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子痫

子痫,中医病名。是指妊娠晚期或临产前及新产后,突然发生眩晕倒仆,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臾醒,醒复发,甚至昏迷不醒者,又称子冒、妊娠痫证。根据发病时间不同,若发生在妊娠晚期或临产前,称产前子痫;若发生在新产后,称产后子痫。临床以产前子痫多见。子痫是产科的危、急、重症,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

主要病因

肝风内动,痰火上扰

其它名称

子冒、妊娠痫证

发病部位

全身

就诊科室

产科、妇科

常见症状

妊娠晚期或临产前及新产后,突然发生眩晕倒仆,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

相关中医疾病

妊娠高血压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可有或无高血压史,妊娠20周后血压升高到18.7/12.0kpa(140/90mmHg),或较基础血压升高4.0kpa(30/15mmHg),伴尿蛋白、水肿即可诊断为子痫前期。

2、肝肾功能检查:尿酸、尿素氮、肌酐、谷丙转氨酶异常。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确定有无酸中毒。

3、眼底检查:严重时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全身小动脉痉挛是子痫前期,子痫的基本病变。

治疗

治疗原则

先兆子痫,以滋阴养血、平肝潜阳为法,防止子痫的发生。子痫一旦发生,要充分注意昏迷与抽搐的发作程度与频率,治疗以清肝熄风、安神定痉为主。

病因

基本病因

本病的主要病因是肝风内动及痰火上扰。若产妇素体肝肾不足或脾胃虚弱,因孕重虚,忿怒伤肝,肝郁化火,火盛动风,风助火威,风火相煽;或湿聚成痰,痰火交炽,蒙蔽清窍。妊娠晚期、临产时或产后,阴血聚下或阴血暴虚,阳失潜藏,五志化火,气血逆乱,筋脉失养,神不内守,而发筋脉痉挛、四肢抽痛、神志昏迷等症。如此多脏受累,因果想干,病情复杂,危及生命。

症状

典型症状

妊娠后期,或正值分娩时期,或分娩后,忽然眩晕倒仆,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搞,角弓反张,须臾醒,醒复发,甚或昏迷不醒。或者在先兆子痫的基础上出现抽搐昏迷症状为子痫。

诊断

诊断原则

1、病史

孕前可有或无高血压史、肾病史、糖尿病史、家族高血压病史;双胎、多胎妊娠,羊水过多,葡萄胎病史;子痫病史。

2、临床表现

妊娠后期,或正值分娩时期,或分娩后,忽然眩晕倒仆,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搞,角弓反张,须臾醒,醒复发,甚或昏迷不醒。或者在先兆子痫的基础上出现抽搐昏迷症状为子痫。

诊断依据

1、病史

孕前可有或无高血压史、肾病史、糖尿病史、家族高血压病史;双胎、多胎妊娠,羊水过多,葡萄胎病史;子痫病史。

2、临床表现

妊娠后期,或正值分娩时期,或分娩后,忽然眩晕倒仆,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搞,角弓反张,须臾醒,醒复发,甚或昏迷不醒。或者在先兆子痫的基础上出现抽搐昏迷症状为子痫。

鉴别诊断

主要与妊娠合并癲痫发作相鉴别:癫痫既往有类似发作史。发作前一般无头痛、头晕、眼花、胸闷,亦无高血压、水肿、尿蛋白等症状与体征。

预防

预防措施

1、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控制疾病发展有重要意义,防重于治。

2、意休息,左侧卧位。

3、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一般不严格控制食盐。

4、若发展为子痫,护理更重要,宜单人房间,避声、光刺激,床周加护挡,防止病人跌扑。

5、昏迷期间禁止饮食。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