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轻症患者多无特异性症状,随病情发展可出现怕冷、易疲劳、手足肿胀感、体重增加、便秘等表现,严重可导致黏液水肿性昏迷。甲减首选左甲状腺素治疗,可能需终身服药。

主要病因

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手术等引起

其它名称

甲减

发病部位

甲状腺,颈部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常见症状

怕冷、易疲劳、手足肿胀感、体重增加、便秘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甲状腺激素检测、甲状腺抗体检查、甲状腺核素扫描、X线检查

英文名称

hypothyroidism

遗传性

若家族中存在甲减患者,则个体患甲减风险增大

重要提醒

本病经合理治疗后预后良好,可恢复正常生活状态,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

临床分类

1、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分类

(1)原发性甲减: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引起的甲减,占全部甲减的95%以上,且原发性甲减主要是由自身免疫、甲状腺手术和甲131I治疗所致。

(2)中枢性甲减:由下丘脑和垂体病变引起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或者促甲状腺激素(TSH)产生和分泌减少所致的甲减,垂体外照射、垂体大腺瘤、颅咽管瘤及产后大出血是其较常见的原因;其中由于下丘脑病变引起的甲减称为三发性甲减。

(3)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由于甲状腺激素在外周组织实现生物效应障碍引起的综合征。

2、根据病变的原因分类

自身免疫性甲减、药物性甲减、手术后甲减、131I治疗后甲减、垂体或下丘脑肿瘤手术后甲减、先天性甲减等。

3、根据甲状腺功能减低的程度分类

分为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

4、根据甲减发生的年龄分类

可分为成年型甲减、幼年型甲减和新生儿甲减。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长期无故感到疲倦、怕冷、嗜睡、少汗、不明原因体重增加;

2、伴嗜睡、反应迟钝、行动迟缓、言语缓慢、音调低哑;

3、伴黏液性水肿面容、皮肤干燥发凉;

4、伴食欲减退、腹胀、便秘;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一般就诊科室为内分泌科。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当天可穿宽松的衣服,方便进行体格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些症状?症状出现多久了?是否越来越严重?

2、您之前有过自身免疫疾病吗?是否做过手术?是否使用药物治疗?

3、你最近有没有患感染性疾病吗?

4、您是否怀孕?是否有怀孕的计划?

5、您家里有亲人得过甲状腺疾病吗?

6、您饮食习惯怎么样?平时摄入含碘食物多吗吗?平时吸烟饮酒吗?

7、您工作环境怎么样?平时压力大吗?休息好不好?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需要注意些什么?

4、我的情况严重吗?有没有并发症?

5、您建议先尝试什么治疗?有风险吗?

6、做这个治疗贵吗?我将尝试多少个疗程?

7、治愈的概率大吗?会不会复发?

8、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总述

患者应注意日常生活的管理,甲减一般需长期治疗,因此最重要的是按医嘱用药,按期复查,监测病情,根据激素水平调整药物剂量。

心理护理

在甲减未纠正之前,患者情绪可能低落,反应迟钝,可以进行舒缓情绪、提高反应力的活动,如赏花养花、写字绘画、欣赏音乐、下棋等。

用药护理

患者应遵照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不要随意停药或换药,如有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及时咨询医生。

生活管理

1、甲减患者皮肤发凉、粗糙、畏冷,因此要求居室宜保持空气新鲜,日光充足,安静舒适,温度和湿度恒定。

2、甲减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因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因复杂,多数受劳累,自身免疫等因素影响。生活压力大情绪紧张、劳累均会加重患者病情。

3、可适当运动,如甩手、散步、太极拳等锻炼方法,很适合中老年甲减患者。

复诊须知

服用左甲状腺素者应遵医嘱进行复查。在治疗初期,建议每4~6周到医院测定激素指标。以便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直到达到治疗的目标。治疗达标后,需要每6~12个月复查一次激素指标。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等。必要时,还可进行X线检查、甲状腺核素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容、皮肤、毛发、精神状态、唇舌等,以初步了解病情。

2、触诊

医生通过触及患者颈部、四肢等,以明确是否存在甲状腺肿、水肿等情况。部分甲减患者双下肢胫骨前方黏液性水肿,压之无凹陷。

3、叩诊

甲减患者通常心界扩大。合并心包积液者,心界向双侧增大,随体位而变化,坐位心浊音界呈烧瓶样,卧位心底部浊音界增大。

4、听诊

患者可有心动过缓、心音减弱、肠鸣音减弱等。

5、神经系统检查

患者跟腱反射时间延长,膝反射多正常。

实验室检查

1、甲状腺激素检测

主要指标包括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总甲状腺素(TT4)和游离甲状腺素(FT4)。原发性甲减血清TSH增高,TT4和FT4均降低。TSH增高,TT4和FT4降低的水平与病情程度相关。血清TT3、FT3早期正常,晚期减低。亚临床甲减仅有TSH增高,TT4和FT4正常。

