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

疣(verruca,wart)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皮肤表面良性赘生物,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疣可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临床上常见有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等。大多数常见的疣可自行消失,如果疣持续生长或有不适感可通过外用或内服药物、手术治疗,辅以物理治疗如冷冻、激光、电灼、微波等。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是否医保
检查项目
英文名称
遗传性
重要提醒
临床分类
1、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部位分型
(1)寻常疣: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手部多见,手外伤或在水中长期浸泡是常见的诱因。此外,寻常疣有一些特殊类型,如甲周疣、甲下疣、丝状疣、指状疣。
(2)跖疣:可以发生在脚底的任何部位,但是脚部受压部位多发,特别是距骨(脚踝关节处)的中部。外伤、摩擦、足部多汗等是其促发因素。
(3)扁平疣:主要见于青少年,因此又称青年扁平疣。常发生在面部、手背和前臂(肘部至腕部)等部位。
(4)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主要发生在性活跃人群,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本类型有单独的具体的描述,因此只在类型有所体现。
2、根据感染状态及有无临床表现分型
(1)临床型:可用肉眼观察到疣状赘生物。
(2)亚临床型:肉眼不能发现皮肤黏膜存在异常,醋酸白试验阳性。
(3)潜伏感染:皮肤外观正常,但可检测到HPV或HPV DNA,是疣复发和传播的主要原因。
就医指南
1、皮肤出现单个或多个疣状赘生物,自行使用非处方药物治疗无效。
2、皮肤表面出现赘生物,且当年龄超过 60 岁,从未患过疣,应及时到医院咨询以排除皮肤癌的可能。
3、脚底出现疣状物,影响走路。
4、生殖器反复出现疣状物。
5、疣体快速生长或扩散。
6、疣体颜色或外观发生变化。
7、出现其他异常情况。
以上建议及时就医咨询。
当发现皮肤表面出现异常的疣状赘生物,可首先在皮肤科就医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仔细检查皮肤的情况,建议患者着宽松的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1、您什么时候发现皮肤上有异常新生物的?
2、以前是否有过相似的症状?
3、家庭成员有无患病情况,有无共同毛巾等物品?
4、近期有无受伤、皮肤破损等?
5、有无其他疾病史?
6、皮损的大小和外观是否发生变化?
7、是否尝试过治疗,治疗持续时间、效果等?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我这是疣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会癌变吗?
4、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日常
部分患者可通过家庭护理使病情得到改善,如果家庭疗法并没有效果,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以免耽误病情。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搔抓患处、保持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等均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同时,做好病情的监测,异常者及时就诊。
1、心理特点
部分患者由于疣长在比较显眼的位置影响到了个人容貌会产生自卑心理;有的患者由于担心疣会发生恶变而出现恐惧、害怕等负面情绪;还有的患者觉得疣是能够自己消退的,因此日常生活中没有做好护理,导致其被磨损而出现破溃等现象。
2、护理措施
