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Phlegm-dampness constitution)是指人体由于痰湿内蕴而导致体质偏颇,以形体偏胖、黏滞重浊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痰湿体质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状态,不属于病理状态,也不属于健康状态,痰湿体质人群是处于病态与非病态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痰湿体质的形成与外邪侵袭、先天禀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相关。若尽早对痰湿体质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若未及时调理,容易引发糖尿病、卒中、眩晕、咳喘、痛风、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是否医保
检查项目
英文名称
遗传性
重要提醒
就医指南
1、出现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易出油,汗多且黏,身重痰多等表现。
2、或伴有眩晕、咳嗽、恶心呕吐、大便稀溏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进行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项目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或影响医生判断。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出现面油肥胖,汗多且黏,身重痰多等症状多久了?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眩晕、咳嗽、恶心、大便稀溏等?
4、平时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如何?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有什么其他疾病吗?家族中有人是痰湿体质吗?
8、最近心情如何?睡眠如何?
9、平时有偏食肥腻、过甜等食物的习惯吗?有酗酒的习惯吗?
1、为什么会出现面油肥胖,汗多且黏,身重痰多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情况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不良反应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痰湿体质的人群需重视起居方面的调理和保养,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天顺时,做好调养。
1、痰湿体质的人性格温和,并善于忍耐,忍耐过度可导致气滞郁结于胸,所以要注意保持心境平和、情绪开朗,使心情舒畅,避免体内各种郁积的发生或加重。
2、应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休闲、休假活动,以舒畅情志,调畅气机,改善体质,增进健康。
3、痰湿体质的人宜动不宜静,可选择欣赏欢快节奏的音乐、旅游、爬山、跳舞等项目,避免注意力长时间过度集中。
1、遵医嘱用药调理,注意观察用药后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2、痰湿体质的人不宜盲目乱用滋腻补品,以防湿浊留滞。
3、在服用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和中药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腹胀、食欲减退等不适,此时配合一些健脾化湿的中药,就可以减少不适症状的发生。
1、居住及工作环境宜干燥,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宜选择坐北朝南的房间居住。
2、应多进行户外活动,以舒展阳气,通达气机。如散步、慢跑、空气浴、日光浴等。
3、长夏季节自然环境温度高,湿度大,要特别注意防止湿浊之邪的侵袭,不可过于贪凉,避免受寒雨淋。
4、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运动项目,强度不宜过低。一般体重较大,运动负荷强度较高时,要注意运动的节奏,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保障人身安全。
5、痰湿体质人要加强机体物质代谢过程,应做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运动时间应在下午2-4点阳气极盛的时间。一般体重较大,运动负荷强度较高时要注意节奏,循序渐进。
6、衣着应透湿散气,有利于湿浊的发散。
7、对于体重超重、运动能力极差的人,应当进行游泳锻炼。
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全身状况以及伴发症状,如有反常现象,并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尿常规、血糖、血常规等检查,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尿常规、肝功能检查、血糖、血常规等检查。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痰液的色质、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情绪情况,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腹部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医生通常还需使用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来初步判断身体状况。
1、尿常规
通过观察是否有尿蛋白及尿胆红素等,可了解肝肾等脏器是否正常。
2、肝功能检查
观察胆红素,白蛋白,转氨酶这些指标,有助于医生的判断。
3、血常规
观察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可提示有无感染存在。
4、血糖检测
检测血糖是否正常,有助于医生判断基本的身体健康状态。
治疗
痰湿体质的调养原则为健脾补气、祛湿化痰,畅达气血。重点在于调补肺、脾、肾三脏的生理功能,施以宣肺化痰、健脾化痰、温阳化痰等方法进行调护。痰湿体质的人不宜盲目乱用滋腻药物,以防湿浊留滞。
1、肺失宣降
(1)方药:二陈汤加减。
(2)常用中药: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泽泻、白术。
2、脾失健运
(1)方药: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砂仁、木香。
3、肾虚水泛
(1)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
香砂六君丸、金匮肾气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1、针刺疗法
痰湿体质的人群经络调理重在宣肺降气、除湿化痰。可取太渊、中府、尺泽、列缺、太白、三阴交、丰隆、足三里、肺俞、脾俞、阴陵泉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2、刮痧疗法
