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综合征

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又称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病,在活产新生儿中发生率约为1∶600~1∶1000,占小儿染色体病的70%~80%。其细胞遗传学特征是第21号染色体呈三体征,母亲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小儿唐氏综合征的主要特征为智能落后、特殊面容和生长发育迟缓。目前来说,本病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仅能通过教育、培训帮助患者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是否医保
检查项目
英文名称
遗传性
重要提醒
临床分类
根据21号染色体异常程度不同,分为三体型、易位型和嵌合型3种类型。
1、标准型
约占患儿总数的95%左右,患儿体细胞染色体为47条,有一条额外的21号染色体,核型为47,XX(或XY),+21。
2、易位型
约占2.5%~5%,染色体总数46条。
3、嵌合型
约占2%~4%。患儿体内存在两种细胞系,一种为正常细胞,一种为21-三体细胞,形成嵌合体,其核型为46,XY(或XX)/47,XY(或XX),+21。
就医指南
1、出生时发现孩子有特殊面容,如表情呆滞。睑裂小、眼距宽等;
2、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生长发育落后于其他同年龄段的儿童;
3、孩子智力发育较差;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患者可前往儿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患儿目前都有哪些不对的地方?
2、发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母亲分娩时年龄多大了?
4、母亲孕期有接触过放射性物质吗?
由于患儿智力发育落后、年龄小,家长可以代为询问。
1、为什么会得本病?
2、如何治疗?能否治愈?
3、进一步需进行什么检查确诊?
4、有什么办法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吗?
5、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6、如果我有再次生育的想法?有预防出现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办法吗?
日常
小儿唐氏综合征重在产前预防、避免致畸物质的接触等,孕妇务必在规定期内进行产前唐氏筛查,有疑问的应进一步行确诊试验。
如果患者做了畸形矫正手术,术后注意如敷料、引流管等情况。如术后伤口有渗出,敷料有大量血液或液体渗出,应尽快联系医生。
1、对于发育落后的患儿,应细致耐心进行家庭训练,促进智力发育。
2、可将患儿送往特殊教育机构,进行医疗和社会技能的康复训练。
3、患儿由于智力低下,因此应尽量为其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远离危险物。
4、根据天气增添衣物,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5、注意休息,保证患儿良好的睡眠。
遵医嘱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如有不适,随时就诊。/如有新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到医院复查,并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
检查
儿童出现智能落后、生长发育迟缓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观察患者的面容,检查患儿相关的生长发育指标是否正常。当小儿出生后医生怀疑是小儿唐氏综合征时,将会对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等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容,并测量患儿的身高、体重,查看是否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段的其他儿童。
1、细胞遗传学检查
取患儿外周血细胞作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对唐氏综合征进行确诊和分型。
2、荧光原位杂交
以21号染色体的相应部位片段序列作探针,与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或羊水细胞进行杂交,可快速、正确地进行诊断。在本病患者的细胞中呈现3个21号染色体的荧光信号。
3、孕期预防性检查
(1)血清标志物筛查:在孕期通过测定孕妇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FE3),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简称“唐筛”。根据3项指标以及孕妇年龄、体重来计算本病的危险程度,根据结果进一步判断是否行确诊检查。
(2)无创产前筛查:此项检查多用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筛查,可以检测到胎儿游离DNA,能够将检出率提高到99%的水平,并且将假阳性率降低到1%以内。
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这也是唐氏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筛查指标,通常在怀孕11~14周之间进行,数值越高则风险越大,根据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确诊检查。