首先患者要正视疾病的发生,可向专业的医师学习疣的相关知识,了解到其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减轻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患者要重视自己的病情,遵医嘱做好相应的护理,促进疾病的恢复。最后,家属在日常生活中要与患者多交流,避免过度的谈论患者显眼处的疣,要鼓励和支持患者接受治疗。
1、水杨酸是一种非处方的除疣产品。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在使用之前,需要将疣体浸泡在温水中几分钟,然后用浮石或金刚砂板轻轻去除软化皮肤的顶层,待皮肤干燥后,使用溶液或贴剂。水杨酸疗法需要持续治疗、规律用药才能达到疗效。使用前需要向医生进行有关的咨询,尤其是皮肤敏感、妊娠期患者。
2、一些液氮产品有非处方液体或喷雾形式。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务必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3、患者可用胶带封闭涂抹过药膏的患处,这种疗法需要重复进行。但建议患者在用胶带等进行皮肤封闭时,一定要掌握好力度,避免过度挤压。
经手术切除,以及激光、冷冻等治疗的患者,术后注意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创口卫生清洁干燥,以免继发感染。
1、避免搔抓、摩擦疣体,以免因自身接种而使其播散,加重病情。
2、注意局部皮肤的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3、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4、跖疣的患者日常应穿宽松透气的鞋子,疼痛者可穿软底的运动鞋,或在鞋子下面垫柔软的鞋垫或将鞋垫掏一个和跖疣大小差不多的孔,避免穿高跟鞋等。
5、加强营养,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6、男性患者面部尤其是胡须部位有皮损时,不要用剃须刀刮脸,可小心地用剪刀剪除胡须
1、局部治疗后需要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疼痛、水肿、化脓、过敏反应及色素沉着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处置。
2、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监测疣的情况,包括其大小、颜色、硬度、范围等,如逐渐增大、出现外观和颜色的变化、由一个变为一大片等,及时到医院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3、监测有无其他不适症状,如影响日常生活,及时就诊。
患者遵医嘱复诊,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检查
对于前来就医的患者,医生首先会对患者皮肤进行初步的检查,判断皮损的一般情况。其次建议患者做醋酸白试验、病理组织学检查、HPV-DNA检测等来进一步帮助诊断。
医生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仔细的观察,判断皮损的大小、分布范围、颜色,会用手触摸以判断皮损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硬度等。
HPV -DNA检测:对于诊断不明确者,必要时可切取部分病变组织进行HPV DNA检测,有助于进一步确诊。
一般来说无需进行特殊的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切取部分患处皮肤在显微镜下观察,有助于疣的诊断。典型表现为颗粒层和颗粒层下棘细胞的空泡化变性,变性细胞内含有嗜碱性包涵体和嗜酸性包涵体,前者为病毒颗粒。可伴有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等。
醋酸白试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上皮细胞与正常细胞产生的角蛋白不同,能被冰醋酸凝固变白。用 5%醋酸溶液外搽或湿敷患处,2~5 分钟后,患处局部变白且境界清楚者为阳性。
治疗
