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感冒

中医感冒是由六淫病邪、时行疫毒侵袭肺卫,以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进而引起的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症的病证,是最常见的外感病之一。相当于西医上呼吸道感染范畴,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的,以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将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病情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相当于西医流行性感冒的范畴。

主要病因

中医病因为六淫病邪、时行疫毒侵袭肺卫,西医病因为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

其它名称

伤风、冒风、冒寒、小伤寒、重伤风

发病部位

咽喉,鼻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科、急诊科

常见症状

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中医四诊、体格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呼吸道病原学检查、胸部X线、胸部CT

英文名称

common cold

遗传性

不会遗传

重要提醒

尽管感冒是一种预后较好的疾病,但对于老人(大于65岁)、免疫低下等人群,应尽早积极防治,以缩短病程、防止急性并发症发生。

临床分类

1、从中医角度,感冒可分为实证感冒和虚体感冒,实证感冒包括风寒束表、风热犯表和暑湿伤表,虚体感冒包括气虚感冒、阴虚感冒和阳虚感冒。

2、从西医角度,感冒可分为普通感冒、急性病毒性咽炎、急性病毒性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等。

就医指南

家庭处理

对于感冒症状较轻的患者,通常可以通过充分休息、均衡饮食、增加饮水等生活调理的方法而痊愈。

急诊(120)指征

1、病情进展迅速或持续高热不退;

2、伴有抽搐、剧烈头痛、呕吐;

3、伴有呼吸困难、发绀、咯血;

4、伴有胸闷胸痛、心慌、气短;

5、伴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嗜睡;

6、出现其他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的症状。

出现上述情况时,均应及时到急诊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门诊指征

1、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发热等症状严重;

2、用药3天症状无明显缓解,或症状加重;

3、出现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

4、出现胸闷、喘促、咳痰量多或难以咳出等症状;

5、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6、体质虚弱、存在免疫功能缺陷、患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呼吸内科

本病属于呼吸内科的诊疗范围,患者到呼吸内科就诊。

2、感染性疾病科

本病是由于病原体感染所致,患者可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3、急诊科

对于病情危重者,应去医院急诊科进行救治。

4、中医科

对于需要寻求中医帮助者,可考虑到中医科咨询。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胸部听诊、X线检查,建议就诊时穿着宽松的衣物,避免佩戴金属物品,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病情严重者,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最主要的不适症状是什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出现不适症状以来,您的症状是否有缓解,或是加重,或是发生了哪些变化?

3、除上述症状外,您是否还没有其他的不适症状?

4、您近期有接触过其他感冒的患者吗?是否有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是否受凉、淋雨等?

5、针对您的不适症状,您是否有就诊过吗?有做什么检查吗?有明确诊断吗?有进行什么治疗吗?治疗效果好吗?

6、您是否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您平时健康状况如何?是否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

8、您最近服用过哪些药物?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出现这些症状最可能是什么原因?

2、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吗?

3、病情严重吗?可以治好吗?多久可以缓解?

4、如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5、会出现复发吗?会有什么后遗症吗?

6、我还患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治疗的费用可以报销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总述

尽管本病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可以痊愈,但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促进病情恢复,特别是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或呼吸系统疾病者,更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积极的生活管理,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

用药护理

1、患者应遵照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特别是年龄较小的患儿、孕妇及哺乳期女性、肝肾功能不全者、目前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者、患有其他严重慢性疾病者,不能自行用药或自行调整药量。

2、患者及家属需要充分了解药物的功效及常见不良反应。如抗组胺药可能会引起头晕、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反应,因此在用药期间应避免驾车、操作机械或精密工作。

3、对于服用中药煎剂者,应遵医嘱煎药,通常在汤剂煮沸后5~10分钟即可,过煮则降低药效。煮好的汤药应趁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或进热粥、米汤以助药力。得汗、脉静、身凉为病邪外达之象,无汗是邪尚未祛。出汗后尤应避风,以防复感。

4、患者及家属应密切关注服药后的反应,若服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或治疗效果不明显,应及时咨询医生。

生活管理

1、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周围环境整洁、安静、温度及湿度适宜,必要时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等。

2、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根据自身情况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病情严重或老幼体弱者,应卧床休息。