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要采用综合措施,包括医疗和社会服务,对患者进行长期耐心地教育和培训,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对患儿宜注意预防感染,如伴有先天性心脏病、胃肠道或其他畸形,可考虑手术矫治。
1、主要采取医疗人员和家长合作的综合措施,对患儿进行长期耐心的教育和训练,改善其生活质量,使其掌握一定的生活、学习等技能,注意预防感染。
2、通过早期的运动治疗,给予足够多的感觉刺激后可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和髓鞘的形成,包括轴突的绕行投射,树突部分叉等有效促进大脑功能的完善和代偿。
发生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可使用左甲状腺素进行治疗;合并感染时还应进行抗感染治疗。
左甲状腺素
针对心脏畸形、消化道畸形、生殖器畸形等问题,必要时需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无传染性。
在活产新生儿中发生率约为1∶600~1∶1000。
母亲年龄越大,风险率越高,>35岁者发病率明显上升。
病因
人类正常有23对(46条)染色体,正常的染色体核型为46,XY(或XX)。在受精卵分裂形成人类个体的时候,如21号染色体发生异常,没有分离,胚胎的体细胞内会存在一条额外的21号染色体,从而引起本病的发生。
1、年龄因素
母亲孕育年龄越大,患病风险则越高,母亲年龄>35岁为高危因素,40岁以上的妊娠妇女做羊水穿刺筛查,该病的发现率约为5%以上。
2、遗传因素
少数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患者,其子代发病率50%,唐氏综合征患儿的父母再生育患儿的概率也更高。
3、环境因素
孕早期接触致畸物质(如放射线、农药、苯等)、某些药物如磺胺类等可引起染色体畸变。孕前或孕早期(如腹部)接受放射线照射,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感染)等也可能引起染色体异常。
症状
唐氏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智能落后、特殊面容和生长发育迟缓,其中智力落后是该病最突出和严重的表现。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随异常细胞核型所占百分比而异。
1、特殊面容
出生时即有明显的特殊面容,表情呆滞。表现为睑裂小、眼距宽、双眼外眦上斜,可有内眦赘皮,鼻梁低平、外耳小、硬腭窄小,常张口伸舌,流涎多,头小而圆、前囟大且关闭延迟,颈短而宽,常呈嗜睡和喂养困难。
2、智能落后
这是本病最突出、最严重的临床表现。绝大多数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智能发育障碍,随着年龄增长越发明显。其行为动作倾向于定型化,抽象思维能力受损最大,语言和以及功能也会受损。
3、生长发育迟缓
患儿的身长和体重均较正常儿低,生后体格发育、动作发育均迟缓,身材矮小,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出牙迟且顺序异常,四肢偏短,韧带松弛,关节可过度弯曲;肌张力低下,腹部膨隆,可伴有脐疝,手指粗短,小指尤短,中间指骨短宽,且向内弯曲。
4、皮纹特点
手掌出现猿线(俗称贯通手,即手掌仅一条横纹)。
5、其他
(1)如存活至成人期,则常在30岁以后即出现老年性痴呆症状。
(2)发生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几率高于常人。
约90%的患儿伴有听力差。
1、感染
患儿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出现感染。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唐氏综合征的患儿出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风险是普通儿童的10~20倍。
3、癫痫
有时患儿可合并癫痫等并发症。
4、畸形
一些患者还伴有先天畸形。
(1)部分男孩可有隐睾,成年后大多无生育能力。
(2)女孩无月经,仅少数有生育能力。
(3)约50%患儿可有先天性心脏病,其次是消化道畸形等。
诊断
医生通过患儿的特殊外貌,生长发育落后的体型,以及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后发现21号染色体异常时,可确诊本病。
本病应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鉴别,后者有颜面黏液性水肿、头发干燥、皮肤粗糙、喂养困难、便秘、腹胀等症状,可通过测血清TSH、T4和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鉴别。
预后
部分患儿会发生夭折,部分患儿可存活到成年期,但在30岁以后常出现老年痴呆。
1、婴幼儿时期常反复呼吸道感染,伴有先天性心脏病者常因此早期死亡。
2、本病是一种发育不全造成的智力障碍,会给整个家庭带来极其沉重的负担。
尚不可治愈。
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80%左右的唐氏综合征患儿可以活到10岁左右,50%以上的患者可以活过50岁。大多数患儿通过耐心教育训练可以基本生活自理,如存活至成人期,则常在30岁以后即出现老年痴呆症状。
预防
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方法,但通过以下措施可减少胎儿患病的几率或防止患儿出生。
1、在合适的年龄生育。
2、孕妇积极进行产前筛查和遗传咨询,尤其是大龄产妇。
3、孕妇妊娠早期应避免放射线等致畸物质,包括避免电离辐射、避免大量用药、避
免接触化学物质、避免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等。
饮食
饮食对本病并无特殊影响,但合理的饮食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有帮助。
合理饮食,适当补充营养,宜吃膳食纤维多、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钙磷元素的食物。
避免暴饮、暴食,高脂肪,辛辣刺激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