不是所有的疣都需要治疗,大多数常见的疣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可自行消失。但是当疼痛较明显、影响美观、大面积扩散时,则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疣的治疗以破坏疣体、调节局部皮肤生长、刺激局部或全身免疫反应为主要手段,医生会根据疣的类型、位置、症状等制定治疗方案,主要采用物理治疗和外用药物治疗,全身药物治疗多用于疣体数目较多或久治不愈者。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部分患者依然可能复发或疣体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同时需注意不应因治疗而引起显著瘢痕等不良后果。
1、外用药物治疗
不适合采用物理治疗的患者,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外用药物。常用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1)0.05%~0.1%维A酸软膏:每天 1~2 次外用,适用于扁平疣。
(2)5%咪喹莫特软膏:每日 1 次或每周 3 次,对扁平疣、寻常疣等有一定疗效。
(3)5-氟尿嘧啶软膏:每天 1~2 次。因其可遗留色素沉着,面部慎用。可能出现局部疼痛、皲裂、水肿、过敏反应、流泪、化脓等不良反应。
(4)水杨酸:水杨酸是一种角质剥脱剂,外用可使皮损愈合后无瘢痕,不良反应小,操作简便,治疗费用低;但是其起效缓慢,可轻微皮肤刺激,因此在使用中皮肤出现红肿反应应停用,在头面部也不宜使用,以免皮肤色素沉着,影响美观。
(5)斑蝥素:可使疣部表皮充血、发泡。祛除疣体表面角质后,外用斑蝥素封包 24 小时,间隔 1~3 周治疗 1 次,总疗程约 2~3 周。斑蝥素治疗寻常疣形成水疱时会有轻微的疼痛,愈后不形成瘢痕,若治疗过程中出现糜烂,暂停几日后再继续治疗。
2、皮损内注射
(1)平阳霉素:用1%普鲁卡因稀释后在疣体根部注射,每周 1 次,适用于难治性寻常疣和跖疣。
(2)维生素D3:皮损内注射对于多发性疣具有一定疗效。
3、全身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抗HPV治疗药物,可试用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左旋咪唑等)。此外,治疗疫苗在临床试验阶段,对HPV感染引起的疣可能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0.05%~0.1%维A酸软膏、5%咪喹莫特软膏、5-氟尿嘧啶软膏、水杨酸、斑蝥素、0.05%~0.1%维A酸软膏、5%咪喹莫特软膏、5-氟尿嘧啶软膏、水杨酸、斑蝥素、平阳霉素、维生素D3、干扰素、左旋咪唑
1、刮除术
用特制的刮匙刮除疣体,但一般不适用于面部。
2、切除术
寻常疣、尖锐湿疣可用外科手术切除。只是将疣体去除,并没有将致病病毒消灭,因此术后常易复发。
冷冻、电灼和激光等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疣的数量较少的患者。
1、冷冻治疗
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液体氮使疣体坏死、脱落,可能需要多次重复治疗以达到治疗效果。该治疗过程疼痛,所以通常不用于年龄较小的患者。治疗后会出现水疱、皮肤变色等副作用,水疱一般在几天内可消失。但是应注意冷冻治疗可以诱发疣播散或加重,因为水疱疱液内含有病毒,破裂后如处置不当可能造成播散。
2、电灼治疗
在距离皮肤 1~2 mm处,有效电极放出电火花,从而灼毁疣体。有时,在施行刮除术后续用此方法,可以止血或毁除刮除术不能达到的较深组织。
3、激光治疗
使用高强度激光去除疣。该方法需要每 3~4 周重复一次治疗。可能导致疼痛和留有疤痕。
4、微波治疗
其原理是使组织内的分子高速运动、变化,产生巨大振荡摩擦,使机体组织在很小的范围内瞬间产生高温,从而使其发生坏死。与激光相比,有止血功能好及无刺鼻烟尘等优点。起搏器植入患者禁用。微波治疗可彻底清除病毒组织,减少复发,且治疗损伤小、见效快、效果好。
光动力疗法:光动力治疗是一种光化学治疗,它跟传统的光治疗即光物理治疗有差别。该方法可用于部分扁平疣、跖疣等的治疗。方法为局部使用光敏剂如氨基酮戊酸(ALA),然后进行光照,可使皮损处感染的细胞死亡。
疣的实际治疗周期要根据患者疣的类型、分布范围,采取的治疗手段、日常的护理等综合而定,不可一概而论,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一般来说,采取手术、物理治疗等措施的患者,创口需要一周以上的恢复时间。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疣是由HPV感染所引起的,是具有一定传染性的。
