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骶髂关节紊乱

骶髂关节紊乱(sacroiliac joint dysfunction)又称为骶髂关节损伤、骶髂关节错位、骶髂关节半脱位、骶髂关节滑膜嵌顿等,是指骶骨与髂骨的耳状面因外力作用造成关节及韧带损伤所引起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腰痛、坐骨神经痛、歪臀跛行姿态、下肢活动受限等为主。骶髂关节紊乱是导致腰腿痛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慢性顽固性腰腿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主要病因

包括自身因素和外力因素

其它名称

骶髂关节损伤、骶髂关节错位、骶髂关节半脱位、骶髂关节滑膜嵌顿

发病部位

腰部

就诊科室

骨科

常见症状

腰痛、坐骨神经痛、歪臀跛行姿态、下肢活动受限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

英文名称

sacroiliac joint dysfunction

遗传性

无遗传性

重要提醒

骶髂关节紊乱是导致腰腿痛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应及时就医诊治。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

2、出现歪臀跛行姿态。

3、患侧下肢活动受限。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患者可到骨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之前受过伤吗?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注意多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由于本病患者可出现骶髂关节疼痛,甚至活动受限等症状,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给予患者一定的关心和帮助,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患者应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等知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

生活管理

1、患者应多卧床休息,避免压迫患侧骶髂关节,减少骶髂关节的使用。

2、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避免外界的刺激。

3、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4、患者需要留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裤,以免冷空气刺激加重疼痛。

5、患者应保持正确的站姿、坐姿,尽量改正不良姿势。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歪臀跛行姿态、下肢活动受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一般会通过体格检查、X线检查、CT检查、MRI(核磁共振)检查等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可见骶髂关节压痛,患侧下肢后伸、外展功能受限。

2、骶髂关节错位检查

作两侧骶髂关节对照比较,患侧髂后上棘(或下棘)下缘位置较健侧偏下者,为骶髂关节后错位,反之为前错位。区分骶髂关节前错位或后错位是手法复位治疗的主要依据。

3、“4”字试验

患者仰卧,健肢伸直,患侧髋、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外展,外旋,将足外踝放在健侧大腿上,小腿内收内旋,将足外踝置于对侧膝上部,使双下肢呈“4”字或反“4”字状。检查者一手放在患者对侧髂翼上以固定骨盆,另一手放在患肢屈曲之膝关节内侧向下加压,使其放平。正常者可将膝外侧压至床面而不出现疼痛。如在下压过程中诱发出骶髂关节处的疼痛,则为阳性。

4、骨盆分离、挤压试验

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两手分别置于两侧髂前上棘部,两手同时向外推按髂骨翼,使之向两侧分开,如有骶髂关节病变,则局部发生疼痛反应,称为骨盆分离试验阳性。患者取侧卧位,检查者双手放于上侧髂骨部,向下按压,若疼痛则为骨盆挤压试验阳性。

5、下肢后伸试验

患者俯卧,两下肢并拢伸直,检查者一手按住骶骨中央部,另一手肘部托住患侧大腿下部,用力向上抬起患肢,使之过度后伸,如骶髂关节疼痛则为阳性。

6、单足站立试验

先让患者健侧下肢单腿独立,患侧腿抬起,患侧臀邹襞(骨盆)上升为阴性。再让患侧下肢单腿独立,健侧腿抬高,若健侧臀皱襞(骨盆)下降,则为阳性,表明持重侧的髋关节不稳或臀中、小肌无力。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本病患者X线平片上可无明显异常表现,或在腰骶椎正位X线片显示患侧骶髂关节密度增高或降低,两侧关节间隙宽窄不等,两侧骼后上棘不在同一水平上。前错位者,髂后上棘偏上;后错位者,骼后上棘偏下。在斜位片上,患侧骶髂关节间突增宽,关节面凹凸之间排列紊乱。

2、CT检查

对于骨折不明确但又不能排除者、脊柱骨折有可能压迫脊髓神经根者及复杂骨折者均可行CT检查。

3、MRI检查

可除外骨髓炎、骨肿瘤等疾病。

治疗

治疗原则

临床上,对于骶髂关节紊乱一般以推拿治疗为主,必要时也可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以恢复错动的关节,缓解疼痛等症状。

药物治疗

对于无法忍受疼痛或者疼痛影响到睡眠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常用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

相关药品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

手术治疗

对于因外伤引起的骶髂关节紊乱,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

患者可应用热敷、超短波、频谱等物理治疗,以使患处肌肉放松、水肿消退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中医治疗

1、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可以恢复骨盆的稳定性和正常结构,恢复下部椎体的生理曲度,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有滑利关节、整复错缝的作用。必要时,患者还可采取牵引治疗。

2、中药离子透入疗法

由专业中医师选用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的中药,进行离子透入治疗。

3、托洗及贴敷治疗

局部瘀肿热痛者,可用双柏散托洗,或用狗皮膏、消肿定痛膏、云南白药贴、奇正炎痛帖、伤湿止痛膏等贴敷于患处,可有一定的止痛作用。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中年男性体态肥胖、肌肉韧带松弛者,骶髂关节可活动性大,也容易发生该病。

