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植物人

植物人又称为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无反应觉醒综合征,是指各种严重脑损伤导致意识处于由昏迷转入觉醒而未觉知的状态的患者,他们具有基本的生理功能,比如自动睁眼或刺激下睁眼、睡眠和觉醒周期以及吸吮、拒绝和吞咽等原始反射,但对自我和外界环境没有觉知,没有任何意识活动,不能执行指令。

主要病因

急性损伤、变性及代谢性疾病、先天畸形

其它名称

植物状态、无反应觉醒综合征

发病部位

颅脑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康复科

常见症状

无意识活动、存在睡眠觉醒周期、眼球转动、大小便失禁、自主呼吸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脑电图、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静息态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脑诱发电位检测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重要提醒

植物人家属应重视日常护理,多与患者交流,帮助其活动,以促进意识恢复。

临床分类

根据持续的时间不同,植物人(植物状态)可分为以下2类:

1、一过性植物状态

植物状态持续1个月内者。

2、持续性植物状态

植物状态持续1个月以上者。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患者没有任何意识活动。

2、伴周期性睡眠觉醒。

3、伴眼球转动。

4、伴自主呼吸。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没有任何意识活动,伴周期性睡眠觉醒、眼球转动等情况的患者,家属应及时带其到神经内科或康复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进行体格检查,应穿着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可携带药盒。

5、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因患者就医时多没有任何意识活动,因此医生需询问患者家属或陪同人员。

1、患者这种状态多久了?

2、患者之前有没有脑外伤、脑出血等情况?

3、患者之前做过什么检查吗?

4、患者之前有经过治疗吗?怎么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情况严重吗?能醒过来吗?

2、需要怎么治疗?有什么风险吗?

3、会出现并发症吗?

4、平时应该怎么护理?

5、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总述

植物人患者对于日常护理的要求较高,家属除了要保证良好的营养外,还需积极帮助患者活动,防止褥疮、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出现。

生活管理

1、为患者创造安静的休息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被褥干净、舒适、整洁。

2、保证患者的口腔和会阴部清洁,每天早晚应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擦拭清洗,勤用温水给患者擦浴,便后及时清洗二便处。

3、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能量和营养。

4、每日给患者交替采用仰卧位、侧卧位翻身,每次翻身时用手轻轻叩打患者臀部及后背,避免褥疮以及肺部感染等情况。

5、每天定时扶患者起床,坐于床上或被动地固定在起立平台上,以锻炼患者颈部肌肉、腰肌和下肢力量,预防肌肉萎缩。

6、加强同患者的语言交流,多和他说些曾经谈论过的话题。

7、每日对患者进行各种感官刺激,比如按揉肢体、冷热水刺激、听音乐等。

病情监测

注意监测、记录患者的行为情况,以便医生能够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比如眼球能有目的地持续性跟踪动作,可能是患者好转的征兆。

检查

预计检查

对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对外界和自身的认知能力已完全丧失,无任何自主活动,只有一些基本的神经反射和物质能量代谢的患者,家属应及时带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会建议其进行脑电图、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静息态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脑诱发电位检测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评估患者的情况。

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确定其意识状态、脑干反射是否存在等,以初步评估患者的情况。

影像学检查

1、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通过测量脑部的代谢活动及血流量变化,来检测大脑在完成不同认知任务时,哪部分脑区会有较强的活动,再以这些区域的活动变化推测不同认知过程的神经活动,有助于明确诊断。

2、静息态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对于区别植物状态和微意识状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和fMRI结合可得到关于患者意识水平和神经功能更精确的信息。

其他检查

1、脑电图

脑电图是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可以让医生通过分析波形、波幅及频率,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相应的判断。

2、脑诱发电位检测

医生会通过脑诱发电位检测,进一步评估脑功能情况。

治疗

治疗原则

植物人患者在意识障碍早期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全面采取抢救治疗措施,尽量避免发展到持续性植物状态,之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药物治疗、环境刺激疗法、神经刺激法等,帮助患者意识恢复。