已经出现疣体的患者或感染HPV并没有出现症状者都可以成为传染源。
主要经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皮肤直接接触疣患者的患处可引起病毒传播,此外,性接触可引起尖锐湿疣的传染。用手摸长疣的皮肤,然后触碰身体其他部位可能导致疣在患者的自身传播。与患者共用毛巾、其他个人物品也可导致疣的传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对HPV病毒的反应是不同的,所以并不是每个接触过HPV病毒的人都会长疣。
有研究发现,青少年疣的发病率约为 500/100000,总人群的发病率约为300/100000。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近年来肛周生殖器疣有明显增高趋势。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疣,婴幼儿少见,青壮年多见,男女发病比为 1:1.4。
病因
本病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HPV有100多种,其中近80种与人类疾病相关【1】。引起不同类型疣的HPV型别不同,其中寻常疣多由Ⅰ型(HPV-1)、Ⅱ型(HPV-2)、Ⅳ型(HPV-4)、Ⅶ型(HPV-7)及 26~29 基因型所致,跖疣是人乳头瘤病毒Ⅰ型(HPV-1)或Ⅳ(HPV-4)引起,而扁平疣通常是HPV-2、3或10 型所致,偶尔可因HPV-5 型引起。当皮肤黏膜出现破损,HPV会通过破损处侵入,感染皮肤表皮细胞,引起疣的形成。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表皮细胞。
1、免疫力低下,如艾滋病患者或接受过器官移植的人群、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红斑狼疮病人易于患病。
2、儿童和青少年更容易患病。
3、与感染者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
4、经常咬指甲、外伤或皮肤破损者。
5、以前患过疣。
6、赤脚在地面行走,如公共浴室、更衣室、游泳池等,易诱发跖疣。
7、足部经常受到摩擦、穿不透气的鞋子可促进跖疣的发生。
8、手经常在水中浸泡者,易患手部寻常疣。
症状
疣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在皮肤上出现疣状赘生物,通常在病毒潜伏一段时间后出现,一般潜伏期为 6 周~2 年。但并不是所有感染HPV病毒的人都有明显症状,部分可通过醋酸白等试验发现。很多人感染后处于一种特殊感染状态,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是可作为传染源传播病毒给别人。
1、寻常疣
俗称“刺瘊”、“瘊子”。典型表现为黄豆大小或更大的灰褐色、棕色或皮色丘疹(高出皮肤表面的局部隆起),表面粗糙,质地坚硬,可呈乳头瘤状增生。其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
(1)甲周疣常发生在指(趾)甲周围,通常呈粗糙、不规则的隆起,可能导致指(趾)甲疼痛并影响其生长。
(2)甲下疣发生在指(趾)甲下面,和甲周疣一样,可以影响指(趾)甲生长,并易致裂口、疼痛和继发感染。
(3)丝状疣通常发生在颈部、额头、眼皮和腋窝,疣体细长、顶端有角质像一个长度 1 cm的小钉倒立在皮肤上。
(4)指状疣发生在头皮及脚趾间,数目不定。通常由几个柔软的指状突起聚集而成,顶端有角质样物质,底部较细。指状突起往往相互融合像含苞待放的花蕾,或是互相散开而像一朵开花的荷花。
2、跖疣
开始表现为小的、发亮的丘疹长在脚底,然后逐渐增大,受压部位表面常覆盖一层淡黄或褐黄色胼胝样粗糙的皮肤,界限清楚,周围绕有增厚的角质环。角质物下方有疏松的角质软芯,周围可见小黑点。有时数个疣聚集在一起,形成多个角质软芯,称为镶嵌疣。患者在行走或站立时可感到疼痛,也可无任何症状。
3、扁平疣
多突然出现,损害是略微隆起、表面光滑的扁平状丘疹,通常较小(如米粒至黄豆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质硬。颜色不定,通常和正常皮肤颜色基本相同,或是淡褐色,数目常较多且密集。搔抓后皮损可呈条状或串珠状排列,即同形反应或称Koebner现象。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轻微发痒。
