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骨头痛

骨痛是患者主观感觉到的一种来源于骨骼的不适感,疼痛可能局限于某个部位,也可能感到全身多处骨骼都有痛感。骨痛的发生多为骨骼受到损伤的表现,可能是骨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骨病(如骨质疏松),也可能是骨折、骨肿瘤等原因导致。骨质疏松者若不及时治疗,则较易发生骨折。

主要病因

可发生于骨折、骨髓炎、骨肿瘤等疾病中

发病部位

骨骼

就诊科室

骨科

常见症状

骨骼疼痛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骨源性ALP、骨钙素、血钙水平检测、骨髓检查、X线、CT、磁共振、定量超声测定、病理检查

遗传性

不会遗传

重要提醒

骨骼疼痛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应及时就诊,以免病情持续进展。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骨痛持续性或剧烈疼痛。

2、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患者可到骨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8、您吸烟吗?吸多久了?平均每天吸多少?

9、您喝酒吗?喝多久了?平均每天喝多少?

10、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总述

患者应遵医嘱用药,按时用药及拆线;日常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活动;恢复一段时间后,应按时复查。

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勿擅自停用或改变药物剂量。

术后护理

1、术后遵医嘱定期换药,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

2、按时拆线。

生活管理

1、患者应充足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

2、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健身操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3、根据天气增添衣物,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4、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通风换气。

复诊须知

遵医嘱进行复诊,如有新的病情变化,随时就诊。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骨骼疼痛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情况;之后,为进一步了解病情及明确病因,可能还会建议进行骨源性ALP、骨钙素、血钙水平检测、骨髓检查、X线、CT等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通过触诊、叩诊等方式了解患者都有哪些部位的骨骼疼痛以及疼痛的程度。

实验室检查

1、骨源性ALP

骨源性ALP由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其活性可以反映成骨细胞活性,对了解骨骼是否处于正常的生理情况有帮助。

2、骨钙素

骨钙素是由成骨细胞合成的非胶原蛋白,可代表骨形成功能,反映成骨细胞活性,并反映骨转换水平。

3、血钙水平检测

血钙水平检测对于病因的判断有一定帮助。正常血钙为2.25~2.75mmo/L,接近最高值时应怀疑不正常。

4、骨髓检查

有胸骨压痛、发热、出血等表现,怀疑为白血病时,应进行骨髓检查。骨髓检查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和必做检查。

5、其他

进行外周血及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等检查有助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

1、X线

(1)对发生疼痛部位的骨骼进行X线检查,可了解是否有骨折发生,以及骨折的类型和骨折端移位的情况。

(2)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是临床最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2、CT

CT比X线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3、磁共振

磁共振对软组织层次的显示较好,对了解发生疼痛的部位是否有软组织损伤有帮助,也可用于衡量骨强度。

4、定量超声测定

除能反应骨密度外,尚能对骨结构、骨质量进行分析,并可预测骨折危险性,具有经济、无辐射损伤等优点,但应用范围较窄,仅能测定跟骨、桡骨、髌骨或胫骨。

病理检查

必要时,医生会取部分骨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骨组织活检是肾性骨营养不良明确诊断分类的金标准。

治疗

治疗原则

发生骨头疼的患者,应在查明病因后,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于骨折的治疗,应遵循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的原则;肾性骨营养不良患者应首先治疗其原发病;甲状旁腺骨营养不良的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药物或手术进行治疗。

一般治疗

1、怀疑有骨折发生后,应尽量避免移动骨折部位,并进行适当的固定。

2、骨质诉讼症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加强营养,均衡膳食;规律运动,防止跌倒;充足日照;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药物治疗

1、骨质疏松症

补充钙和维生素D为骨质疏松症预防和治疗的基本措施。还可使用阿仑膦酸钠、鳗鱼降钙素、雌激素、特里帕肽等。

2、甲状旁腺骨营养不良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使用磷结合剂、钙、维生素D等药物进行治疗。

相关药品

阿仑膦酸钠、鳗鱼降钙素、雌激素、特里帕肽、钙、维生素D

手术治疗

1、对发生骨折的患者,必要时,应进行手术将骨折处复位和固定。

2、对于甲状旁腺骨营养不良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手术切除增生的甲状旁腺或肿瘤。

其他治疗

骨折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病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可促进病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少肌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和促进骨折愈合,是恢复病肢功能的重要保证。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性

部分由感染引起的骨痛可能具有传染性。

发病率

2018年,我国最新的骨质疏松症(OP)流行病学调查显示,OP患病率50岁以上人群为19.2%,65岁以上人群达到32.0%。

发病趋势

近年来(2020年发表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实践指南”中提及),骨质疏松症(OP)患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

