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intercostal neuralgia)是指肋间神经由于不同原因的损害而出现以胸部肋间或腹部呈条带状疼痛的综合征。可由胸椎退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肿瘤、病毒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是否医保
检查项目
疾病分类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遗传性
重要提醒
临床分类
1、继发性肋间神经痛
(1)由胸椎退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可继发根性的肋间神经痛。
(2)病毒感染、肋骨、纵隔或胸膜病变会继发干性的肋间神经痛。
2、原发性肋间神经痛
原发性的肋间神经痛少见。
就医指南
1、胸背部持续性疼痛;
2、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休息不能缓解,疼痛有加重趋势;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本病属于神经内科范畴,且以疼痛为主要表现,因而患者可去神经内科、疼痛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建议早晨空腹就诊。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疼痛的症状出现多久了?
2、您的疼痛是哪种性质的,是刀割样、针刺样或烧灼样,还是其他类型?
3、自从您发病以来,疼痛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除了胸腹部疼痛,您还有其他不适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最近有受外伤吗?有做手术吗?
8、您有脊柱方面的疾病吗?
1、我为什么会出现肋间神经痛?
2、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么?能治好么?
4、我需要如何治疗?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住院么?多久能好?
6、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注意些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科学有效的护理有利于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同时也有利于稳定病情。肋间神经痛患者平时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尽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肋间神经痛患者往往因持续疼痛,而出现、烦躁不安暴躁易怒、失眠多梦等情绪,不利于治疗及康复。家属要多关心、安慰患者,或鼓励患者通过看书、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不能随意停药或改变剂量;若服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
1、病情恢复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
2、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减少房间光线,保持安静及空气清新等。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床铺和被褥清洁。
4、选用宽松纯棉衣物,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物,以免发生感冒。
5、帮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受压部位应垫软垫。
检查
患者若背部胸椎至前胸部出现持续性疼痛,需尽快就医。医生在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后,可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建议其做疱疹刮取物涂片、病毒学检查、抗原抗体检测、胸椎X线、脊柱CT、MRI等检查。
体检发现,胸椎棘突旁和肋间隙有明显压痛,典型的根性肋间神经痛患者,屈颈试验阳性,受累神经的分布区常有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等神经功能损害表现。
1、疱疹刮取物涂片
怀疑带状疱疹者,可刮取新鲜疱疹基底组织,进行涂片,并借助显微镜观察,若查见细胞核内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有助于诊断。
2、病毒学检查
对于症状不典型的带状疱疹患者,可进行病毒学检查,取疱疹液接种人胚纤维母细胞,若分离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予以确诊。
3、抗原抗体检测
若怀疑有风湿免疫性疾病者,可进行抗原抗体检测。
胸椎X线、脊柱CT、MRI等检查可帮助确定继发性的病因,排除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
治疗
肋间神经痛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对因治疗。疼痛严重者,可给予止痛药物缓解症状。必要时,还可进行封闭疗法或手术治疗。
针对继发性病因进行治疗,如切除肿瘤、抗感染等治疗。
1、疼痛的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是首选的治疗药物,若出现眩晕、走路不稳、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需停药。孕妇忌用。