丝状疣若发生在眼睑,可伴发结膜炎或角膜炎。
疣一般来说没有特殊的并发症,但是如果长时间的摩擦等,有可能会破溃、疼痛。
诊断
询问有无和疣的患者密切接触史,结合对皮肤皮损的观察,一般情况下医生根据皮肤损害的外观就能确诊。必要时医生会结合醋酸白试验、病理学检查或HPV DNA检测的结果以进一步诊断。
1、疣状皮肤结核
寻常疣需要和疣状皮肤结核相鉴别,后者为不规则的疣状斑块,四周有红晕。
2、鸡眼、胼胝
跖疣需要和鸡眼、胼胝相鉴别。鸡眼多由于长期挤压所致,多发生于脚趾缘、足缘,典型皮损为圆锥形角质栓,外围有透明黄色环,表面光滑。可单发或散在数个,加压时疼痛明显。胼胝为长期摩擦、压迫所致,多发于足趾前部、足跟,典型皮损为蜡黄色角质斑片,中央略增厚,皮纹清楚,边缘不清。通常为 1~2 片,通常无或仅有轻微疼痛。
3、毛囊上皮瘤、汗管瘤
扁平疣有时需与毛囊上皮瘤、汗管瘤相鉴别,虽然两者都可好发于眼睑附近,但组织学完全不同。
4、扁平苔藓
扁平疣有时与扁平苔藓鉴别困难,后者儿童少见,好发在四肢屈侧,面部少见,瘙痒明显,常有黏膜损害,皮损呈紫色,有白色细纹。
5、点状掌跖角化症
跖疣需与点状掌跖角化症相鉴别,后者常早年发病,有家族史,手掌、脚掌有损害,散在分布,以受压部位皮损多见。
6、假疣(假性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需要和假疣相鉴别,假疣又称绒毛状小阴唇,好发于年轻女性的小阴唇内侧、阴道和尿道口周围,呈两侧对称密集分布,表现为直径 1~2 mm白色或淡红色的小丘疹,表面光滑,有些可呈绒毛状、鱼籽状,短期内无明显增大。无不适感觉,偶有瘙痒。醋酸白试验阴性。
预后
不同类型的疣其预后不同。寻常疣可以自然消退,约 65% 患者一年内自然消退,约 90% 患者 5 年内可以消退,少数患者可复发。同时,临床发现疣消退时常有下列预兆:突然瘙痒,疣基底部出现红肿,皮肤损害突然变大,趋于不稳定状态,或个别疣可消退或有细小的新疣出现。罕有报道寻常疣可发生恶变。跖疣病程为慢性,可自然消退,一般认为儿童比成人容易消退,脚部多汗或跖骨(足骨的一部分)异常者不易消退。扁平疣病程呈慢性,可突然自行消退,其自然消退率在各型临床型HPV感染中最高,少数患者可复发。
1、疣长在面部等显眼的位置,会影响患者的容貌。
2、疣是具有一定传染性的,可能通过搔抓等进行自身扩散,还有可能通过密切接触传染给他人。
3、如果有瘙痒、疼痛等症状,会对患者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疣是有可能自行消退的,消退所需的时间因个人体质、疣的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如寻常疣多数患者在一年内能够消退。
疣是能够被治愈的,医生通过积极的采取相应的药物、手术等治疗措施,可治愈。
疣的类型众多,总体治愈率尚无确切的数据可供参考。一般来说,多数是能够被治愈的。
疣的治疗效果较好,经过积极的治疗,有根治的可能。
疣是具有复发的可能的,因此建议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中也同样要加强自身管理。
预防
预防疣的主要措施是避免接触致病病毒,已经患病者应避免疣体在自身扩散。
1、避免接触人乳头瘤病毒
(1)体力劳动或容易受伤的工作人群,应注意在劳动中保护自己,防止外伤及皮肤破损。
(2)避免直接接触他人的疣体。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和他人共用毛巾、浴巾、刮胡刀、拖鞋等个人物品。
(4)保持双脚的清洁干爽,每天更换鞋子和袜子。尽量选择吸汗较好的袜子,少穿不透气的鞋子。
(5)避免光脚在游泳池周围、公共浴室等潮湿的地面行走。
2、预防疣扩散
(1)用手触摸自身长疣的皮肤后需彻底清洗,避免直接触碰身体其他部位。
(2)不要咬指甲或甲周围的皮肤,以免引起破损导致扩散。
饮食
皮肤出现疣的患者除了积极配合治疗外,还需要注意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对病情有积极的缓解作用,对人体健康起着积极作用。
1、疣患者应均衡饮食,以主食为主,少吃肥甘厚腻之品。
2、多吃蔬菜和水果,可辅以清热解毒的食物,如绿豆、丝瓜、粳米、黄瓜、苦瓜、绿茶等。
中医学认为鱼、虾、蟹等海鲜产品,以及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属于“发物”,这些食物对疣患者的病情不利,在发病期间或疾病治愈后的一段时间内应当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