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疱疹

汗疱疹(pompholyx)又称出汗不良性湿疹,是一种对称发生在手掌、脚底和手指、脚趾侧缘的水疱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皮肤深处的小水疱,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表面,患者常出现手足出汗多、脱皮,伴不同程度的灼热及瘙痒。通常每年定期反复发作。
主要病因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是否医保
检查项目
英文名称
遗传性
重要提醒
就医指南
1、手掌、脚底突然出现大量水疱;
2、伴有明显瘙痒、疼痛、红斑、脱屑、化脓等;
3、影响日常行走、触摸物体等;
4、持续不消退或反复发作以上情况。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首诊科室为皮肤科。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
3、可以将湿冷的敷料覆盖在患处,以缓解红肿症状。
4、就诊当天穿宽松的衣服,方便医生检查。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8、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出现疱疹多久了?出现在身体的哪些部位?
2、您皮肤上的疱疹是单个还是成群出现?是持续还是间歇性存在?
3、从出现疱疹以来,其是否增大,形态是否有所改变?
4、您是否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
5、之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
6、您是否和出现类似症状的人接触过?家里人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7、您在此前患过什么皮肤病吗?
8、您最近压力大吗?
9、最近是否在工作或生活中接触过某些金属或化学物质?
10、您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就诊?做过什么检查?目前有在用什么药物?
1、我为什么会出现疱疹?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疱疹会传染给别人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医保报销吗?
4、我应该怎么治疗?吃什么药?抹什么药?有副作用吗?
5、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6、我接受治疗后多久会好?会遗留色素沉着吗?会复发吗?
7、平时需要注意什么?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方式?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汗疱疹常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瘙痒时可通过拍打或冰敷止痒,忌抓挠,防止破溃继发感染。需遵医嘱定期复查,了解治疗情况。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接触致敏物质、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减少其发病。
1、患者的皮损处可有疼痛或剧烈瘙痒的症状,可能会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或悲观的情绪,不良的心理精神状态对疾病的转归起负面影响。患者应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
2、家属要注意关注患者的言行举止和要求,掌握其心理变化及其主要原因,耐心倾听患者叙述,帮助患者一起克服疾病。
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加减用量,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若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就诊。
1、保持手足部的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温和无刺激性的肥皂洗手洗脚,之后轻轻拍干皮肤上的水。
2、洗澡后在手上和脚上涂上一层保湿霜。
3、不要配戴戒指,戒指的摩擦和戒指缝里残存的水会导致更多水疱的发生。
4、发病期间避免接触化学物品,可戴手套保护,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5、不要用热水、肥皂烫洗患处,避免抓挠,防止患处感染。
1、监测皮损渗出、糜烂、瘙痒程度等,如较严重,需及时复诊。
2、不论是局部涂抹药物还是口服药物的患者,均需密切关注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出现。
3、监测是否有复发、复发频率、皮损范围,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4、大疱切开引流的患者,需观察引流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疼痛、流脓等感染迹象,一旦出现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处理。
谨遵医嘱复诊,复诊时携带病历及相关资料。
检查
本病没有特征性的实验室检查,但是医生可能会取下一些皮屑做镜检或培养,以排除有无真菌感染。或做一些皮肤试验测试有无过敏原。
1、皮屑检查
怀疑有手足癣者,医生会从患处取一部分皮屑,然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或进行培养,以确定诊断并明确真菌类型。
2、皮肤过敏原测试
可以检测出皮肤对哪些物质过敏,确定过敏原。
3、斑贴试验
是临床用于检测过敏反应的主要方法。医生会根据怀疑患者过敏的物质,配制适当浓度的软膏等作为试剂,将试剂贴在皮肤上,观察一定时间后机体是否对其产生过敏反应。
治疗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寻找致病因素,并尽量避免接触刺激因素,保持情绪平稳。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外用涂擦药、口服药物或药物注射治疗。此外,光疗和切开引流也有一定作用。
1、口服药物