病因

总述

骶髂关节紊乱的发生,主要包括自身因素和外力因素两方面的作用。自身因素包括肥胖、肌肉韧带松弛、妊娠及分娩、脊柱畸形等,外力因素包括直接或间接暴力、日常不良姿势等。

基本病因

1、自身因素

(1)体态肥胖、肌肉韧带松弛者易患该病。

(2)妊娠期及分娩时,由于体内内分泌因素作用、瘦长型体态等,均可导致骶髂关节肌肉、韧带松弛,对骶髂关节固着力减弱,可动性增加,易发生骶髂关节紊乱。

(3)若人体脊柱呈“S”形畸形、平腰、腰曲过大、侧弯、第5腰椎骶化、隐性脊椎裂等,易造成人体结构力在骶髂关节传递或交汇失衡,致使骶髂关节易发生紊乱。

2、外力因素

(1)直接或间接暴力瞬间或长时间反复冲击骶髂关节,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当外力超过该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或骨结构承受能力时,易发生骶髂关节紊乱。如日常生活中从自行车上摔下或走路滑倒时,一侧坐骨结节先着地,地面的反冲击力沿坐骨结节向上传导,头部、躯干和双上肢的力向下冲击,两种力交汇于骶髂关节处,出于力的失衡易造成骶髂关节紊乱。此外,骨盆或周围结构受到破坏时,如骨盆骨折、耻骨联合开错、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颈骨折等,也易造成骶髂关节紊乱。

(2)日常的不良姿势,如长时间睡席梦思软床、久坐沙发或小矮凳等,由于姿势不适宜,肌张力作用不协调,力的均衡失常,使骶髂关节受累,在起、坐、蹲、站、转体时易产生骶髂关节紊乱与扭伤。

症状

总述

骶髂关节紊乱的临床表现以腰痛、坐骨神经痛、歪臀跛行姿态、下肢活动受限等为主。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的表现会有所不同。

典型症状

1、急性损伤

伤后即感到一侧骶髂关节及患侧臀部疼痛,弯腰、站立、负重或走路时疼痛加重,其疼痛可向下肢、足跟放射,即出现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痛。患者呈“歪臀跛行”特殊姿势,不能挺胸直腰。患侧下肢后伸、外展功能受限。患者躯干向患侧倾斜,多以健侧下肢负重,勉强行走,多用手支撑患髋。走路时,患侧髋膝关节保持轻度屈曲位,故多用足尖点地。坐位时,多以健侧坐骨负重。

2、慢性损伤

症状表现时轻时重,疼痛部位多变。患者表现为顽固性下腰痛,经常发生交替性单侧或双侧下肢坐骨神经痛。常出现的疼痛部位有下腰正中、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处、臀部上方、梨状肌投影处、股外侧、股后侧、腹股沟部、髋关节、胸窝部、小腿后及足踝外侧。轻者疼痛呈持续性钝痛,阵发性针刺样痛或仅表现为发麻沉重感等。重者疼痛剧烈,患侧呈屈髋屈膝位,可伴排便习惯改变,便秘或排便次数增加,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病程较长者可有下肢肿胀、肌肉松弛或臀部肌肉萎缩。

并发症

1、由于腰腿疼痛,骶髂关节紊乱可能会并发睡眠障碍。

2、长期的骶髂关节紊乱可能会导致肌肉松弛或萎缩。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病史,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体征,结合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通常可以诊断骶髂关节紊乱。

诊断依据

参照2008年欧盟制定的《骨盆带疼痛的诊疗标准》中有关"骶髂关节紊乱"的诊断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1、多有外伤史或孕产史;

2、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及臀外上方疼痛,且有压痛,翻身疼痛加重;

3、骶骼关节周围肌肉痉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久坐久行,歪臀跛行;

4、检查可见患侧骶髂关节肿胀,较健侧凸起或凹陷;

5、患侧髂后下棘的内下角有压痛、叩击痛,有时可触及痛性结节;

6、双下肢量比检查以观察双下肢足跟量比差,0.5cm以上有诊断价值,1cm以上有确诊意义,通常不超过2cm;

7、两侧髂前、后上棘不对称、髂嵴不平,骶嵴不居中或骶沟不对称;

8、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阳性,骶骼关节“4”字试验阳性,下肢后伸试验阳性,单足站立试验阳性;

9、X线骨盆平片显示,患侧骶髂关节间隙略为增宽,关节面排列紊乱,耻骨联合略有上下移动,晚期患者可见关节边缘增生或骨密度增高,两侧髂嵴左右不等高,髋骨左右不等宽,闭孔左右不对称,骶骨不居中。CT检查可见明显关节间隙不对称。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经合理治疗,一般预后尚可。急性损伤、错位者,一经整复成功,症状即可消失;慢性损伤者,经合理治疗,一般预后也较好。

危害性

骶髂关节紊乱会导致患者腰腿痛及活动受限,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治愈性

急性损伤、错位者,一经整复成功,症状即可消失;慢性损伤者,经过合理治疗,一般预后也较好。

预防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有助于预防骶髂关节紊乱:

1、保持健康的体重,体重过重会加大骶髂关节的压力。

2、尽量避免可能导致骶髂关节受伤的活动。如果必须进行这些活动,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3、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以帮助增强肌肉力量,支撑骶髂关节,降低受伤风险。

4、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特别是坐姿、站姿和睡姿,以减少骶髂关节的压力。

5、女性在孕期应注意避免过度使用或扭伤骶髂关节。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以选择瘦肉、鱼类等,食用时注意充分烹饪。

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

3、可适当多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比如牛奶、豆制品等。

饮食禁忌

1、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饮料的摄入。

2、忌食海鲜类食物。

3、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4、少吃油腻、油炸食物,如肥肉、炸鸡、烧烤等。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