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肠炎

肠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炎症反应,如肠道细菌、病毒等病原维生素感染或受到免疫损害、放射线损害、饮食刺激、药物刺激等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部分患者还可有里急后重感。肠炎按发病原因不同,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肠炎和慢性肠炎两类。肠炎严重时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威胁生命。

主要病因

病原维生素感染、免疫损害、放射线损害、饮食刺激、药物刺激

发病部位

肠,腹部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胃肠外科、急诊科、传染科

常见症状

发热、腹痛、腹泻、稀水便、黏液脓血便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血常规、便常规、便培养、免疫学检查、CT检查、MRI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

英文名称

enteritis

遗传性

部分类型可能与遗传有关,如溃疡性结肠炎

重要提醒

健康人群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瓜果要洗净后在吃,有利于预防肠炎。

临床分类

1、肠炎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肠炎和非感染性疾病。

2、肠炎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肠炎和慢性肠炎。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1、剧烈恶心、呕吐、腹泻,呕吐或大量腹泻后神志不清。

2、腹部剧痛难忍,或腹痛程度逐渐加重、范围逐渐扩大,持续不能缓解。

3、出现大量便血。

4、持续高热,神志不清。

5、慢性肠炎患者如突然出现腹部膨隆、发热、脱水、呕吐。

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急诊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门诊指征

1、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

2、 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表现。

3、 伴发热、衰弱、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

出现以上表现需要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出现急诊指征时,应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急诊科就诊。

2、出现门诊指征,但病情不紧迫时,建议首先前往消化内科就诊。

3、如患病前有传染病患者接触史或去过疫区,建议前往传染科就诊。

4、内科治疗不佳,出现有手术指征的并发症时,可咨询胃肠外科。

就医准备

1、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并提前预约挂号。

2、最好着宽松易于暴露腹部的衣物,方便医生进行腹部触诊。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考虑进行结肠镜检查,注意提前咨询预约,检查前禁食6~8小时。

5、有疫区人员食物水源接触史,及时告知医生。

6、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7、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您最开始出现的症状是什么?患病前接触过什么?

2、什么情况下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以前有过类似的症状吗?都吃过什么药,做过什么治疗?

4、一天大便多少次?大便是什么样的?可以看到红色或白色的东西吗?

5、腹痛的时候想上厕所吗?上厕所以后腹痛有缓解吗?大便痛快吗?会不会感觉没拉完还想拉,但拉不出来?

6、出现腹部不适,与进食有关吗?

7、平时生活压力大吗?这次发病和情绪有关吗?

8、来这儿就诊之前去过别的地方吗?有没有诊断?自己吃过什么药吗?是怎么吃的,有缓解吗?

9、以前做过手术吗?做过腹部的手术吗?做过肠镜或胃镜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2、我的情况严重吗?会传染给家人吗?会癌变吗?

3、要做什么检查?有损伤吗?必须做吗?

4、做检查大概需要多少费用?

5、我需要吃哪些药?要吃多长时间的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是不是不能抽烟、喝酒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日常

总述

有急性肠炎病史的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安全,慢性肠炎患者具有慢性迁延、反复发作等特征,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需要保持良好心态,健康饮食作息,积极复查与接受规律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肠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体验可能导致患者的情绪压抑,尤其是慢性肠炎的迁延不愈可能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2、护理措施

患者应注意与家人和医护人员的沟通,建立信任。也可通过音乐、书籍、电影电视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避免沉浸在悲观的心理状态中。家属可以尽可能给予其心理支持,积极发现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倾向,并在必要时保证其以积极乐观的心理接受治疗。医生应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和让部分慢性肠炎患者做好长期服药的心理准备。

用药护理

1、急性肠炎服药痊愈后可遵医嘱停药。

2、慢性肠炎患者常需长期服药,不可擅自停药,避免病情反复及延误加重病情。

3、长期服用抗生素的患者需定期复诊,遵医嘱调整用药种类和用药剂量,避免出现抗生素耐药及肠道菌群失调。

生活管理

所有肠炎患者,都应该注意调整生活中可能影响疾病康复或复发的因素。

1、科学作息,早睡早起,避免劳累,保持良好情绪。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戒烟、禁酒。吸烟和饮酒可加重肠炎的病情,应绝对避免接触。