2、甲状腺抗体检查

主要包括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检测。甲状腺抗体是确定原发性甲减病因和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包括桥本甲状腺炎、菱缩性甲状腺炎)的主要指标。一般认为TPOAb的意义较为肯定,如果TPOAb阳性伴血清TSH水平增高,说明甲状腺细胞已经发生损伤。

3、其他

轻、中度贫血,血清总胆固醇、心肌酶谱可以升高,少数病例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蝶鞍增大。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示骨龄延迟,骨化中心骨化不均匀,呈斑点状(多发性骨化灶)有助于呆小病(小儿先天性甲减)的早期诊断。胸部X线可见心脏向两侧增大,可伴心包或胸腔积液。

2、甲状腺核素扫描检查

可发现异位甲状腺(舌骨后、胸骨后、纵隔内和卵巢甲状腺等)。先天性一叶甲状腺缺如者的对侧甲状腺因代偿而显像增强。

3、核磁共振

部分患者有蝶鞍增大,必要时做垂体增强核磁共振,以除外下丘脑垂体肿瘤。

4、超声检查

心脏多普勒检查可有心肌收缩力下降,射血分数减低。心包积液。

病理检查

当甲状腺肿大或甲状腺结节的性质不明时,可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当高度疑为遗传性甲减时,可检测TSH受体、TPO、NIS等基因突变,明确病因。

其他检查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TRH兴奋试验)

主要用于原发性甲减与中枢性甲减的鉴别。静脉注射TRH后,血清TSH不增高,提示为垂体性甲减;延迟增高者为下丘脑性甲减;基础TSH升高,TRH刺激后TSH升高更明显,提示原发性甲减。

2、心电图

可显示低电压、窦性心动过缓、T波低平或倒置,偶见P-R间期延长。

治疗

治疗原则

甲减一般不能治愈,需要甲状腺激素终生替代治疗。原发性临床甲减的治疗目标是症状和体征消失,血清TSH、TT4、FT4维持在正常范围。继发于下丘脑和垂体的甲减,以血清TT4、FT4达到正常范围作为治疗的目标。

急性期治疗

若患者发生黏液性水肿昏迷的,需立即进行以下处理:

1、补充甲状腺激素。首选T3静脉注射,患者清醒后改为口服。

2、吸氧、保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

3、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待患者清醒及血压稳定后减量。

4、根据需要补液,并监测心肺功能.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尿量等。

5、控制感染,治疗原发疾病。

6、其他支持疗法并加强护理。

一般治疗

1、注意保暖,避免感染等各种应激状态。

2、有贫血者可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和叶酸,胃酸不足者应补充稀盐酸,缺碘者应补充碘剂,但必须与左甲状腺素合用才能取得疗效。

药物治疗

1、左甲状腺素(L-T4

左甲状腺素(L-T4)是本病的主要替代治疗药物,一般需要终身替代。治疗的剂量取决于病人的病情年龄、体重和个体差异。

(1)服药方法:起始的剂量和达到完全替代剂量的需要时间应根据年龄、体重和心脏状态确定。小于50岁,既往无心脏病史病人可以尽快达到完全替代剂量。50岁以上病人服用L-T4前要常规检查心脏状态。患缺血性心脏病者起始剂量宜小,调整剂量宜慢,防止诱发和加重心脏病。

(2)不良反应:服用过量会引起不良反应,主要有食欲增加、失眠、心悸、颤抖等,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2、碘塞罗宁(L-T3

是人工合成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钠,其作用快,持续时间短。适用于黏液性水肿昏迷的抢救。

3、干甲状腺片

动物甲状腺的干制剂,因其甲状腺激素含量不稳定和T,含量过高已很少使用。

相关药品

左甲状腺素、碘塞罗宁、干甲状腺片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甲减的患者一般需要终身接受治疗。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根据2010年我国10个城市甲状腺疾病患病率调查,我国亚临床甲减患病率为16.7%,临床甲减患病率为1.1%。美国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为4.3%,临床甲减患病率为0.3%。

发病趋势

有文献显示,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甲减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好发人群

