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痴呆

痴呆(dementia)是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无意识障碍。它是一组临床综合征,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能引起痴呆的病因有很多,但大多数痴呆常由于脑损伤或脑部的病变引起,如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颅脑外伤等。

主要病因

脑损伤、脑部病变

其它名称

痴呆综合征

发病部位

头部,颅脑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常见症状

记忆减退、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脑脊液检查、颅脑CT、MRI、脑电图、神经心理测验

相关中医疾病

癫狂、痴呆

英文名称

dementia

遗传性

部分类型可能会遗传,如阿尔茨海默病

重要提醒

中老年人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文娱活动来预防痴呆,使自己的思维保持活跃状态,如下象棋、画画、跳广场舞等。

临床分类

痴呆的分类现在多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标准,具体分类:

F00:阿尔茨海默病。

F01:脑血管性痴呆。

F01.0:急性发作的脑血管性痴呆。

F01.1: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

F01.2:皮质下脑血管性痴呆。

F01.3:混合型皮质和皮质下脑血管性痴呆。

F01.8:其他脑血管性痴呆。

F01.9:脑血管性痴呆,未特定。

F02:其他疾病的痴呆。

F02.0:皮克病性痴呆。

F02.1:克罗伊茨费尔特一雅各布病性痴呆。

F02.2:亨廷顿病性痴呆。

F02.3:帕金森病痴呆。

F02.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HIV)性痴呆。

F02.8:其他特定疾病的痴呆。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记忆力减退、健忘;

2、生活自立、工作能力下降;

3、人格改变,消极、自私、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减少、对人缺乏热情、缺乏羞耻感及伦理观念;

4、精神行为异常,出现幻觉、妄想、抑郁、狂躁、失眠等;

5、伴头痛、言语视听功能障碍、抽搐等躯体症状;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家属应多安慰、鼓励患者,让其保持平稳的心态。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属应陪同就医。

6、家属可提前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家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痴呆的?是突然还是逐渐出现的?

2、您的家人在记忆、生活自理能力、言语行为、计算等方面有什么改变?

3、您的家人是否伴有头痛、头晕、异常动作行为(如冲动打人、外跑、随地大小便等)?

4、您的家人是否有脑外伤史?什么时候受的伤?受伤部位在哪?用的什么治疗方法?

5、您的家人之前有被诊断为额颞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吗?

6、您的家人是否有颅内肿瘤、颅内感染病史?

7、您的家人是否有冶游史、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史?

8、您的家人是否伴有其他疾病?

9、您的家人有高血压吗?如果有,平时吃降压药吗?

10、您的家人吸烟吗,吸烟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11、您的家人喜欢喝酒吗?

12、您的家人做过微量元素检测吗?是否有维生素B12及维生素B1缺乏?

13、是否到过其他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用过什么药物,疗效如何?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家人出现痴呆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2、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需要注意什么?

3、严重吗?是否需要住院治疗?

4、可以用什么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5、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6、需要治疗多长时间?能治好吗?

7、平时在家里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配合治疗?

8、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日常

总述

痴呆患者日常生活中多有不便,家属应加强护理。

心理护理

家属可利用肢体语言,如微笑、拍一拍患者的肩、拉一拉患者的手、把手放在患者肩上或握着他的手谈话,可适时地抚摸,使其感受到护理者时时在关爱着他。尊重病人的人格和自尊,不能对他斥责、讥笑,使之受到心理伤害,产生低落情绪,甚至发生攻击性行为。对患者精神上要鼓励、安慰,生活上要关心,以减缓痴呆的进展。

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若发生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生活管理

对轻度患者,应督促患者自己料理生活,如买菜做饭、收拾房间等。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安排一定时间看报纸、电视,保持与社会的接触。对中重度患者,家属要帮助和训练其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梳洗、进食、叠衣被、如厕等。

