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

二陈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祛痰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主治湿痰证。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主治
出处
分类
功用
名称
主治
使用注意
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阴虚、血虚者忌用本方。
功用
加减化裁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三方皆由二陈汤化裁而成,均有燥湿化痰之功。导痰汤是二陈汤去乌梅、甘草,加天南星、枳实而成。天南星增半夏燥湿化痰之力,枳实助橘红理气化痰之功,故燥湿化痰行气之力较二陈汤为著,主治痰浊内阻、气机不畅之痰厥等证。涤痰汤又在导痰汤基础上加石菖蒲、竹茹、人参、甘草,较之导痰汤又多开窍扶正之功,常用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金水六君煎是二陈汤去乌梅,加熟地、当归滋阴养血,肺肾并调,金水相生,故适用于年迈者肺肾阴虚、湿痰内盛之证。
方义
歌诀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理气和中兼燥湿,一切痰饮此方珍。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2、古代用法:上药㕮咀,每服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15g),白茯苓(9g),甘草(炙)(4.5g)。
运用
1、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2、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阴虚、血虚者忌用本方。
配伍特点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4:“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2、方论选录 方广《丹溪心法附余》:“此方半夏豁痰燥湿,橘红消痰利气,茯苓降气渗湿,甘草补脾和中。盖补脾则不生湿,燥湿渗湿则不生痰,利气降气则痰消解,可谓体用兼赅,标本两尽之药也。令人但见半夏性燥,便以他药代之,殊失立方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