1、成年人甲减女性较男性多见。

2、国外有研究表明,年龄大于60岁的人群好发本病。

病因

总述

甲减的病因复杂,以原发性者多见,自身免疫损伤是最常见的原因,此外还包括甲状腺破坏、碘过量、抗甲状腺药物等因素。继发性甲减少见。甲减发病机制因病因不同而异。

基本病因

1、自身免疫损伤

最常见的原因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包括桥本甲状腺炎、萎缩性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等。

2、甲状腺破坏

包括手术、131I治疗。甲状腺次全切除、131I治疗Graves病时10年的甲减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0%、40%~70%。

3、碘过量或缺乏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碘过量可引起具有潜在性甲状腺疾病者发生甲减,也可诱发和加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含碘药物胺碘酮诱发甲减的发生率是5%~22%。碘缺乏也可能导致甲减的发生。

4、抗甲状腺药物

如锂盐、硫脲类、咪唑类等。

5、垂体或下丘脑病变

如垂体外照射、垂体大腺瘤、颅咽管瘤及垂体缺血性坏死等垂体和(或)下丘脑病变,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从而导致甲减。

6、先天因素

如甲状腺缺如或异位、基因突变等。

7、其他

如亚急性甲状腺炎甲减期、产后甲状腺炎甲减期、安静性甲状腺炎甲减期等引起的暂时性(甲状腺炎后)甲减。

危险因素

1、患有自身免疫性病,如1型糖尿病或乳糜泻。

2、有甲状腺疾病的家族病史。

3、既往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史。

4、患有心包积液或血脂异常、肥胖症(BMI>40kg/m2)。

5、患有精神性疾病。

6、有恶性贫血或高催乳素血症。

7、吸烟。

症状

总述

本病发病隐匿,病程较长,不少病人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症状主要表现以代谢率减低和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为主,病情轻的早期病人可以没有特异症状。

典型症状

1、低代谢症群

主要表现为易疲劳、怕冷、少汗、体重增加、行动迟缓、言语缓慢、音调低哑。因血循环差和热能生成减少,体温可低于正常。

2、精神神经系统

轻者有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和计算力减退,嗜睡症状突出,反应迟钝。重者可表现为痴呆、幻想、木僵、昏睡或惊厥。

3、皮肤改变

皮肤黏液性水肿为非凹陷性,常见于眼周、手和脚的背部以及锁骨上窝。黏液性水肿面容为颜面虚肿、表情呆板、淡漠,呈“假面具样”。鼻、唇增厚,舌厚大、发音不清,言语缓慢,音调低哑。皮肤干燥发凉,粗糙脱屑。毛发干燥稀疏、眉毛外1/3脱落。指甲厚而脆、表面常有裂纹。由于高胡萝卜素血症,手脚皮肤呈姜黄色。

4、心血管系统

甲减患者在应用甲状腺激素治疗期间心绞痛会出现或者加重。严重的原发性甲减心肌间质水肿、心肌纤维肿胀、心脏扩大、心音低弱、心包积液,有学者称之为甲减性心脏病。

5、消化系统

食欲减退,腹胀、便秘,偶尔会导致黏液水肿性巨结肠或麻痹性肠梗阻。

6、内分泌系统

长期甲减可引起腺垂体增大、高催乳素血症和溢乳。儿童甲减可致生长发育迟缓。

7、血液系统

可导致贫血。

8、呼吸系统

可有胸腔积液,只在极少情况下才引起呼吸困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比较常见,在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可逆转。

9、生殖系统

婴儿期甲减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性腺发育不全。幼年期甲减会造成无排卵周期、青春期延迟。成年女性重度甲减可伴性欲减退和排卵障碍、月经周期紊乱和经血增多。继发性甲减可导致卵巢萎缩和闭经。男性甲减可致性欲减退,阳痿和精子减少。

10、肌肉与骨关节系统

主要表现为肌肉乏力,可有肌萎缩。部分患者伴关节病变和关节腔积液。婴幼儿期甲减没有及时有效治疗会导致侏儒。甲减患儿即使治疗但时间延迟,也不会达到正常的身高。

并发症

1、甲状腺肿

不断刺激甲状腺释放更多激素可能会导致腺体变大,这种情况被称为甲状腺肿。虽然患者通常不会感到不适,但可能会影响外观,甚至会影响吞咽或呼吸。

2、心血管疾病

部分甲减患者可伴有血压增高,久病者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

3、精神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甚至发生抑郁症。

4、周围神经病变

长期无法控制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会损害患者的周围神经,引起疼痛、麻木和刺痛感等不适。

5、黏液性水肿昏迷

多见于老年人或长期未获治疗者,多在寒冷时发病。临床表现为嗜睡、低体温(<35℃)、呼吸减慢、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四肢肌肉松弛、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昏迷、休克,可因心、肾衰竭而危及生命。

