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银屑病

银屑病(psoriasis),俗称“牛皮癣”,是一种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可局限于一处,或全身广泛分布。多数患者冬季加重或复发,夏季可缓解。部分患者可同时有关节症状(如关节肿胀、疼痛)、指(趾)甲的异常,中重度患者患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引起

其它名称

牛皮癣

发病部位

皮肤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常见症状

红斑、银色鳞屑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组织病理学检查、X先检查、血液检查

疾病分类

皮肤病

相关中医疾病

白疕、蛇风、白壳疮、干癣、顽癣、松皮癣、牛皮癣

英文名称

psoriasis

遗传性

存在遗传易感性

重要提醒

病程迁延不愈,容易反复发作,日常应做好生活管理。

临床分类

1、根据临床特征分类

可分为寻常型、关节病型、脓疱型和红皮病型4种类型。其中寻常型银屑病根据病情发展可分为进行期、静止期和退行期。

(1)如果旧皮损不消退,而新皮损不断出现,则为进行期,在此期间如有针刺、抓挠、手术等损伤皮肤的行为,可使损伤部位出现银屑病皮损,即同形反应或Köbner现象。

(2)静止期表现为皮损稳定,没有新皮损出现,但是旧皮损也不消退。

(3)退行期皮损变小或变平,炎症基本消失,皮损处色素减退或出现色素沉着斑。

2、根据发病部位分类

可分为头皮银屑病、甲银屑病、外阴部银屑病等。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鳞屑性红斑或斑块;

2、伴持续瘙痒不适;

3、伴大量脱屑;

4、伴皮肤糜烂、渗出;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皮肤出现鳞屑性红斑、瘙痒等症状时,可及时去皮肤科就诊。

2、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时需到风湿科、骨科就医咨询。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皮损部位进行检查,着宽松衣物,便于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曾使用某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不适症状?何时出现的?

2、这些症状近期有减轻或加重吗?

3、您以前有过相似症状吗?什么原因导致的?

4、您的亲属中有人出现过类似情况吗?

5、您近期做过相关检查吗?结果如何?

6、您有使用过药物进行治疗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7、您目前是否患有其他疾病?什么病?有用药控制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患病?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住院吗?

4、我如何进行治疗?

5、这些治疗有什么风险吗?

6、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我日常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总述

银屑病是一个慢性病,生活中各种不良因素均可影响或加重病情。因此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不良情绪等,对减轻症状、缓解病情、促进皮损康复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多数银屑病患者常表现为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同时由于银屑病反复、迁延的特点,可导致部分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进而中断治疗。

(2)由于银屑病本身是一种损容性疾病,容易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出现自伤、自杀行为。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多给予患者鼓励、安慰,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患者可通过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加强对疾病的认知;还可多与医护人员交流,了解疾病的治疗情况,从而解除顾虑和烦恼;必要时还可向心理医生进行咨询,缓解不良心理,增强战胜疾病信心,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从而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用药护理

1、搽药前应清除皮损区的鳞屑及残留药物,让药物充分渗透到患处,以提高疗效。

2、应用免疫抑制药及激素类药物,患者不能私自减量,以免加重病情。外用激素禁忌部位:面部、乳房、腹股沟、腋窝、会阴等。

3、要严格遵医嘱准确用药,搽药期间,注意皮损变化,如发现皮损扩大时应停止搽药,同时报告医师。

生活管理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休息环境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有助于维持平稳心态。

3、注意皮肤清洁,洗澡最好淋浴,并使用温度适宜的清水或温和的皮肤清洁剂洗浴。

4、避免用热水或大力擦洗,以防刺激皮损,加重病情。

5、使用合适的保湿霜保持皮肤湿润,有利于缓解症状。

6、避免搔抓皮肤,以防导致皮肤损伤引起感染。

7、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晒太阳,对改善银屑病有一定的作用。

8、穿柔软、透气的衣物,减少对皮损的刺激。

9、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以防受寒生病,影响机体免疫力。

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如发现症状复发或加重,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检查

