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neurasthenia)又名神经衰弱性神经症,是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其发生可能跟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主要特征是脑力和体力的虚弱感,可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体格检查不能发现器质性损害。本病经及时适切的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是否医保
检查项目
疾病分类
英文名称
遗传性
重要提醒
就医指南
1、长期感到容易疲惫,休息也无缓解;
2、经常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
3、经常有消极、悲观、不开心的情绪,难以调节;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患者可前往精神心理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患者日常应尤为注意心理卫生,应尽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用药时应严格遵守医嘱;还应坚持锻炼身体、保持合理的作息及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本病为心理疾患,患者往往会有抑郁、焦虑的不良情绪,除接受相应的心理治疗外,患者本身应树立自信心,心胸开阔,不要自寻烦恼;同时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家属也应多与患者沟通,安慰、理解患者,帮助患者克服疾病。
用药时应严格遵守医嘱,勿擅自停用或改变药物剂量;同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用药后有严重不适,应停止使用,在咨询医生后再进行使用。
1、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例如广播体操、太极拳、瑜珈等,有利于缓解焦虑,消除疲劳。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起居有定时、工作学习有计划,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的生活习惯。
3、要学会合理用脑,适当调整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节奏,避免压力过大。
4、营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保持安静无噪音、温度适宜的室内环境。
遵医嘱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检查
患者经常感到易疲惫时,应及时就医。本病一般不需要进行各种检查,但有时为排除躯体器质性疾病因素,常需进行激素检测、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及MRI等检查。
医生会通过视触叩听等方式来了解患者的一般状态,必要时还会进行相关的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
相关的激素检测可判断患者是否有内分泌紊乱的情况。
头颅CT及MRI(磁共振)可初步排除颅内的器质性疾病。
1、心电图
检查可简单判断是否有心律失常等心脏疾患。
2、脑电图
可初步排除是否有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
治疗
本症的主要采用以心理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症状可给予想对应的药物治疗;还应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当进行体育活动。
1、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对改善患者的脑衰弱症状和躯体状况有良好的作用。往往采用一些不会引起紧张乏力的活动,例如广播体操、太极拳、瑜珈等,有利于缓解焦虑,消除疲劳。
2、长期休息,并不能减轻疲劳,反对健康的恢复不利。应养成起居有定时、工作学习有计划,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的生活习惯。
1、抗焦虑抑郁药物
常用的有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兰、文拉法辛、阿米替林、多塞平、米氮平、曲唑酮、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
2、安眠药物
除上述米氮平、曲唑酮、多塞平等本身已经具有安眠作用的药物外,有时还得加用其他安眠药物。常用有三唑仑、咪达唑仑、氯硝西泮等。为防止这类药物的依赖成瘾,应短期和交替使用。其他如佐呲坦和佐吡克隆等安眠药物,具有较强的催眠作用,很少出现宿醉现象,也不易产生药物依赖性。
3、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
具有抗抑郁,抗焦虑和兴奋特性。现广泛用于治疗神经衰弱。
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兰、文拉法辛、阿米替林、多塞平、米氮平、曲唑酮、阿普唑仑、劳拉西泮、三唑仑、咪达唑仑、氯硝西泮、佐呲坦、佐吡克隆
本病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1、集体心理治疗
组成一个医疗小组,医生向患者系统讲解有关神经衰弱的医学知识,讲解治疗方法。组织小组讨论,由医生引导患者分析各自的病情,病员间相互启发,患者主动配合,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作用。
2、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主张“顺其自然,为则当为",是治疗神经衰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3、认知疗法
神经衰弱患者病前多有一些心理因素,精神刺激虽不算严重,但可能由于患者的过度引申、极端思考或任意推断等形成错误认知,从而导致较明显的内心冲突。矫正患者的认知,往往有釜底抽薪的效果。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无传染性。
据1982年我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在15~19岁居民中,神经衰弱患病率为13.03%。
脑力工作者患病居多。
病因
神经衰弱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在神经衰弱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长期的脑力活动过度紧张,或者存在持久的心理冲突,常为发病的条件。
1、负性生活事件
亲人死亡,与家人、同学或老师及上级领导关系紧张,失恋,学业上的失败等负性生活事件可引起的忧虑、愤怒、怨根、委屈及悲伤等情绪体验,使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失调,进而发生神经衰弱。