(1)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短期口服,效果较好。
(2)镇定剂:适用于情绪紧张者。
(3)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或氯雷他定,可以帮助缓解瘙痒。
(4)其他:手足多汗者可口服溴本辛或溴丙胺太林。
2、外用药
局部药物治疗以干燥、抗炎、止痒为原则。
(1)激素类霜剂或软膏:如糖皮质激素霜剂或软膏、曲安奈德尿素软膏,在开始脱皮时使用。上药后用保鲜膜包裹可以增加药物的吸收,也可以湿敷以提高药物疗效。
(2)非激素类药膏:如他克莫司软膏或吡美克莫司软膏,可以缓解皮肤肿胀和刺激症状,减少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但是这类药物有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
(3)其他:早期的水疱损害可使用1%酚炉甘石洗剂,具有干燥止痒作用;局部反复脱屑、干燥疼痛者可用10%尿素霜、2%~5%水杨酸软膏;手足多汗的患者,可用25%三氯化铝、1:5000高锰酸钾溶液外洗。
3、药物注射
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可减少患者手脚多汗的症状,但是有诱发水疱发生的可能。
泼尼松、苯海拉明、氯雷他定、溴本辛、溴丙胺太林、曲安奈德尿素软膏、他克莫司软膏、吡美克莫司软膏、10%尿素霜、2%~5%水杨酸软膏
对于一些大的水疱,医生可能会对其切开引流,排出里面的液体。注意一定不要自行操作,以免感染使病情恶化。
如果其他治疗方法无效,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一种特殊的光疗法,将紫外线与药物结合,促进皮损愈合。
治疗周期一般为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不会传染。
女性发病率较高。
1、常见于20~40的青中年。
2、有个人过敏史或汗疱症家族史的人群。
一般于春末夏初开始发病,夏季加剧,入冬自愈。
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过去认为是由于手足多汗、汗液潴留于皮内而引起,但近年发现与汗腺无关。现在多认为汗疱症是一种湿疹样反应,精神因素、局部感染、过敏或刺激及神经功能失调等都可能与本病相关。
1、皮肤过敏
如对镍、钴或香脂等引起的系统性接触性皮炎,可以引起类似损害。也可能与过敏性疾病如花粉热有关。
2、局部感染
约 10% 的汗疱症是癣菌疹的表现之一,尤其手部的汗疱症多是由于足癣的存在而致病。
3、过敏或其他刺激
静脉丙种球蛋白有引起本病的报道。
1、精神压力大,焦虑不安或情绪紧张。
2、家族史,父母患有汗疱症,其子女患病风险增加。
3、季节变化,可诱发或加重汗疱症。
4、温暖潮湿的天气,可使手脚多汗、潮湿,从而易于发病。
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其患病风险高于正常人。
6、过敏体质,或伴有特应性皮炎的患者,发病风险较高。
症状
本病主要表现为手掌、脚底,及手指、脚趾两侧出现分散或多发的水疱,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烧灼感,部分患者可因抓挠而继发感染。
1、皮损形状
为皮肤深处的半球形、米粒大小的小水疱,略高出皮肤,周围没有红晕。水疱内含有清澈或浑浊的浆液。水疱可融合形成大疱,一般不自行破裂,可自然吸收,干涸后脱皮,露出红色、薄嫩的新生皮肤。
2、分布部位
常分散或成群发生在手掌、脚底,及手指、脚趾的侧缘,多对称分布。
3、发作特点
一般在春末夏初开始发病,夏季加重,入冬自愈。常每年反复定期发作。
1、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刺痛或烧灼感。
2、部分患者伴手足多汗。
继发感染:瘙痒严重者可不断抓挠从而引起感染,继发感染可以出现脓疱、蜂窝织炎或淋巴管炎。患处出现疼痛、肿胀,水疱里出现脓液,结痂等。
诊断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皮损发作的规律和特点,并通过真菌镜检和培养、皮肤斑贴试验、皮肤过敏原检测,排除真菌感染、皮肤过敏等病因。必要时还会做病理检查以排除银屑病、手足脓疱病等因素。
1、水疱型手癣
患者常先有足癣后有手癣,多为一侧性,一般不对称,可侵犯指甲引起甲癣,侵犯手背引起边缘成弧形的皮损,真菌检查阳性。
2、汗疱型癣菌症
水疱较浅,疱壁较薄,常有活动性的皮癣菌病灶,病灶治愈后癣菌症即自愈,癣菌素实验阳性。
3、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皮损表现主要为表皮剥脱,与汗疱症十分相似,有时很难鉴别。但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没有明显的深在性小水疱。
预后
汗疱症的预后主要与患者是否及时接受治疗有关,一般预后较好。
1、无生命危险,但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2、疼痛和瘙痒可能会限制日常行动,如脚底有大量水疱会导致无法正常行走,手上的水疱可影响做饭、洗碗、打字等。
3、时间长者可能影响指(趾)甲,使其发生萎缩,出现横纹、肥厚、变色、点凹等改变。
症状较轻患者可在2~3周内自然缓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作频率会逐渐减少,部分患者最终可治愈。
一部分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可以治愈。
本病较难彻底根治。
汗疱症通常每年定期反复发作,病程绵延数周或数月之久。
预防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所以暂时无法进行根本有效的预防。可以通过情绪管理、减少与致敏金属的接触等来减小发生率。
1、避免情绪波动和思虑过度,进行自我调节,缓解压力。
2、避免接触过敏原。如避免接触钴、镍、花粉等。
3、接触刺激性物品要戴手套。
4、注意手卫生,出汗时及时擦干。
5、穿宽松、透气的鞋子,避免足部出汗过多。
饮食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可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以利于疾病的恢复。
2、多吃有健脾除湿功效的蔬菜、水果,如山药、甘薯、冬瓜、西瓜、赤小豆、南瓜。
饮食当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尤其是爱好抽烟喝酒的人要注意,此外一些牛羊肉等容易上火的食物也最好少吃,不利于疾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