3、避免吸烟或饮酒,以免加重呼吸道不适症状,或与所用药物发生不良反应。

4、患病期间,应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以免发生交叉感染或加重病情。如需外出,建议佩戴口罩,并避免受凉、淋雨等。

5、增加饮水,饮食以清淡、有营养、易消化为宜,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暴饮暴食,或饮食过少,以免影响恢复。

6、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思虑过度、情志抑郁、长期紧张等,有利于调畅气机,进而促进痊愈。

7、根据病情适量运动,避免运动过量,也避免久卧不动。

检查

预计检查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其病程通常较短,并可以自行痊愈,因此无需就诊。但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如出现持续高热、咳嗽咯血、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中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检查,随后会根据具体病情而选择一些西医检查来辅助检查。西医医生首先会询问病史等个人情况,随后会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呼吸道病原学检查、胸部X线、胸部CT等检查,从而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体格检查

1、中医四诊检查

(1)望诊:医生会观察患者咽喉部局部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咽喉红肿、化脓、溃烂等改变,同时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从而初步判断病邪的部位、性质及病情轻重。

(2)闻诊:包括听声音和闻气味,以听声音为主。医生会辨别患者说话及咳嗽声音的特点,通过声音高低、强弱、连贯性等,从而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伴随症状,以及其持续时间、病情变化情况、是否接受治疗或使用哪些药物等。同时,会询问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过敏情况等,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

(4)切诊:包括按诊和脉诊。由专科医生通过按触胸廓部位,从而判断有无疼痛症状;通过脉诊可以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及轻重。

2、西医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视诊着重查看鼻、咽及喉部黏膜情况,以判断有无充血、肿胀、化脓等改变,随后会对局部淋巴结进行触诊,必要时进行肺部查体,主要为胸部听诊。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1)病毒感染: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2)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2、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细菌性感染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明显升高,非细菌感染时升高不明显。因此,是鉴别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治疗是否有效的关键指标。

3、呼吸道病原学检查

由于本病病情通常较轻,因此病原学检查不是常规检查方法,只有当病情较重、治疗效果不佳、合并严重并发症者,才考虑进行病原学检查。

(1)病毒检查:可用鼻拭子、咽拭子或鼻咽拭子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学诊断或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确定病毒的类型。

(2)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可确定感染细菌的类型,并可确定敏感药物,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4、其他

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病情严重者,可根据病情完善肝肾功能、离子水平、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

影像学检查

对于病情较轻者,通常不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对于怀疑存在下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者,可考虑进行胸部X线检查,必要时可进行胸部CT检查。

治疗

治疗原则

从中医角度,以“解表达邪”为治疗原则。实证感冒中,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以清暑祛湿解表;虚证感冒中,气虚感冒者以益气解表,阴虚感冒者以滋阴解表,阳虚感冒者以温阳解表。从西医角度,以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戒烟、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防治继发性细菌感染。

对症治疗

1、对有鼻塞、鼻黏膜充血等症状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减充血剂。

2、对有频繁喷嚏、多量流涕等症状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

3、对有头痛、发热(38.5℃以上)、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

4、对于咳嗽、咳痰症状明显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镇咳药、祛痰药。

一般治疗

本病患者应注意休息,对于发热、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患者建议卧床休息。同时,建议戒烟、多饮水、清淡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卫生等,有助于促进痊愈,并可防治并发症。

药物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药物治疗,但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减充血药、抗组胺药、解热镇痛抗炎药、镇咳药、祛痰药等药物缓解症状。若病情严重者,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若合并细菌感染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1、减充血药

可以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血管,以减轻鼻充血,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常用药物为伪麻黄碱,既可以鼻腔局部给药(滴鼻),也可以全身口服给药。

2、抗组胺药

具有抗过敏作用,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抑制小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有助于消除或减轻患者的打喷嚏和流涕等症状。常用1代抗组胺药为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2代抗组胺药为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3、解热镇痛抗炎药

通过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止痛、退热、抗炎作用,有助于改善头痛、肌肉酸痛、发热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4、镇咳药

通过抑制延髓中枢,从而达到镇咳作用。常用药物为右美沙芬、可待因。但可待因具有镇痛、镇静作用,且具有成瘾性。

5、祛痰药

通过增加分泌物的排出量,降低分泌物黏稠度,增加纤毛的清除功能等机制,以达到提高咳嗽对气道分泌物清除率的作用。常用药物包括愈创木酚甘油醚、氨溴索、溴己新、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等。