3、饮食管理,避免暴饮暴食及食用难消化、刺激性食物,以免增加肠道的负担。急性活动期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改为高营养、易消化的少渣饮食,不宜过于辛辣。注重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性疾病。

病情监测

慢性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等迁延不愈有癌变的可能,需要定期复查。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然后会询问发病过程、发病前进食的食物、患者的基础疾病等,再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最后需要一些辅助检查来协助疾病的诊断。

体格检查

部分患者听诊可能有肠鸣音活跃,触诊可能有腹部的轻压痛。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可根据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等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的类型,对究竟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还是寄生虫感染可有初步判断。

2、 血清抗体检测

通过检查血液中的抗体判断病原体。

3、 粪便相关检查

便常规+便隐血试验、便培养+药敏试验。感染性肠炎的患者,粪便中可见白细胞。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患者有消化道出血。

4、 免疫学检查

抗中性粒细胞核周胞质抗体、酿酒酵母菌抗体。

影像学检查

1、肠道X线钡剂造影检查

可以查看肠道内腔和内壁结构的细节,达到诊断的目的。部分急性肠炎患者行X线钡剂造影检查有诱发肠扩张与穿孔的可能性,故行X线钡剂造影检查时应严格参照适应症与禁忌症。

2、 CT和核磁共振检查(MRI)

通过CT及磁共振检查可以了解肠道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同时可以查看腹腔内其它脏器是否有病变。

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肠炎类型的重要手段,医生会在肠镜下,从病变处取少部分组织,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其他检查

内镜检查是将一根带有摄像头的纤维软管由体外经过人体自然腔道送入体内,对体内疾病进行检查的一种光学仪器检查。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可选择小肠镜、结肠镜、直肠镜等。若内镜下发现病变组织,可取组织做病理学检查。不同原因引起的肠炎有不同的病理学改变,可表现为肠道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以下为常见肠炎类型的病理表现。

1、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

主要病理改变为肠壁小动脉内类纤维蛋白沉着、栓塞而致小肠出血和坏死。

2、 假膜性肠炎

主要侵犯结肠,以乙状结肠最多见,呈连续性分布,严重者可累及全结肠及远端小肠部位。

3、 溃疡性结肠炎

病理表现为上皮细胞坏死,固有层急性炎症细胞浸润,隐窝炎,隐窝脓肿,隐窝结构改变,杯状细胞减少,浅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慢性病变则表现为淋巴细胞的浸润和隐窝结构变形紊乱,腺上皮和黏膜肌层间隙增宽、潘氏细胞化生。

4、 克罗恩病

病理改变包括裂隙状溃疡和阿弗他溃疡、固有膜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下层增宽、淋巴细胞聚集,隐窝炎,隐窝脓肿,隐窝结构扭曲、分支和缩短。

治疗

治疗原则

首先要明确肠炎的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还需应用药物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急性期治疗、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急性期治疗

确诊急性肠炎后应及时根据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如抗感染治疗等。

1、有腹泻和呕吐症状的患者,应根据血液生化结果补充液体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轻度脱水而且呕吐不重者,可口服补液。

2、脱水或呕吐较重者,可静脉输入生理盐水、等渗碳酸氢钠和氯化钾溶液以及葡萄糖。

一般治疗

1、急性肠炎多与不洁饮食有关,应改善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慢性肠炎患者应查明肠炎的病因和发病诱因,去除病因、避免接触诱因。

3、保持规律饮食,促进肠道平衡。

药物治疗

1、抗生素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医生多会考虑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镇痛药

腹痛严重者可在明确诊断后给予镇痛药物,常用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因使用镇痛药物可能影响肠炎的诊断,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止泻药

