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细菌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bacterial vaginosis,BV)是正常寄生在阴道内的细菌生态平衡(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好发于性活跃期妇女。其典型临床表现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状,并伴有鱼腥臭味。临床上常通过药物治疗,以改善症状及恢复阴道内的细菌生态平衡。本病经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但若长期不进行治疗,可使患者出现流产、宫颈癌等严重并发症。

主要病因

阴道内的细菌生态平衡(菌群)失调

其它名称

细菌感染性阴道病

发病部位

阴道

就诊科室

妇科

常见症状

阴道分泌物增多并伴有鱼腥味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胺试验、阴道pH值测定

疾病分类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相关中医疾病

带下、阴痒

英文名称

bacterial vaginosis,BV

遗传性

不会遗传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正常生育。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阴道分泌物增多,伴有难闻的气味。

2、伴有外阴瘙痒及灼热感。

3、怀孕期间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部瘙痒等症状。

出现以上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应到妇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妇科检查,建议患者穿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患者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患者曾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有这些症状的?

2、随着时间推移,症状是否有加重?

3、阴道分泌物是否有强烈的异常气味?

4、是否有过性生活?每周的性生活频率大概是?

5、是否已经怀孕?

6、是否经常进行阴道冲洗?

7、是否进行过治疗?如何治疗的?治疗的效果如何?

8、是否有药物过敏史?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是什么病?患病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以后会影响我生育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6、如果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效果吗?

7、回家后该怎么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总述

患者日常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面对疾病;适当注意自我卫生,防止疾病传播。

用药护理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不可中途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导致治疗不彻底。在用药期间,应注意有无不良反应,若有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关处理。

生活管理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2、注意个人卫生,不使用不洁卫生纸巾,月经期间卫生巾及时更换并禁止房事。

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月经期卫生,月经垫应消毒,经期避免性生活和盆浴,尽量不在经期做妇科检查。

5、保持外阴清洁,勤洗澡及更换内衣、裤。

6、细菌性阴道炎不属于性传播疾病,但是患有此病者发生性传播疾病的风险增加。性交时应做好防护措施,以减少性传播感染的风险。

检查

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并伴有鱼腥味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先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胺试验、阴道pH值测定等,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为了了解患者生殖器官健康状况,采集宫颈分泌物进行实验室检查等,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进行妇科检查。检查时,患者需要脱掉裤子,一般只需脱掉鞋和一个裤腿,躺在铺好一次性垫子或消毒垫子的诊床,双腿分开放在床两侧的架子上,最大程度暴露会阴。这时医生将阴道窥镜放入阴道内进行视诊,然后取出阴道窥镜,放入一指或两指进行触诊,即双合诊,有时需要医生一指放入阴道、一指放入肛门,配合另一只手在腹部进行检查,即三合诊,以检查盆腔器官是否异常。对于无性生活、阴道闭锁等原因不能从阴道进入检查,医生可以采取一手通过肛门放入直肠,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检查前需排尿,并且要避开经期。妇科检查可能会造成轻度不适,但一般不会有任何损伤。

实验室检查

1、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

医生会取少量的阴道分泌物涂在玻璃片上,与生理盐水混合,然后在高倍显微镜下寻找一种叫做“线索细胞”的特殊细胞。如果镜下线索细胞数量占鳞状上皮细胞比例大于 20%,可以诊断细菌性阴道炎。(线索细胞即为表面黏附了大量细小颗粒的阴道脱落鳞状上皮细胞,这些细小颗粒为加德纳菌及其他厌氧菌,使得高倍显微镜下所见的鳞状上皮细胞表面粗糙、模糊、边界不清,边缘呈锯齿状。

2、胺试验

将少许阴道分泌物涂在玻璃片上,加入几滴氢氧化钾溶液,如果产生烂鱼肉样腥臭气味,提示细菌性阴道炎。

3、阴道pH值测定

医生会在患者阴道内放置pH试纸,来测定阴道的酸碱度。正常阴道内的pH≤4.5,多在 3.8~4.4,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pH值一般大于 4.5。阴道pH是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但正常妇女在性交后、月经期也可有阴道pH的升高,其特异性不高。

4、VPⅢ微生物确认试验

利用DNA探针检测致病菌的基因成分,与其他诊断方法相比,可提供较为客观的检测结果。

治疗

治疗原则

细菌性阴道炎的治疗目的是减轻阴道感染症状,减少流产或子宫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风险,并恢复正常阴道内的细菌生态平衡。

药物治疗

1、该病治疗以抗厌氧菌药物治疗为主。可以口服,也可以阴道内使用栓剂或软膏。常用药物有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等。有以下情况的患者,医生会进行药物治疗:

(1)有症状的患者;

(2)妊娠期合并细菌性阴道炎;

(3)子宫内膜活检、宫腔镜、取放宫内节育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刮宫术等须行宫腔操作手术者,术前发现细菌性阴道炎。

2、注意事项

(1)孕妇通常需口服药物,而哺乳期以局部用药为宜。

(2)通常没有必要治疗患细菌性阴道炎女性的男性性伴侣,但细菌性阴道炎可以在女性性伴侣之间传播。女性性伴侣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测,可能需要治疗。