预计检查

皮肤出现鳞屑性红斑等损害时,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皮损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镜检查、皮肤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是对皮损进行检查,以了解皮损的大小、形态、颜色、质地、数目、分布情况等,同时还会检查有无触痛、结节等。必要时还会建议行全身检查,明确有无关节等病变,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显示非特异性贫血、血沉加快、血清补体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血尿酸正常。

2、类风湿因子及ANA抗体检测

一般为阴性。

3、组织病理学检查

(1)寻常型银屑病

表皮角化过度,伴有角化不全,角质层内或棘层上部可见中性粒细胞聚集,分别称为Munro微脓肿和Kogoji海绵状脓疱;真皮乳头内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2)红皮病型银屑病

具有银屑病和慢性皮炎的特征,毛细血管扩张、真皮水肿、炎性浸润和海绵形成较明显。

(3)脓疱型银屑病

Kogoji海绵状脓疱较大,真皮炎症浸润明显。

影像学检查

怀疑有银屑病关节炎时,医生可能建议行X线检查来确诊。

病理检查

医生会在典型皮损部位取部分皮肤组织制成标本,并进行检查。皮肤组织病理表现对于银屑病确诊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寻常型银屑病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伴融合性角化不全,角化不全区可见Munro微脓肿。颗粒层明显减少或消失,棘层增厚,表皮突整齐向下延伸,真皮乳头上方棘层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延伸并迂曲,周围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浸润。

其他检查

1、皮肤镜检查

皮肤镜可显示裸眼无法观察到的皮损表面和皮下结构特征,对辅助皮肤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银屑病检查时可见点状血管均匀分布于红色背景上,并可见白色鳞屑。

2、皮肤共聚焦显微镜检查(RCM)

可提供比皮肤镜更深的探查范围,以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银屑病的治疗目的在于控制及稳定病情,减轻皮损和瘙痒等症状,避免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般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耐受性、经济承受能力、既往治疗史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外用或口服药物、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治疗不能仅局限于皮肤,还需关注已经存在或可能发展的并发症。目前本病治疗只能达到近期疗效,不能防止复发。

药物治疗

1、局部治疗药物

外用药物适用于绝大多数银屑病患者,并且是首选治疗方法。治疗时需根据皮损的特点和患者的需求选择不同剂型的外用药物,必要时还可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霜剂或软膏有明显疗效,寻常型银屑病可选用中效或强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时需注意避免长期或持续外用,以防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萎缩纹、紫癜、多毛等不良反应。

(2)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或他卡西醇等。适用于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有时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交替使用,可增加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3)维A酸类药:常用药物有他扎罗汀,可能会引起刺激性皮炎和光敏感等不良反应。用于体表面积小于20%、躯干和四肢部位的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此类药物最好与外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可以减少刺激,增强疗效。维A酸类联合UVB光疗时,可提高疗效,减少光疗的剂量。

(4)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常有药物有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可用于治疗面部、腋窝、乳房下方等部位的银屑病。该类药物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或序贯外用,发挥协同效应,且能减少糖皮质激素所致的皮肤萎缩。

(5)角质促成剂:常用药物有2%~5%焦油或糠馏油、5%~10%黑豆馏油、蒽林软膏、喜树碱软膏、水杨酸软膏等。

(6)其他:有时还可外用地蒽酚、抗人IL-8单克隆抗体乳膏、辣椒碱等进行治疗。

2、系统治疗药物

常用药物有甲氨蝶呤、环孢素、阿维A、硫唑嘌呤、来氟米特、吗替麦考酚酯等。对于因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诱发和加重的银屑病,还可能需使用青霉素、阿奇霉素、利福平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3、生物制剂(靶向免疫调节剂)