2、个性
个性也与神经衰弱的发病有关。多数患者病前的性格偏于情绪不稳、敏感多疑、易激动、急躁、自制力差、心胸狭窄、胆怯等。
3、疾病
身体患有某些急慢性疾病、长期失眠及其他可能削弱机体功能的各种生理因素均能助长神经衰弱的发生。
4、生活学习压力
(1)生活及学习安排不当、杂乱无章,对所计划或规定完成的学习任务难以完成时所产生的慌乱和紧迫感,以及对学习、生活环境突然改变的适应困难等,都可促成大脑神经活动的过度紧张而产生神经衰弱。
(2)学习及脑力劳动时间过长,缺乏良好的休息和睡眠,同时伴有思想负担或压力;或者对学习工作不满,但又非要完成不可,由此所产生的抵触情绪也往往易于导致神经衰弱的发生。
症状
本病多缓慢起病,病程持续或时轻时重。患者主要表现为脑力和体力的衰弱,部分患者也可有易兴奋、易烦恼、易激惹、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等症状。
1、衰弱症状
(1)这是本病常有的基本症状,包括脑力和体力的衰弱。
(2)患者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或脑力迟钝特别是工作稍久,即感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难,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很多患者诉述做事丢三落四,说话常常说错,记不起刚经历过的事。
(3)体力也极易疲劳,肢体无力,困倦思睡。
(4)即使充分休息也不足以恢复其疲劳感。
2、兴奋症状
表现为精神容易兴奋。患者在阅读书报或收看电视等活动时精神容易兴奋,不由自主地回忆和联想增多。这种现象在入睡前尤其明显,使患者深感苦恼。有的患者还对声音、光亮特别敏感。
3、情绪症状
(1)主要表现为容易烦恼和容易激惹,伴有焦虑和抑郁。烦恼的内容往往涉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感到困难重重,无法解决。
(2)另一方面则自制力减弱,遇事容易激动,或烦躁易怒,对家里的人发脾气,事后又感到后悔;或易于伤感、落泪。
(3)约1/4的患者有焦虑情绪,对所患疾病产生疑虑,担心和紧张不安;例如,患者可因心悸、脉快而怀疑自己患了心脏病;或因腹胀,厌食而担心患了胃癌;或因治疗效果不佳而认为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这种疑病心理,可加重患者焦虑和紧张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4)另有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短暂的、轻度抑郁心境,可有自责,但一般都没有自杀意念或企图。有的患者存在怨恨情绪,把疾病的起因归咎于他人。
4、紧张性疼痛
常由紧张情绪引起,以紧张性头痛最常见。患者感到头重、头胀、头部紧压感,或颈项僵硬;有的则诉述腰酸背痛或四肢肌肉疼痛,以及头昏、眼花、耳鸣、心悸等心理生理障碍。
5、睡眠障碍
(1)最常见的是入睡困难、辗转难眠,以致心情烦躁,更难入睡。
(2)其次是诉述多梦、易惊醒,或感到睡眠很浅,似乎整夜都未曾入睡。
(3)还有一些患者感到睡醒后疲乏不解,仍然困倦;或感到白天思睡,上床睡觉又觉脑子兴奋,难以成眠,表现为睡眠节律的紊乱。
(4)有的患者虽已酣然入睡,鼾声大作,但醒后坚决否认已经睡了,缺乏真实的睡眠感。这类患者为失眠而担心、苦恼,往往超过了睡眠障碍本身带来的痛苦,反映了患者对睡眠的焦虑心境。
6、其他心理生理障碍
较常见的如头昏、眼花、耳鸣、心悸、心慌、气短、胸闷、腹胀、消化不良、尿频、多汗、阳痿、早泄或月经紊乱等。这类症状虽缺乏特异性,也常见于焦虑障碍、抑郁症或躯体化障碍,但可成为本病患者求治的主诉,使神经衰弱的基本症状掩盖起来。
一般无并发症发生。
诊断
神经衰弱的症状多为非特异症状,在诊断时应在排除可以出现神经衰弱症状的所有的躯体疾病和其他精神障碍后进行诊断。
1、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兴趣下降、自我评价过低、早醒、食欲缺乏、性欲减退、精神运动性迟滞,有想死的念头或行为。情绪可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状态。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神经衰弱虽然也可出现抑郁症状,但通常是轻微的、继发的、不占主导地位,可资鉴别。
2、焦虑症
神经衰弱的情绪症状多为烦恼与紧张,即使出现焦虑程度也很轻。而焦虑症有突出的病理优势情绪即焦虑体验,这是一种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有如大祸临头。同时焦虑患者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及运动性不安。
3、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早期可以出现神经衰弱症状,但患者痛苦感不强烈,自知力不充分。随着患者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的日渐暴露,鉴别不难。
4、疲劳反应
正常人在脑力或体力过度劳累之后,常会产生疲劳反应,出现 头痛、头昏、嗜睡、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烦躁、易怒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历时短暂,引起疲劳的因素消除后,经过充分休息,即可迅速恢复常态;一般并不引起患者过分烦恼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但神经衰弱在工作负担已减轻,适当休息之后,上述症状仍持续存在,或时轻时重,迁延不愈。
预后
本病是以易疲劳为主的一种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但经过及时适切的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
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多可使症状得到控制。
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防
通过合理作息、适度锻炼、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本病发生的几率。
饮食
饮食对本病并无特殊影响,但合理的饮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情及疾病的康复。
1、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的食物,如鱼类、鸡蛋、牛奶、瘦猪肉、鸡肉、鸭肉等,以及蔬菜、水果和硬果类食品。
2、宜多食具有养心安神、促进睡眠的食物,如百合、大枣、小麦、桂圆、桑葚、莲子、核桃等。
3、如睡前喝一杯热牛奶可促进睡眠。
1、忌食辛辣刺激性与温热性食物,如辣椒、胡椒、干姜及油煎、烧烤类食物。
2、避免睡前兴奋、大量饮水、饮用咖啡和浓茶等兴奋性饮料。
3、尽量避免饮酒,禁止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