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阴水

阴水,中医病名。因多为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发病缓慢,肿多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属里、属虚或虚实夹杂,病程较长,《金匮要略》之正水、石水多属此类。

主要病因

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禀赋不足、久病劳倦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肾内科、肾病科

常见症状

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

相关中医疾病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英文名称

yin edema

检查

实验室检查
水肿病人一般可先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包括血浆蛋白)、心电图、肝 肾B超。如怀疑心性水肿可再查心脏超声、胸片,明确心功能级别。肾性水肿可再查24小时尿蛋白总量、蛋白电泳、血脂、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双链DNA抗体、SM抗体、T3、T4、FT3、FT4。肾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病理类型,鉴别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

治疗

治疗原则
发汗、利尿、泻下逐水为治疗水肿的三条基本原则,具体应用视阴阳虚实不同而异。阳水以祛邪为主,应予发汗、利水或攻逐,同时配合清热解毒、理气化湿等法;阴永当以扶正为主,健脾温肾,同时配以利水、养阴、活血、祛瘀等法。对于虚实夹杂者,贝挡兼顾,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

病因

基本病因

1、风邪袭表

风为六淫之首,每夹寒夹热,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肺失通调,风水相搏,发为本病。

2、疮毒内犯

肌肤患痈疡疮毒,火热内攻,损伤肺脾,致津液气化失常,发为本病。

3、外感水湿

久居湿地,冒雨涉水,湿衣裹身时间过久,水湿内侵,困遏脾阳,脾胃失其升清降浊之能,水无所制,发为本病。


4、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嗜食辛辣,久则湿热中阻,损伤脾胃;或因生活饥馑,营养不足,脾气失养,以致脾运不健,脾失转输,水湿壅滞,发为本病。

5、禀赋不足,久病劳倦

先天禀赋薄弱,肾气亏虚,膀胱开合不利,气化失常,水泛肌肤,发为水肿。或因劳倦过度,纵欲无节,生育过多,久病产后,损伤脾肾,水湿输布失常,溢于肌肤,发为本病。


诊断

诊断原则
1、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2、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更严重者,可见尿闭或尿少,恶可见尿闭或尿少,恶心呕吐,口有秽味,鼻衄牙宣,头痛,抽搐,神昏谵语等危象。3、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以及久病体虚病史。
诊断依据
1、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
2、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更严重者,可见尿闭或尿少,恶可见尿闭或尿少,恶心呕吐,口有秽味,鼻衄牙宣,头痛,抽搐,神昏谵语等危象。
3、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以及久病体虚病史。
鉴别诊断

1、水肿与鼓胀

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 四肢多不肿,反见痩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胱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2、水肿阳水和阴水

水肿可分为阳水与阴水。阳水病因多为风邪、疮毒、水湿。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曰之间,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热等表证,属表、属实,一般病程较短,《金匮要略》之风水、皮水多属此类。阴水病因多为 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发病缓慢,肿多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属里、属虚或虚实夹杂,病程较 长,《金匮要略》之正水、石水多属此类。

预防

预防措施

1、避免风邪外袭,病人应注意保暖;感冒流行季节,外出戴口罩,避免去公共场所;居室宜通风;平时应避免冒雨涉水,或湿衣久穿不脱,以免湿邪外侵。

2、注意调摄饮食。肿势重者应予无盐饮食,轻者予低盐饮食(每日食盐量3-4g),若因营养障碍而致水肿者,不必过于忌盐,饮食应富含蛋白质,清淡易消化。

3、劳逸结合,调畅情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水肿病人长服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者,皮肤容易生痤疮,应避免抓搔肌肤,以免皮肤感染。对长期卧床者,皮肤外涂滑石粉,经常保持干燥,并定时翻身,以免褥疮发生,加重水肿的病情。每日记录水液的出入量。若每日尿量少于500ml时,要警惕癃闭的发生。此外,患者应坚持治疗,定期随访。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