(2)加巴喷丁: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药物合用,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等。
(3)苯妥英钠:如产生头晕、眼球震颤、行走不稳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减量,直到中毒反应消失为止。
(4)氯硝西泮:可能出现嗜睡、步态不稳等副作用,老年患者还可出现短暂性精神异常,停药后可以缓解。
(5)普瑞巴林:停药需逐渐减量,肾功能异常者慎用。
2、其他药物治疗
维生素B1、654-2(消旋山莨菪碱)、地巴唑、烟酸等药物,对肋间神经痛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卡马西平、加巴喷丁、苯妥英钠、氯硝西泮、普瑞巴林、维生素B1、654-2(消旋山莨菪碱)、地巴唑、烟酸
如上述方法治疗无效,可手术切除病变神经及其上、下各一肋间的神经感觉根。
如超声波疗法、紫外线照射、超短波疗法、微波疗法等。但结核、肿瘤病人不宜进行理疗。
封闭疗法:用1%普鲁卡因2ml或1%利多卡因1~3ml,阻滞相应肋间神经。
治疗周期一般为2~4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无传染性。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肋间神经痛好发于成年人。
病因
原发性肋间神经痛较少见,继发性肋间神经痛是由邻近器官和组织的病变引起,如胸椎病变(胸椎椎间盘突出、胸椎结核等)、外伤、胸椎段脊髓肿瘤等原因可使神经根受到压迫,从而出现肋间神经痛的症状。此外,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肋间神经炎,也可导致肋间神经痛。
1、胸椎病变
如胸椎椎间盘突出、胸椎结核、胸椎硬脊膜炎、胸椎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胸肋关节错位等。
2、病毒感染
如带状疱疹也是肋间神经痛的常见病因,疼痛可先于疱疹出现。
3、外伤
肋骨骨折、胸椎损伤等原因可造成肋间神经痛。
4、其他
肿瘤(特别是髓外瘤),肋骨、纵隔、胸膜病变,肋间神经受到压迫、刺激,出现炎性反应,可导致疼痛。
1、年龄及性别
通常来说,高龄、女性的发病率更高。
2、特殊部位的疱疹
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或会阴部的疱疹,更易造成肋间神经痛。
3、其他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发病风险,如手术、应用免疫抑制剂或既往有感染、结核、糖尿病等。
症状
肋间神经痛发病时,可见疼痛由后向前,沿相应的肋间隙放射呈半环形,疼痛呈刺痛或烧灼样痛。咳嗽、深呼吸或打喷嚏时疼痛加重。疼痛多发于一侧的某支神经。
临床表现为疼痛沿肋间神经走行,自背部胸椎至前胸部呈半环形,可位于一个或多个肋间神经,界限较明显。疼痛呈刀割样、针刺样或烧灼样剧痛,患者有束带感,有时向肩背部放射。疼痛多为持续性,可阵发性加剧,咳嗽、喷嚏、深吸气时疼痛加重。
肋间神经痛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失眠、抑郁、焦虑等一系列并发症。
诊断
医生一般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作出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会排除心绞痛等疾病。
1、心绞痛
心绞痛表现为发作性心前区疼痛,性质锐痛、闷痛感,程度剧烈,伴有憋气、胸闷等症状,发作时心电图可见心肌缺血表现,二者一般不难鉴别。
2、局限性胸膜炎
局限性胸膜炎也会出现持续性胸痛,而且在咳嗽时加重。但肋间神经痛通常是沿着肋间神经分布,即疼痛和肋骨走行的方向一致,按压时疼痛加剧;而局限性胸膜炎的疼痛部位常可放射至颈部、腹部、肩胛部,且在按压疼痛部位后,疼痛可以减轻。
预后
肋间神经痛的预后取决于其原发疾病:
1、原发病为带状疱疹时,预后一般良好。愈后一般可获得终身免疫,仅偶有复发。但若病毒累及身体其他神经时,则可能预后不良。
2、原发病为胸椎结核时,若治疗不及时,则预后不良,椎体可出现坏死、畸形,甚至造成截瘫。
3、原发病若为肿瘤时,其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性质。通常来说,良性肿瘤大部分预后较好,而恶性肿瘤预后较差。
肋间神经痛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如果原发疾病一直没有得到根治,则可继续进展,造成严重后果。
一般不会自愈,需要积极治疗。
大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治疗,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一般不影响正常生活。
暂无大数据统计。
预防
肋间神经痛的主要预防措施为积极预防原发性疾病,如接种带状疱疹疫苗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等。
带状疱疹疫苗:通常建议5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可以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以预防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肋间神经痛。
饮食
科学合理的饮食对病情恢复有重要意义,肋间神经痛患者由于病情的影响,容易出现食欲下降,因而应注意营养的补充。
1、提倡高蛋白、高纤维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2、鼓励患者多饮水,饮食中适当增加纤维素等,以预防便秘的发生。
3、膳食应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以增加患者的食欲。
1、禁烟酒,避免过咸、油腻或辛辣刺激性食物。
2、避免咖啡、浓茶等可以兴奋神经的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