(3)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炎进行治疗可以缓解阴道感染的症状和体征,降低细菌性阴道炎相关感染的并发症和减少其他性传播疾病感染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风险。孕妇通常不需要常规进行细菌性阴道炎的筛查,但是有症状的细菌性阴道炎孕妇及无症状早产高风险孕妇均需筛查及治疗。

(4)细菌性阴道炎复发者可选择与初次治疗不同的抗厌氧菌药物,也可试用阴道乳杆菌制剂恢复及重建阴道的微生态平衡。并根据病情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相关药品

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有传染性。

发病率

细菌性阴道炎是最常见的阴道炎症。

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性活跃期妇女。

病因

总述

细菌性阴道炎发生的原因是正常寄生在阴道内的细菌生态平衡(菌群)失调。但是促使阴道菌群发生变化的原因仍不清楚,可能与多个性伴侣、频繁性交或阴道灌洗使阴道内pH偏碱有关。

基本病因

正常情况下,阴道内 95% 的菌群是乳酸杆菌,其通过产生乳酸维持阴道内的酸性环境,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过度生长,保持正常菌群平衡。当乳酸杆菌减少,阴道内pH升高,阴道微环境失衡,其他的微生物就会大量繁殖,主要有加德纳菌、还有其他厌氧菌,如动弯杆菌、普雷沃菌、紫单胞菌、类杆菌、消化链球菌等,以及人型支原体感染,导致细菌性阴道炎。

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能增加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病风险:

1、性生活混乱

有多个性伴侣或新增加了性伴侣。

2、阴道冲洗

长期用水或清洁剂冲洗阴道会破坏阴道内的微环境,可能导致厌氧菌过度生长,进而导致细菌性阴道炎。

3、性交频繁

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病风险可能随着性交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4、阴道内天然缺乏乳酸杆菌

如果阴道环境不能产生足够的有益乳酸菌,患细菌性阴道炎的可能性较大。

5、不良生活习惯

如长期吸烟的女性,更容易得细菌性阴道炎。

6、其他

如妇科手术、多次妊娠、应用宫内节育器、紧张、月经期性交、黑人女性等。

症状

总述

细菌性阴道炎好发于性活跃期妇女,10%~40% 患者一般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状并有鱼腥味。

典型症状

1、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稀薄状。

2、分泌物有鱼腥臭味,特别是在性交后会加重。

伴随症状

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

并发症

1、妇产科手术后感染

有细菌性阴道炎的女性在进行妇产科有创伤性的操作时,如子宫全切术、剖宫产等,容易出现感染而导致一些疾病,如盆腔炎、子宫内膜炎。

2、异常子宫出血

常由子宫内膜炎所致。

3、宫颈癌

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存在一些物质,可以增加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可能在宫颈上皮癌变方面起一定的作用。

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细菌性阴道炎可增加异性间HIV传播的危险性。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通常阴道pH增加,当pH增加时,HIV的生存能力和黏附能力增加,并且可能使传播更为容易。同时,细菌性阴道炎可改变阴道分泌物的其他理化性质,这些变化可改变人体的防御机制,使HIV易感性增加。

5、不育和流产

(1)细菌性阴道炎患者输卵管因素不育症发生率增高。

(2)在助孕治疗中,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和非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胚胎种植率相似,但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早孕期流产率高于非细菌性阴道炎患者。

6、其他

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内细菌可通过胎膜进入羊膜腔,导致羊膜炎及羊膜绒毛膜炎,并可进一步发展为胎膜早破、早产和分娩低出生体重儿。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阴道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本病主要采用Amsel临床诊断标准,下列 4 项中具备 3 项,即可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炎。

1、线索细胞阳性。

2、匀质、稀薄、灰白色阴道分泌物,常黏附在阴道壁上。

3、阴道pH值>4.5。

4、胺试验阳性。

鉴别诊断

1、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本病临床表现为重度瘙痒伴有烧灼感。分泌物呈白色,豆渣样。阴道黏膜水肿、红斑。阴道pH<4.5。胺试验阴性。显微镜检查可见芽生孢子及假菌丝,少量白细胞。

2、滴虫阴道炎

本病临床表现为分泌物增多伴有轻度瘙痒。分泌物呈稀薄、脓性,泡沫状,阴道黏膜有散在的出血点,阴道pH>4.5,胺试验可为阳性。显微镜检查可见阴道毛滴虫,多量白细胞。

预后

一般预后

细菌性阴道炎经及时且正规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易复发。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从而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且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

危害性

可导致不孕、异常子宫出血、宫颈癌、流产等,从而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且会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

治愈性

本病通过正规治疗可以治愈。

治愈率

细菌性阴道炎局部与口服用药治愈率可达80%左右。

复发性

本病有可能复发,复发原因可能与病原菌持续感染、阴道内环境重建失败有关。

预防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有助于预防细菌性阴道炎:

1、保持单一性伴侣,进行性行为前后应洗澡。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上完厕所后,应从前到后即从外阴往肛门方向擦拭。

3、避免频繁冲洗阴道。因为频繁的冲洗会破坏阴道内环境的平衡,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4、性交时坚持使用安全套。女性之间发生性关系时,有可能传播细菌性阴道炎。因此女性之间有性接触时,应做好防护措施。

5、戒烟。吸烟是导致细菌性阴道炎发生的高危因素,因此戒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减少本病的发生。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2、适当增加饮水,可多排尿,有助于病情恢复。

饮食禁忌

1、少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2、禁止酗酒。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