腹泻严重者可予以蒙脱石散及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

4、糖皮质激素及免疫调节剂

主要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需免疫调节治疗,主要包括口服糖皮质激素及免疫调节剂。

相关药品

对乙酰氨基酚、蒙脱石散、双歧杆菌活菌制剂、醋酸泼尼松、硫唑嘌呤、甲氨喋呤

手术治疗

克罗恩病在治疗过程中因狭窄所致的梗阻、复杂性肛瘘、肠皮瘘、各种内瘘、腹腔脓肿、急性穿孔和大出血、癌变等均面临着手术缓解症状的问题,但手术治疗不能治愈疾病,接受多次手术的概率相当常见。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性

部分感染性肠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细菌性痢疾。

传染源

传染源为急性或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以及携带病菌的人群。

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通过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品、水等方式感染。

发病率

由于目前缺乏临床大样本数据研究,因此肠炎的具体发病率并不十分清楚。

发病趋势

近年来我国溃疡性肠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以轻中度病人占多数,但重症也不少见。

好发人群

不同类型的肠炎好发人群有所区别:

1、急性的感染性肠炎可出现在各个年龄段。

2、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3、克罗恩病以青少年多见,发病高峰年龄为18~35岁,男女患病率相近。

病因

总述

不同类型的肠炎有不同的病因。其中感染性肠炎多由多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导致。非感染性肠炎可由食物刺激、食物过敏、药物刺激、免疫损害、放射线损害、等原因导致。

基本病因

1、 感染性因素

(1)细菌感染:细菌性肠炎常由于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 。

(2)病毒感染:常见的引起肠炎的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腺病毒等。

(3)真菌感染:真菌性肠炎主要是由肠道真菌感染引起的,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感染。

(4)寄生虫感染:阿米巴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等寄生虫感染可引起肠炎。

2、非感染性因素

(1)饮食不当:暴饮暴食,食用生冷、酒类等刺激性强的食品或饮品可导致肠炎。此外,部分人对某些食物过敏,进食含致敏原的食物后可引起肠炎。

(2)抗生素导致的肠炎:抗生素使用不当可导致肠炎,可由药物本身刺激肠道引起,也可由抗生素使用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引起。

(3)免疫损害: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有研究认为获得免疫是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肠黏膜损伤最重要的原因。体内各种免疫机制的改变导致肠道免疫系统错误识别,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刺激炎症免疫应答逐级放大,最终导致组织损伤。

(4)放射线损害:放射性肠炎的发生与接受放射治疗密不可分。虽然许多病例会自行消退,但有些病例会导致腹泻、里急后急、持续性直肠出血等慢性症状,并伴有需要输血的缺铁性贫血。

危险因素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等。

诱发因素

1、不良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过食刺激性食物等可能是急性肠炎的诱发因素。

2、精神因素过度劳累可能是急慢性肠炎的诱发因素。

症状

总述

肠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如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等,另外部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发热等全身不适。

典型症状

1、 腹泻

急性肠炎时腹泻起病急骤,病程较短,常有不洁饮食史。慢性肠炎引起的腹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见于慢性感染、非特异性炎症、吸收不良、消化功能障碍。

2、 腹痛

急、慢性肠炎均可引起腹痛,常伴有腹泻。疼痛部位常不确切,多为不适、钝痛、灼痛。

3、 血便

大便可呈糊状或水样,或为脓血便。溃疡性结肠炎会出现黏液脓血便,阿米巴原虫感染时粪便常呈暗红色或果酱样。

4、 恶心、呕吐

肠道疾病也可引起恶心与呕吐,多见于感染性急性肠炎。

5、 发热

常见于感染性肠炎。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性肠炎,不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均可出现发热。

6、 里急后重感

急迫地想要排便,但是却无便排出或者排出后仍感到没有排便干净的症状。提示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主,如细菌性痢疾、直肠炎等。

伴随症状

1、营养不良

慢性肠炎可导致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引起衰弱、消瘦、低蛋白血症、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多出现在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者。