6、抗病毒药

不是本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如果病情严重、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免疫缺陷及老幼体弱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从而控制病情进展、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常用药物包括奥司他韦、利巴韦林。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可遵医嘱使用PF-07321332/利托那韦片(Paxlovid)、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阿兹夫定、莫诺拉韦等。

7、抗生素

不是本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对于有白细胞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和流鼻涕等细菌感染证据,可根据当地流行病学史和经验选用口服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药物或喹诺酮类药物。16岁以下禁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极少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相关药品

伪麻黄碱、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右美沙芬、愈创木酚甘油醚、氨溴索、溴己新、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奥司他韦、利巴韦林、荆防颗粒、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九味羌活丸、银黄颗粒、连花清瘟颗粒、蒲地蓝消炎片、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夏桑菊颗粒、银翘解毒丸、藿香正气滴丸、保济丸、参苏丸、玉屏风颗粒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需要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应到正规的中医医院、中医科就诊,由专业中医师进行辨证论治,从而采取中药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推拿治疗等。

1、中药治疗

(1)风寒感冒: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治法,使用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常用中药包括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薄荷、甘草等。

(2)风热感冒:以辛凉解表、疏风清热为治法,使用银翘散加减治疗。常用中药包括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淡豆豉、桔梗、牛蒡子、甘草、竹叶、芦根等。

(3)暑湿感冒:以清暑祛湿解表为治法,使用新加香薷饮加减治疗。常用中药包括香薷、金银花、连翘、厚朴、鲜扁豆花等。

(4)气虚感冒:以益气解表、调和营卫为治法,使用参苏饮加减治疗。常用中药包括人参、茯苓、甘草、紫苏叶、葛根、前胡、桔梗、半夏、陈皮、枳壳、木香、生姜、大枣等。

(5)阴虚感冒:以滋阴解表为治法,使用加减葳蕤汤加减治疗。常用中药包括玉竹、白薇、葱白、薄荷、淡豆豉、桔梗、炙甘草、大枣等。

(6)阳虚感冒:以助阳解表为治法,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常用中药包括麻黄、附子、细辛等。

2、中成药治疗

(1)风寒感冒: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荆防颗粒、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九味羌活丸等。

(2)风热感冒: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银黄颗粒、连花清瘟颗粒、蒲地蓝消炎片、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夏桑菊颗粒、银翘解毒丸等。

(3)暑湿感冒: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藿香正气滴丸、保济丸等。

(4)其他:对于体质虚弱,感受风寒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参苏丸、玉屏风颗粒等。

3、针灸推拿治疗

可由专业医师根据病情进行针刺、艾灸、推拿按摩等治疗,以达到解表达邪、调和肺卫的目的。常用穴位包括风门穴、风池穴、风府穴、大椎穴、曲池穴、列缺穴等。

4、其他治疗

刮痧治疗、拔罐治疗、点刺放血治疗、药物熏洗治疗等,对缓解感冒症状也有一定作用,但务必由专科医生进行操作。

治疗周期

本病一般可在10天内自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治疗周期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能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性

具有传染性。

传染源

感冒是由于感染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病毒,或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引起的。因此,这些病毒、细菌感染者或携带者为感冒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含有病原体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染。

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好发人群

任何人群均可患病,但以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患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呼吸系统疾病者更易患病。

好发季节

任何季节都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多见。

病因

总述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于感受六淫邪气、时行疫毒所致;西医认为,感冒主要是由于病毒(比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

基本病因

1、中医病因

(1)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邪气,从口鼻、皮毛侵入人体,首先影响肺卫功能。肺卫功能失调,导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进而引发感冒病症。在临床上,六淫均可致病,但多以风邪为先导,并可兼夹其他邪气而致病,如冬季夹寒、春季夹热、夏季夹暑湿、秋季夹燥、梅雨季节夹湿邪等,其中以风寒、风热最多见。

(2)时行疫毒:对于四时六气失常,非其时而有其气,伤人致病者,一般较感受当令之气发病者为重。而非时之气夹时行疫毒伤人,则病情重而多变,往往相互传染,可造成广泛流行,且不限于季节性。