好发人群

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低体重者较易发生质疏松症。

病因

总述

骨痛的原因复杂,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骨折、代谢性骨病、骨肿瘤、感染等。

基本病因

1、骨折

发生骨折的患者,可感到骨折处疼痛,发生骨折处可没有明显的外伤。骨折多为受到不适当的外力作用所致;但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也可致肢体某一特定部位发生疲劳性骨折。

2、代谢性骨病

代谢性骨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以骨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一类骨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骨痛、骨畸形和骨折征,包括骨质疏松、肾性骨营养不良、甲状旁腺骨营养不良等疾病。

(1)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并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患者可有全身骨痛。骨质疏松的发生跟低体重、吸烟、过量或长期饮酒等因素有关。

(2)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骨营养不良是由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骨代谢紊乱,患者可出现骨痛、关节疼痛、骨骼变形和骨折。

(3)甲状旁腺骨营养不良:甲状旁腺骨营养不良是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PTH),从而导致骨骼异常改变。甲状旁腺分泌过多可使囊性纤维性骨炎的发生,进而可引起全身广泛性骨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能是由于甲状旁腺瘤、甲状旁腺增生等原因所致。

(4)骨软化症:骨软化症患者可有骨骼疼痛。该症是由营养缺乏,尤其是维生素D和钙的缺乏所致,也可由肾功能不全、肿瘤、药物等疾病因素引起。

3、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患者常有胸骨下段局部压痛。人类白血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跟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电离辐射、化学因素、遗传、其他血液病等有关。

4、肿瘤

无论是原发于骨骼的肿瘤,还是转移到骨骼肿瘤,都可能会导致骨痛的发生。

5、感染

骨骼发生感染导致骨髓炎、骨结核等疾病时,可有骨痛的发生。

症状

总述

患者可为局部的骨头疼痛,也可为为泛发的全身性骨骼痛,疼痛的程度跟患者的病情相关。除了骨头疼痛外,患者还可有局部组织的肿胀等表现。

典型症状

1、骨折

骨折发生后,一般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若骨折处有血管损伤,可在骨折处形成血肿,致患肢肿胀。患者在移动骨折处时,疼痛可加剧。

2、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患者初期通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腰肌酸软、腰背疼痛、四肢隐痛、乏力,驼背或脊柱变形,身高变矮甚至发生骨折等。患者骨痛常为弥漫性,无固定部位。

3、骨软化症

骨软化症早期症状不明显,疼痛开始于负重部位(下肢和腰慨部),发展到骨盆、脊柱、胸廓和肋骨等,在几个月到几年内逐渐加重,由间歇性变为持续性。

4、肾性骨营养不良

肾性骨营养不良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随着肾病的进展和钙、磷、维生素D与甲状旁腺激素代谢异常加重,可以出现骨痛、关节疼痛、骨骼变形和骨折。

5、甲状旁腺骨营养不良

患者可因囊性纤维性骨炎的发生而出现全身广泛性骨痛,以下肢最为多见。一些患者在下颌骨有囊肿形成,可以使面容发生改变。另外,患者还可有尿路结石、全身软弱、疲倦、呕吐、口渴、腹痛等表现。

6、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患者半数以发热为早期表现,以出血表现者近40%。患者还常有胸骨下段局部压痛,可出现关节、骨骼疼痛,尤以儿童多见。发生骨髓坏死时,可引起骨骼剧痛。

并发症

若骨折处的血管受到损伤,从而导致骨骼的血液供应中断,可能会导致缺血性骨坏死的发生。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主诉即可确定患者有骨痛的情况,再结合其他的症状,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可以对病因做出诊断。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症的预后跟患者的病情以及病因相关。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而肿瘤、白血病患者可能预后较差。

危害性

1、骨头的慢性、剧烈疼痛,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感,给患者带来痛苦。

2、肿瘤等恶性疾病还会影响到患者的预期寿命。

治愈性

经过积极、恰当的治疗,部分患者的症状可得到有效的缓解。

预防

预防措施

增加户外活动、接受合理阳光照射、科学健身,进行适应不同年龄段的承重运动;培养和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配膳、均衡营养,增加钙的足够摄人,戒烟、限酒等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有一定效果。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建议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钙和高铁的食物为主,如猪瘦肉、牛肉、鸡肉、鱼肉、鸡蛋、牛奶、豆类、芝麻、菠菜等新鲜蔬菜,多饮水。增加晒太阳时间,以增加骨中钙和磷的吸收,促进骨折修复。

饮食禁忌

1、少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2、戒烟禁酒,避免影响机体恢复。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