复诊须知

严格遵医嘱复诊,复诊时携带病历及相关资料。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记忆减退、焦虑、抑郁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血常规、脑脊液等实验室检查以及CT、MRI、PET、脑电图、神经心理测验等。

体格检查

多数颅内疾病(除变性疾病外)所致的痴呆患者往往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可借以明确诊断。

实验室检查

对怀疑痴呆的患者,需检查血常规,血清钙、磷,血糖,脑脊液,肾、肝和甲状腺功能,血维生素B12和叶酸,Tau蛋白定量和β淀粉样蛋白片段,以及梅毒,艾滋病的血清学筛查,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影像学检查

1、CT

CT可见脑萎缩、脑室扩大、脑梗死,可为痴呆的性质和类型提供依据。

2、MRI检查

MRI检查显示双侧颞叶、海马萎缩为阿尔茨海默症提供了强烈依据,近年来已用于临床的功能MRI,对阿尔茨海默症早期诊断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3、PET检查

PET根据葡萄糖代谢和脑血流分布等原理,应用18F-FDG所示的图像可见顶叶、颞叶和额叶,尤其是双侧颞叶海马区血流和代谢降低,与CT和MRI所示的萎缩区一致。

其他检查

1、电生理检查

如脑电图、负相关诱发电位P300分析。

2、神经心理测验

常用的工具有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日常生活功能量表、阿尔茨海默痴呆量表、阿尔茨海默痴呆认知量表、Blessed行为量表和认知能力甄别量表等。上述量表可以组合使用、也可单独应用。主要是依据临床的需要和患者的依从性而定,神经心理测验主要用于在认知功能方面鉴别痴呆与非痴呆,但不能单独依据某一测验结果来做出痴呆的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的原则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给家庭带来的负担。在治疗时首先要明确病因,如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痴呆,可以服用维生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可以服用甲状腺激素治疗,针对病因的治疗有助于缓解痴呆的症状。

药物治疗

1、胆碱酯酶抑制剂

常用药物包括包括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和石杉碱甲。

2、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

常用美金刚。

3、抗精神病药

如利培酮、奥氮平,可用于控制精神病性症状、激越行为或攻击行为。

4、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ls)

如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和米氮平等,适用于痴呆伴抑郁的患者,有助于改善痴呆综合征。

5、苯二氨卓类药

如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和米氮平,此类药物具有抗焦虑药及镇静催眠的作用。

相关药品

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石杉碱甲、美金刚、利培酮、奥氮平、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米氮平、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和米氮平

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痴呆的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发病率

痴呆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好发人群

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绝经女性、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性格孤僻者、有家族遗传的人群。

病因

总述

能引起痴呆的病因有很多,但大多数痴呆常由于脑损伤或脑部的病变引起。

基本病因

1、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

2、头部外伤、脑卒中、脑肿瘤。

3、内分泌障碍、库欣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功能减退、低血糖。

4、肝功能衰竭、肾衰竭、肺功能衰竭。

5、血卟啉病、维生素B12等缺乏。

6、中毒、缺氧(酒精、重金属、一氧化碳、药物)。

危险因素

1、老年人。

2、有心血管疾病人。

3、患有脑卒中的人。

症状

总述

痴呆的病情发展较为隐匿,早期多以记忆减退为主要症状。

典型症状

1、记忆障碍

早期出现近记忆障碍,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明显减退,严重者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远记忆也受损,思维缓慢、贫乏、抽象思维丧失,对一般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越来越差,注意力日渐受损,可出现计算困难或者不能,时间、地点和人物定向障碍。

2、人格改变

患者可出现人格改变,通常表现兴趣减少、主动性差、社会性退缩,但亦可表现为脱抑制行为,如冲动、幼稚行为等。情绪症状包括焦虑、易激惹、抑郁和情绪不稳等,有时表现为情感淡漠,或出现“灾难反应”,即当患者对问题不能作出响应或不能完成相应工作时,可能出现突然放声大哭或愤怒的反应。有些患者会出现坐立不安、漫游、尖叫和不恰当的甚至是攻击性行为。也可出现妄想和幻觉。