2、西医病因

(1)病毒:约有70%~80%由病毒感染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

(2)细菌:约有20%~30%由细菌感染引起,可单纯发生或继发于病毒感染后发生,多见于口腔定植菌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危险因素

感受邪气或接触病原体后是否发病,通常与邪气(病原体)致病能力和体质强弱有关。

1、中医危险因素

(1)体质虚弱:对于体质虚弱者,其正气不足或卫气防卫功能不足,不能战胜邪气,从而导致感冒发生。

(2)病邪偏强:对于感受严寒、酷睿、时行疫毒等强盛的邪气,可战胜人体正气,进而导致感冒发生。

2、西医危险因素

(1)淋雨、受凉、气候突变、过度劳累等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致使原存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进而导致感冒发生。

(2)直接接触感冒患者或病原体携带者,可由喷嚏、空气以及污染的手和用具等导致本病发生。

(3)老年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等,会更易于感染病原体而发病。

症状

总述

 感冒的典型症状主要包括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咽干、咽痒、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局部症状,以及头痛、恶寒、发热、肌肉酸痛、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中医不同证型,或西医不同类型的患者,也会出现不同的症状特点。

典型症状

1、中医感冒

(1)风寒束表: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楚或疼痛,鼻塞声重、打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白稀薄等。舌脉特征为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表: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等,咽干甚则咽痛、鼻塞、流黄稠涕、咳嗽、痰黏或黄、口干欲饮等。舌脉特征为舌尖红,舌苔薄白干或薄黄,脉浮数。

(3)暑湿伤表:发热、微恶风、身热不扬、汗出不畅、肢体困重或酸痛、头重如裹、胸闷脘痞、纳呆、心烦、大便或溏、小便短赤,鼻塞、流浊涕、口渴等。舌脉特征为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

(4)气虚感冒:平素神疲体弱,或易感冒者,出现恶寒较甚,或并发热、自汗、气短、乏力,以及鼻塞、流涕、咳嗽、痰白、咳痰无力等。舌脉特征为舌淡苔薄白, 脉浮无力。

(5)阴虚感冒:平素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者,出现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头晕、心烦,以及干咳少痰、口干、口渴等。舌脉特征为舌红少苔,脉细数。

(6)阳虚感冒:平素怕冷、四肢不温、精神萎靡者,出现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面色白、语声低微,四肢不温等。舌脉特征为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2、西医感冒

(1)普通感冒: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随病情进展,鼻涕可变稠,可伴咽痛、头痛、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等,有时可由于咽鼓管炎致听力减退。严重者有发热、轻度畏寒和头痛等。

(2)急性病毒性咽炎:主要表现咽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咳嗽少见。

(3)急性病毒性喉炎:主要表现明显声嘶、讲话困难、可有发热、咽痛或咳嗽,咳嗽又使咽痛加重。

(4)疱疹性咽峡炎:明显咽痛、发热,咽部充血。

(5)急性咽结膜热: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

(6)急性咽扁桃体炎:起病急,咽痛明显,伴发热、畏寒,体温可达39℃以上。

并发症

1、耳鼻喉疾病

本病如不及时治疗,病原体可能累及邻近组织可能会引起急性鼻窦炎、急性中耳炎等疾病,不仅会加重感染症状,还可能会影响嗅觉、听力,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导致颅内感染等。

2、下呼吸道感染

本病如不及时治疗,特别是老幼体弱、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心衰、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糖尿病等)、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原体可向下侵袭下呼吸道,从而导致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进而影响疾病恢复。少数患者可能会合并呼吸衰竭、酸碱平衡紊乱、急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3、心肌损伤

本病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发生病毒性心肌炎,从而导致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合并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4、风湿热

本病若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者,则有可能会引起风湿热的发生,从而引起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皮肤环形红斑、皮下结节、舞蹈病等多种临床表现,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5、肾脏损伤

本病若由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者,则可能会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进而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的四诊检查所获得的病情资料,或通过问诊、体格检查所获得的病情资料,结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呼吸道病原学检查、胸部X线、胸部CT等检查结果,即可确定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通常会与风温、鼻渊、时行感冒等中医疾病,或过敏性鼻炎、流行性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等西医疾病相鉴别。

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

(1)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恶风或恶寒、发热、鼻塞、流涕、 喷嚏、咽痛、咽痒、周身酸楚不适等。若风邪兼夹暑湿等其他病邪,还可见胸闷、脘痞、纳呆、便溏等其他症状。