2、贫血

炎症性肠病患者可因叶酸和维生素B12吸收障碍而出现贫血。

3、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可有肠外表现

(1)骨病:是最常见的肠外表现,约10%-20%患者累及,包括外周关节痛、骨软化、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严重程度可与胃肠道症状相关。

(2)皮肤表现: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等。

(3)眼损害:结膜炎、虹膜炎、眼色素层炎等。

(4)肾脏结石:草酸钙结石与小肠CD脂肪吸收不良相关,尿酸结石与严重营养不良有关。

(5)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6)血栓性静脉炎、血管栓塞。

(7)贫血唇炎可能由于缺铁性贫血所致,而维生素缺乏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克罗恩病肠外表现还包括口疱疹性溃疡、继发性肾脏淀粉样变、哮喘、儿童生长发育延迟等。

并发症

1、 中毒性巨结肠

约5%的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可出现中毒性巨结肠。此时结肠病变广泛而严重,肠壁张力减退,结肠蠕动消失,肠内容物与气体大量积聚,致急性结肠扩张,一般以横结肠最为严重。常因低钾、钡剂灌肠、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阿片类制剂而诱发。临床表现为病情急剧恶化,毒血症明显,有脱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现肠型、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血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X线腹部平片可见结肠扩大,结肠袋形消失。易引起急性肠穿孔,预后差。

2、 癌变

多见于广泛性结肠炎、病程漫长者。病程> 20年的病人发生结肠癌风险较正常人增高10-15倍。

3、 结肠大出血

发生率约3%;

4、 肠穿孔

多与中毒性巨结肠有关。

5、 肠梗阻

常见于克罗恩病 。

诊断

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症状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医生可以做出诊断。但是为了明确病因可能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如患者在发病前是否有不洁饮食,患者平时的饮食习惯怎么样等。另外医生在诊断肠炎时还需要排除一些其他疾病,如肠结核、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鉴别诊断

1、肠结核

本病与克罗恩病相互误诊率较高,起病缓慢,多位于右下腹部,可有阵发性绞痛,肠鸣音增强,常有大便习惯改变,干、稀交替。轻者仅有稀便,重者为粘液脓血便。可有恶心、呕吐、腹胀,食欲减退。体检仅有右下腹压痛。辅助检查:血沉增快,结肠菌试验阳性,大便培养可找到抗酸杆菌。给予纤维肠镜检查以确认本病。

2、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本病典型症状为脂肪泻。大便色淡,量多,呈油脂状或泡沫状,常浮于水面多有恶臭味。多伴腹胀、腹痛,有乏力、体重下降、出血等营养不良表现,病程长,病情时轻时重,做X线钡餐检查有利诊断。

预后

一般预后

一般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多数肠炎患者可以被治愈,但是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反复发作,预后较差。

危害性

肠炎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梗阻、穿孔,甚至出现癌变。

治愈性

肠炎一般预后良好,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痊愈。

预防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不洁饮食,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

2、忌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平时尽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冰棍、酒、咖啡、浓茶等。

饮食

饮食调理

肠炎的饮食调理至关重要,饮食调节配合药物治疗慢性肠炎能明显促进早日康复,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会加重肠炎的病情与复发风险。合理控制饮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不可忽略。

饮食建议

1、在肠炎的好转期,可吃些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

2、肠炎恢复期,此时肠道病理生理向好的方向转变,对食物非常敏感,因此要特别注意节制饮食,宜吃些清淡,软烂,湿熟食物。

3、慢性肠炎患者如病情稳定,应少食多餐,选用高热量、高蛋白、低渣、低纤维的流质食物,避免使用芹菜、芦笋、番薯等高纤维食物。

饮食禁忌

1、不宜喝牛奶或吃大量的糖,因为易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腹痛。牛奶中含有较多的脂肪,有润滑肠道,增加肠蠕动作用,可加重肠道负担,腹泻加重。

2、避免过早进食肥肉,油炸生冷坚硬食品以及多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等蔬菜。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