3、社会功能受损

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对自己熟悉的工作不能完成。晚期生活不能自理,运动功能逐渐丧失,甚至穿衣、洗澡、进食以及大小便均需他人协助。

并发症

抑郁、偏执、迷路、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

诊断

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并结合痴呆的诊断标准可以确诊。

诊断依据

ICD-10中痴呆的诊断标准:

1、脑部疾病所致的一种综合征,通常为慢性,或进行性记忆障碍,同时至少有下列一种或多种大脑皮质功能障碍: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能力、语言、判断。

2、意识清楚。

3、认知功能通常伴有情感控制、社会行为或动机退化,对个人生活能力有影响。

鉴别诊断

1、抑郁症导致的假性痴呆

抑郁症具有典型的抑郁心境,兴趣缺乏、对生活和工作丧失信心,全身疲乏或不适,睡眠障碍,体重减轻,食欲及生理欲望都下降。因其思维迟缓、言语减少、对周围事物不闻不问可导致判断能力下降,容易给人“痴呆”的假象。但是抑郁症是以负性情绪为核心症状,患者记忆障碍等认知功能障碍不明显,经有效治疗后,上述症状都可消失。

2、谵妄

谵妄往往迅速起病,病情昼夜波动,表现意识障碍、广泛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明显精神运动紊乱,多数患者在4周或更短时间内恢复。结合各种辅助检查,不难与痴呆区别。但要注意谵妄状态可伴发痴呆。

预后

一般预后

引起痴呆的病因有很多,但能有效治疗的病因并不多见。如能及时发现、及早治疗,部分痴呆患者预后较好。

危害性

痴呆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不能自己穿衣、吃饭等情况,逐渐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使患者的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会自愈。

治愈性

本病若能够及时有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

治愈率

10%~15%的患者在针对病因的治疗后可以获得部分程度的改善,包括由内分泌障碍、神经梅毒以及部分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所致的痴呆。

根治性

本病一般不能彻底治愈。

预防

预防措施

对于痴呆的预防主要在于预防能引起痴呆的原发病。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不吸烟、不饮酒、早睡早起,同时还要控制自己的饮食,避免出现高血糖、高血脂等。

2、平时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身体的素质,如爬山、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但注意避免受伤。

3、中老年人要可以适当参加一些文娱活动,如下象棋、画画、跳广场舞等,以帮助自己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对于老年痴呆症患者,在给予原有疾病治疗饮食的同时,一日三餐应定量、定时,并尽量保持患者平时的饮食习惯。

2、多数患者会因缺乏食欲而少食甚至拒食,从而直接影响营养的摄入。对这些患者,要选择营养搭配合理、清淡可口的食物,而且食物温度应适开给,以半流质或软食为宜,食团大小要合适。

3、对吞咽困难者应给以缓慢进食,不可催促,要求患者每次吞咽后反复做几次空咽运动,以确保食物全部咽下。喂食患者时要注意扶起卧床者以防噎食及呛咳。

4、对少数食欲亢进、暴饮暴食者,要适当限制食量,以防止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而且在其进食时必须有人照看,以免食物被误呛入气管导致窒息死亡。

5、吃饭时患者往往会弄脏衣服,这时不要加以责备。对于视力不好的患者,餐具最好放在比较明亮的地方,餐具的颜色要鲜明,不使用锐利的刀叉进食。

6、可给予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桂圆大枣汤、瘦肉、鸡蛋、鱼等;因为乙酰胆碱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要常吃富含胆碱的食物,如豆制品、蛋类、花生、核桃、鱼类、肉类、燕麦小米等。

7、多吃叶酸丰富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柑橘、西红柿、菜花、西瓜、菌类、牛肉等。

饮食禁忌

1、尽量不要给予患者油腻或其他难以消化的食物。

2、避免暴饮暴食,同时尽量避免患者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