(2)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暴增,且病证相似,常表现为突然起病、恶寒、发热(高热多见)、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重。

(3)病程一般3~7天,普通感冒不易传变,而时行感冒少数可传变入里,变生它病。

(4)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

(5)血常规、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胸部X线检查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本病的诊断。

2、西医诊断

根据鼻咽部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阴性的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一般无需病因诊断,特殊情况下可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原体。但须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鉴别。

鉴别诊断

1、中医鉴别诊断

(1)风温:发热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入里的证候。而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

(2)鼻渊:多流浊涕腥臭,眉额骨处胀痛、压痛明显,一般无恶寒发热,病程漫长,反复发作,不易痊愈。而感冒多流清涕,并无腥臭味,头痛范围不限于前额或眉骨处,寒热表证明显,急性发作,愈后症状消失。

(3)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若感冒1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见加重,应考虑感冒继发它病,传变入里。

2、西医鉴别诊断

(1)过敏性鼻炎:起病急,常表现为鼻黏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伴有突发性连续喷嚏、鼻痒、鼻塞和大量清涕,无发热,咳嗽较少。多由过敏因素如螨虫、灰尘、动物毛皮、低温等刺激引起。如脱离过敏原,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症状即消失。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肤过敏试验可明确过敏原。

(2)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引起,可为散发,时有小规模流行,病毒发生变异时可大规模爆发。起病急,鼻咽部症状较轻,但全身症状较重,伴高热、全身酸痛和眼结膜炎症状。取病人鼻洗液中黏膜上皮细胞涂片,免疫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诊断。近来已有快速血清PCR方法检测病毒,可供鉴别。

(3)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咳痰,血白细胞计数可升高,鼻部症状较轻,X线胸片常见肺纹理增强。

(4)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很多病毒感染性疾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肝炎和心肌炎等疾病前期表现类似。初期可有鼻塞、头痛等类似症状,应予重视。但如果在一周内呼吸道症状减轻反而出现新的症状,需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免误诊。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通常<10天,其症状以鼻塞和流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自愈,且没有并发症或后遗症 ,因此预后通常较好。对于年老体弱、基础疾病较多、感邪较重者,其病情通常较重、病程相对较长、难以自愈,因此预后相对不良。但这类患者如能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也能控制病情、防治并发症,进而达到痊愈。

危害性

1、患者可有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等不适症状,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2、少数患者由于体质虚弱、病情严重、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等原因,可能合并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自愈性

本病具有自愈性,大多数患者可以自愈。

治愈性

绝大多数患者经过积极的生活管理和对症治疗后,可以彻底治愈。

预防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经常熬夜、精神过度紧张等。

2、均衡饮食、加强锻炼、避免吸烟及被动吸烟。

3、随气候变化而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淋雨、蹚水等。

4、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多饮水、保持鼻腔卫生,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5、避免与感冒患者密切接触,如需探病,建议保持一定距离,并佩戴口罩。

6、对于老幼体弱、患有严重慢性疾病、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应加强防护,在感冒流行季节外出应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7、在流感高发季节,可考虑接种流感疫苗。

相关疫苗

1、导致普通感冒的病毒血清型众多,且病毒变异频繁,因此目前尚未研发出普通感冒疫苗。

2、接种流感疫苗,有助于预防流行性感冒,但对普通感冒没有效果。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管理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增加饮水、饮食清淡、营养均衡。

2、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蛋类、奶类、豆类及豆制品、鱼类等。

3、适当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如白菜、菠菜、紫甘蓝、樱桃、草莓、蓝莓、橘子、柚子等。

4、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食同源的食材,病情较轻者可以痊愈。如风寒感冒者,可用生姜、葱煮水饮用,并可适当加入红糖;风热感冒者,可用薄荷、桑叶、荆芥煮水饮用。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甜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如含烟酒、辣椒、咸菜、肥肉、动物内脏、动物油脂、烧烤、奶油等。

2、避免食用可能导致过敏的食物,如芒果、花生、海鲜等。

3、避免过食冷饮,以免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或引起、加重胃肠道不适症状。

4、避免同时使用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或食物,以免影响药效或加重病情。

5、服用中药期间避免饮浓茶、咖啡等,以免降低药效。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