病见出血症状;以及各种出血性疾病,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盆腔炎性疾病、晚期产后出血、出血性紫癜等。

主要病因

外感热邪、情绪抑郁或过激

其它名称

血分热

发病部位

全身

就诊科室

皮肤科、血液内科、中医科

常见症状

身热、口渴、斑疹、烦躁、说胡话、出血(如吐血、鼻血、便血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肝肾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

重要提醒

血热者虽多为热象表现,但患者不宜过于贪凉如直吹空调、过食生冷等,以免引起其他疾患。

临床分类

临床可分为外感热邪入血、血热妄行及女子血热三型。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有血热证症状,且温度达到38.5度以上者或出现神志不清状况时,请及时前往急诊就诊。

门诊指征

满足如下1或同时满足1、2者,应前往门诊治疗。

1、以体温高,口渴,斑疹,烦躁,胡言乱语,多种出血症状为主。

2、孕妇、儿童、老人、过敏体质、正在接受其他治疗者及糖尿、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若平日使用过药物、食物调理,请记录下来,就诊时告知医生。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日常

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缓解或控制症状,以促进康复。

心理护理

1、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和过度情志波动。

2、放松心态,学会自我调节。

生活管理

1、生活有规律,居住环境应安静,温度应偏低,适度增加空气湿度。

2、注意劳逸结合,重视体育锻炼,如散步、做操、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

特殊护理

患者平时可以进行穴位按摩:按摩血海、三阴交、行间、太溪、太冲、阴陵泉等,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10分钟,一日一次。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初步了解疾病;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做肝肾功能或凝血功能等检查。

体格检查

1、望诊

通过神、色、形、态的全身望诊及舌质与舌苔的局部望诊,来进行初步判断。观察患者有无烦躁、神昏等神志改变;舌质是否发红。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包括诊察患者的语调、呼吸、心音等各种响声,临床可借助听诊器。

3、问诊

询问患者有无出血症状、有无口干或睡眠问题。

4、切诊

大部分血热患者脉数(即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比正常人要快)。

实验室检查

1、肝肾功能检查

明确是否有肝肾疾病。

2、凝血功能检查

排除血液系统的其他疾病。

治疗

治疗原则

血热治疗以止血、清热为主。外感热邪入血治以养阴清热,解毒透疹;血热妄行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女子血热治以清热凉血止血。

药物治疗

1、外感热邪入血

清营汤加减,常用中药有犀角、生地、麦冬、玄参、丹参、银花、黄连、连翘等。

2、血热妄行

犀角地黄汤加减,常用中药有犀角、生地黄、丹皮、赤芍等。

3、女子血热

清热固经汤加减,常用中药有:炙龟板、牡蛎粉、生地、地榆片、陈棕炭等。

相关药品

清营汤加减、犀角地黄汤加减、清热固经汤加减

其他治疗

针灸治疗:

1、外感热邪入血

选用血海、三阴交、行间、侠溪、太溪、地机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

2、血热妄行

选用血海、三阴交、行间、侠溪、太溪、太冲、阴陵泉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

3、女子血热

选用血海、三阴交、行间、侠溪、太溪、太冲、带脉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

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血热的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好发人群

暴躁易怒、长期抑郁的人群;长期居住在闷热、干燥地区的人群;嗜食辛辣、房事不节及先天性内热体质的人群。

病因

总述

病因主要为外感热邪或不当情绪所致,长期抑郁或急躁易怒,加之嗜食辛辣刺激之物,皆易致病。

基本病因

1、外感热邪

外感温热邪气,如风热、疫气、暑湿、燥热等,治疗不及时或误治,热邪气进入血分。

2、情绪抑郁或过激

情绪抑郁、肝气郁堵或情绪过激、暴躁易怒,日久化火,热邪传入血分。

3、其他

如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房事过度或者先天内热体质者。

症状

总述

临床以出血(如吐血、鼻血、便血、阴道出血、斑疹等)、发热、口渴、神志异常(如烦躁、说胡话、发狂等)为主要表现。

典型症状

1、外感热邪入血

体温高、夜间明显,心烦失眠,或有胡言乱语,或口渴,或发红色斑疹,舌绛红而干,脉细数等。

2、血热妄行

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颜色紫黑,或体内有蓄血而发狂,大便色黑,伴口干,心烦失眠等。

3、女子血热

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每日持续出血,血色深红或红,质黏稠,口干,烦躁易怒,便秘尿黄,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并发症

目前缺乏可靠的资料数据来源。

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症状,如多种出血症状、发热、口渴、神昏、烦躁等,再结合中医四诊及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西医检查手段,即可确诊。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的转归与预后,与能否解除致病原因、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以及护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危害性

1、血热者可出现疟疾、肺结核、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盆腔炎性疾病、晚期产后出血、出血性紫癜等疾病,从而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2、血热若未能及时治疗,可发展成为亡阴、亡阳等危重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治愈性

血热患者,特别是感受热邪而致病者,一般经过早期积极治疗,多能治愈。而先天内热体质者,则治愈困难。

治愈率

多数患者经及时有效地治疗后,可获得治愈。

复发性

治疗后,若再次遭到热邪入侵或仍存在饮食不节、性生活不合理、情绪失调等情况,则可导致血热复发。

预防

预防措施

1、学会调理情绪,适当缓解压力。

2、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3、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适当使用加湿器。

4、日常生活中,多饮水,多进行体育锻炼。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可食用百合、莲子、冬瓜、海带、鲜藕等。以下药膳仅供参考。

1、可做生地黄粥,取白米一小碗煮粥,临熟时加入生地黄汁搅匀,空腹食用。

2、鲜藕120g切片、鲜茅根120g切碎,用水煮汁当茶饮。

3、可选用地骨皮代茶饮。

饮食禁忌

1、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生冷的食品。

2、严禁酗酒、吸烟。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