6、不孕不育

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会影响排卵,从而影响生育能力。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某些原因,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损害生育能力。

7、其他

与健康母亲所生的婴儿相比,未经治疗的甲状腺疾病妇女所生的婴儿可能有更高的出生缺陷风险,可出现严重的智力和发育问题。早期诊断、积极干预者,通常预后良好。

诊断

诊断原则

初次就诊时需询问既往甲状腺疾病史和治疗史,如自身免疫疾病史、甲状腺手术史、颈部放射治疗史、垂体疾病史、药物应用史、饮食史、家族史,女性需询问有无产后大出血史。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相关辅助检查,医生一般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1、贫血

应与其他原因的贫血鉴别。甲减和恶性贫血在临床和免疫学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甲状腺功能检查可资鉴别。

2、水肿

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患者可有水肿,血TT3、TT4下降(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减少所致)和血胆固醇增高等表现,肾功能有明显异常、TSH和FT4、FT3测定可鉴别。

3、低T3綜合征

也称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态综合征(ESS)。非甲状腺疾病引起。是由于严重的慢性消耗性、全身性疾病的情况下,机体对疾病的适应性反应。主要表现在血清TT3、FT3水平减低,rT3增高,血清TSH水平正常或升高,但通常<20mU/L。

4、心包积液

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包积液进行鉴别。甲减所致的心脏扩大、血流动力学、心电图的改变以及血清酶的变化经甲状腺激素治疗后,如没有并存的器质性心脏病,可恢复正常。

预后

一般预后

一般通过合理的激素替代治疗预后良好,可恢复正常生活状态。若未经规范治疗,可引发心血管疾病、抑郁症、黏液性水肿面容昏迷等并发症。

危害性

1、甲减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等,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2、部分甲减可导致黏液性水肿面容昏迷,最终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死亡。

3、低水平的甲状腺激素会干扰排卵,可影响生育。未经治疗的甲减女性所生的婴儿出生缺陷的风险更高,也更容易出现严重的智力障碍和发育问题。

自愈性

有报告显示,部分桥本甲状腺炎所致的甲减可自发缓解。

治愈性

甲减一般不能治愈,需要甲状腺激素终生替代治疗。

预防

预防措施

甲减一般可通过以下措施来预防:

1、应避免长期大量食用致甲状腺肿作用的食物,如卷心菜、芜菁、甘蓝、木薯等。

2、保持碘营养适量,避免碘过量,缺碘者应注意摄入加碘盐。

3、应用碳酸锂硫脲类、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钠、过氯酸钾、保泰松、硫氢酸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白介素2、γ-干扰素等药物时,需监测甲状腺功能。

4、高危人群定期到医院检测甲状腺功能。

5、注意对新生儿进行TSH检测,可以早期发现先天性甲减患儿。

饮食

饮食调理

甲减患者应根据自身具体病因、病情选择饮食,食用维生素、蛋白质等丰富的食物,避免吃容易致甲状腺肿大的食物。

饮食建议

1、因缺碘引起的甲减患者应吃含碘较多的食物和蔬菜,如选用适量海带、紫菜,可用碘盐、碘酱油、碘蛋和面包加碘。炒菜时要注意,碘盐不宜放入沸油中,以免碘挥发而降低碘浓度。

2、甲减时小肠黏膜更新速度减慢,消化液分泌腺体受影响,酶活力下降,一般白蛋白下降,故应补充必需氨基酸,供给足量蛋白质,可选用蛋类、乳类、各种肉类、鱼类;植物蛋白可互补,如各种豆制品、黄豆等。

3、有贫血者应补充富含铁质的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12如动物肝脏,必要时还要供给叶酸等。还要保证供给各种蔬菜及新鲜水果。

饮食禁忌

1、应避免长期大量食用致甲状腺肿作用的食物,例如卷心菜、芜菁、甘蓝、木薯等。

2、对于非缺碘导致的甲减,建议患者低碘饮食,宜限制碘的摄入。限制碘摄入量在安全范围可能有助于阻止甲状腺自身免疫破坏进展。碘充足和碘过量地区应当使用无碘食盐。

3、甲减病人往往有血脂异常,这在原发性甲减更明显,故应限制脂肪饮食。每日脂肪供给占总热量20%左右,并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饮食。

4、日常饮食一定要少吃盐。甲减患者由于黏液性水肿常常手足肿胀、身体发胖,咸的食物会引起水、钠潴留而加重水肿。

5、戒烟戒酒,吸烟、长期饮酒有可能会对甲状腺的功能影响很大,不利于甲减的病情。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