药物治疗

1、脑细胞保护剂和催醒剂

比如多巴丝肼、溴隐亭、醒脑静、纳洛酮等。

2、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

比如吡拉西坦、吡硫醇、神经节苷脂、多奈哌齐等。

3、增加脑血流量的药物

比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4、其他

有学者认为,左旋多巴、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等对治疗植物状态有一定的效果。

相关药品

多巴丝肼、溴隐亭、醒脑静、纳洛酮、吡拉西坦、吡硫醇、神经节苷脂、多奈哌齐、尼莫地平、氟桂利嗪、低分子右旋糖酐、左旋多巴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

1、环境刺激疗法

包括自然、阳光、空气、温度刺激以及听亲人录音、言语交流、听音乐、看电视等。

2、神经刺激法

包括脑深部刺激,丘脑、脑干、中脑、小脑电刺激,电极直接埋高颈髓后索刺激,周围神经刺激等。

3、高压氧

可保证患者氧气充足,减少脑缺氧的发生。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植物人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好发人群

多发生于车祸、高空坠落、脑出血等严重脑损伤者。

病因

总述

植物人的病因主要包括急性损伤、变性及代谢性疾病、先天畸形等,临床上以颅脑外伤和脑血管疾病引起者最为常见。

基本病因

1、急性损伤

(1)创伤性原因:比如交通事故、枪击伤及产伤等。

(2)非创伤性原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比如心脏呼吸骤停、绞死、溺水等;脑血管意外,比如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比如感染、肿瘤、中毒等。

2、变性及代谢性疾病

(1)成人:常见于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脑梗死、帕金森病、皮克(Pick) 病等。

(2)儿童:常见于神经节脂质贮积病、肾上腺白质营养不良、线粒体脑病、灰质变性等疾病。

3、发育畸形

包括无脑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小脑畸形等。

症状

总述

植物人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丧失,无意识活动,不能执行指令,但具有基本的生理功能,脑干反射都存在,体温、呼吸、心跳、血压也均正常。

典型症状

1、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完全缺乏认知能力,不能理解和表达语言。

2、对疼痛刺激无反应或仅有轻微反应。

3、睡眠觉醒周期可全部或部分存在。

4、眼球可以转动,有时表现为不持续的跟踪动作。

5、肢体可以无意识地随意运动。

6、大小便失禁或潴留,长期处于植物状态者的排便功能可部分恢复。

7、脑干反射均存在,包括瞳孔对光反射、睫毛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等。

8、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

并发症

随病变进展,植物人因不能随意活动,长期处于卧床状态,可能出现感染、褥疮、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诊断

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存在无意识活动、有睡眠觉醒周期、眼球转动、大小便失禁、自主呼吸等情况,结合脑电图、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静息态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脑诱发电位检测等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与昏迷、脑死亡等疾病相鉴别。

鉴别诊断

1、昏迷

较严重的病理性意识障碍,既无觉醒也无认知,表现为双眼闭合、不睁眼、无睡眠-觉醒周期,严重时无任何认知和运动功能,有时生命体征难维持。

2、脑死亡

全脑功能丧失,临床上无自主呼吸,必须借助人工呼吸机的维持,一切脑反射均消失。

预后

一般预后

植物人患者的预后与其意识障碍持续时间、治疗是否及时有效、所处环境的护理调节是否良好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多数患者在经过积极的临床治疗后会转入基本生命维持阶段,之后积极的催醒治疗可以使少数患者重新获得意识,进入正常的生活状态。

危害性

植物人患者可能出现感染、褥疮等并发症,从而进一步威胁其生命健康。

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少数患者可能恢复意识,恢复正常生活。

预防

预防措施

植物人的预防主要在于避免交通事故、枪击伤及产伤,积极治疗脑出血、脑梗死、中枢系统感染、阿尔茨海默病等。

饮食

饮食调理

家属应保证植物人患者摄入充足的能量和营养,可以在饮食中增加高蛋白、低脂肪、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以及水分,将它们打磨成均匀糊状,然后经口或鼻饲管喂食。

饮食建议

1、适当增加高蛋白食物,比如鸡蛋、瘦肉、牛奶等。

2、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青椒、西红柿、菜花等。

3、适当食用具有补血功效的食物,比如黑芝麻、黑米等。

饮食禁忌

忌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