可取中脘、气海、肺俞、脾俞、肾俞、膀胱俞、足三里等穴位,进行刮痧治疗,使痰湿邪气排出,缓解不适表现。
痰湿体质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痰湿体质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一般无传染性。
多见于生活安逸的中老年人,以男性居多;也多见于多睡少动,偏食甜腻食物的人群。
病因
体质的形成和变化受到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先天禀赋是痰湿体质形成的内在基础,饮食失节、过于安逸和久居湿地,情志失调是痰湿体质形成的重要后天因素。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1、先天禀赋
先天禀赋是痰湿体质形成的内在基础。父母体内痰多,后代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出生即体内多痰而形成痰湿体质。
2、外邪侵袭
久居湿地,外湿易影响脾胃,导致脾胃运化水液代谢功能失调,津液运行失常,聚湿生痰,而易形成痰湿体质。
3、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过饥过饱、或饮食偏嗜的不良饮食习惯及高脂、高糖膳食结构影响了脾的运化功能,导致食物不能及时腐熟运化,水谷精微物质不能转化成精血,痰浊蓄积体内,聚而为痰湿,塞于组织和皮下,则易导致痰湿体质。
4、过度安逸
适度的劳动或体育锻炼,可使筋骨强壮,气机通畅,气血调和,适当的休息,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维持人体正常的机能活动。过度安逸,长期养尊处优,机体气血运行不畅,脾胃机能减退,容易形成痰湿体质。
5、情志失调
长期强烈的情志刺激,或长时间处于焦虑、喜怒无常的状态,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能力,可导致脏腑精气的不足或紊乱,影响脾胃的运化和津液的输布,日久体内痰湿聚集,形成痰湿体质。
症状
痰湿体质人群以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如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易出油,汗多且黏,身重痰多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表现为对梅雨季节及潮湿环境适应能力差,易患湿证。
1、形体特征
体型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2、心理特征
性格温和,处事稳重,为人恭敬谦逊,善于忍耐。
3、常见表现
面部皮肤油膩多脂,容易出汗,经常自感胸闷、痰多,喜欢吃肥腻,或过甜的食物。有的还可见到淡黄、暗淡,容易犯困,常感到肢体发酸发重、不轻松,眼睛稍有浮肿,口黏腻,大便无明显异常,小便微浑浊。
痰湿体质者由于体内素有痰湿内蕴,其发病趋势多为与痰湿相关病证。容易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咳喘、痛风、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1、高血压病
痰湿体质者因身体脂肪偏多,痰湿内蕴,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日久挟瘀,或气虚不运,或痰郁化热,上扰清窍;或因情志不遂,肝风挟痰,上扰清窍等皆可产生高血压病。无论血瘀、气虚、挟风、挟热都是以痰湿内蕴为基础。
2、糖尿病
痰湿体质多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或居阴寒之地等,使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邪停滞而成。痰湿随气机升降,内而脏腑,外而皮肉,导致人体所需正常水液相对不足,痰湿化热进一步损伤津液,日久肺、脾、肾等脏腑功能也受影响,进一步使人体正常水液不足而呈相对阴虚证候,发展为糖尿病。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易出油,汗多且黏,身重痰多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判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有相似表现的湿热体质等进行鉴别。
1、主要表现
体型肥胖,腹部肥满松软;性格温和,善于忍耐;汗多且黏,胸闷痰多,身体困重,面部易出油,口甜口腻,喜食甜腻食物,大便稀溏不成形。
2、辅助检查
尿常规、肝功能检查、血糖、血常规等,有助于医生的诊断。
湿热体质与痰湿体质
二者都有身体沉重、困倦乏力等湿证表现。湿热体质主要表现为形体偏胖或太瘦。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经常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等。
预后
若尽早对痰湿体质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若未及时调理,容易引发糖尿病、卒中、眩晕、咳喘、痛风、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痰湿体质的人体内长期痰湿内蕴,肺、脾、肾生理功能失调,不利于正常的健康状态,且容易引发糖尿病、卒中、眩晕、咳喘、痛风、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若尽早对痰湿体质进行干预,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以利于恢复健康的生理状态。
体质是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性,平时调理需要一段时间的坚持,如果引起痰湿的饮食、生活起居,情志等因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痰湿体质不会变化,或改变后会重新形成痰湿体质。
预防
痰湿体质的形成与环境、饮食、情志等因素相关,故预防应避免潮湿的居住环境,同时保持心情舒畅、注意饮食调护、生活起居规律等,可有效防止痰湿体质形成。
1、避免久居湿地而感受邪气,应保持室内干燥,阳光充足。
2、衣被等应勤晒,以保持干燥。劳动或运动后避免汗出当风,不可立即用冷水洗浴。
3、日常饮食宜搭配合理,饮食不宜过快过饱,酒不宜多饮。
4、平时应加强生活调摄和精神调养,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保持心情舒畅。
5、平时可参加轻松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如散步、下棋等,培养乐观、愉快的心情。
6、可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
饮食
痰湿体质的人饮食宜清淡,多摄取能够宣肺、健脾、益肾、化湿、通利三焦的食物;少食肥腻、滋补、寒凉的食物,酒不宜多饮,饮食不宜过饱、过甜,进食不宜过快。
1、多食健脾除湿,化痰的食物,如扁豆、薏米、燕麦、鲫鱼、鲈鱼、白萝卜、冬瓜、西红柿、紫菜、山药、橘子、橙子、柠檬、石榴等。
2、多食清淡且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瘦肉粥、荷叶粥、山药冬瓜汤等。
1、少食生冷食物,如雪糕、冰淇淋、冷冻饮料等。
2、少食甜食甜饮,如奶油、奶酪、巧克力等。
3、少吃肥腻、滋补的食物,如肥肉、油炸性食品、动物内脏、狗肉、鹿肉、羊肉等。
4、少食酸涩及苦寒的食物,如香蕉、苦瓜、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