近年来银屑病的生物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系列针对特异性靶点的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相继被研制出来,并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国内已被批准用于银屑病临床治疗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乌司奴单抗以及司库奇尤单抗等,此外还有小分子药物如托法替尼。

相关药品

卡泊三醇、他卡西醇、他扎罗汀、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焦油、糠馏油、黑豆馏油、蒽林软膏、喜树碱软膏、水杨酸软膏、地蒽酚、抗人IL-8单克隆抗体乳膏、辣椒碱、甲氨蝶呤、环孢素、阿维A、硫唑嘌呤、来氟米特、吗替麦考酚酯、青霉素、阿奇霉素、利福平、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乌司奴单抗、司库奇尤单抗、托法替尼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

1、光疗

光化学疗法(PUVA)、窄谱UVB光疗、308nm准分子激光、308nm准分子光可用于银屑病的治疗。

2、洗浴疗法

如温泉浴、日光浴、海水浴、沙浴等,对银屑病的治疗也可起到一定作用。

心理治疗

银屑病也是一种心身性疾病,心理因素在银屑病的诱发、发展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银屑病还可引起多种心理问题,因而心理治疗也是银屑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采用个别治疗、集体治疗、家庭治疗和社会治疗的方式。

中医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给予清热凉血、凉血活血、活血化瘀等中药。须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1、复方中成药

(1)复方青黛胶囊(丸)、郁金银屑片、银屑灵、银屑冲剂、克银丸、消银颗粒、消银片等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凉血祛风。用于热毒、血热风盛型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

(2)血府逐瘀、活血通脉、润燥止痒等片剂、胶囊、口服液,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养血祛风,适用于血瘀风燥型寻常型静止期银屑病。

2、单方及单体中成药

主要有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白芍总甙胶囊、甘草甜素、甘草酸、补骨脂素。使用过程中,需严格监测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欧美报告的患病率为1%~3%,而我国银屑病的患病率较低,约为 0.47%(2012 年)。

好发人群

银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患病率相近,约⅔的患者在40岁以前发病。

好发地区

银屑病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差异很大,与种族、地理位置、环境等因素有关。在我国北方多于南方。

病因

总述

银屑病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等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基本病因

1、遗传因素

银屑病有遗传倾向。有研究显示30%的银屑病有家族史,银屑病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的遗传度为67.04%,二级亲属(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为46.59%。父母一方有银屑病时,其子女银屑病的发病率为16%左右;而父母均为银屑病患者时,其子女银屑病的发病率达50%。

2、环境因素

仅有遗传背景尚不足以引起发病,环境因素在诱发及加重银屑病中起重要作用。最易促发或加重银屑病的因素是感染、精神紧张、应激事件、创伤、妊娠、肥胖、酗酒、吸烟和某些药物作用等。其中点滴状银屑病发病常与咽部急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3、免疫因素

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在表皮或真皮层浸润为银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表明免疫系统参与该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使银屑病的患病风险增加或诱发银屑病:

1、病毒和细菌感染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比健康人更容易患银屑病。反复感染的儿童和年轻人,尤其是链球菌性喉炎,可能面临更高的患病风险。

2、压力

由于压力会影响免疫系统,因此高压力可能会增加患银屑病的风险。

3、肥胖

体重过重者其患病可能性增加。

4、吸烟

吸烟不仅会增加患银屑病的风险,还可能使患者症状加重。

5、皮肤的损伤

如割伤、擦伤、昆虫咬伤或晒伤等,其损伤部位形成银屑病的可能性增大。

6、药物

一些药物会诱发银屑病,如一些抗疟疾的药物、布洛芬和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锂(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普萘洛尔、奎宁等。

7、家族史

这是最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父母患有银屑病则孩子患病的机率会增加。

症状

总述

根据银屑病的临床特征,可分为寻常型、关节病型、脓疱型及红皮病型,其中寻常型占99%以上,其他类型多由寻常型银屑病转化而来。

典型症状

1、寻常型银屑病

(1)皮损形态

初起皮损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展成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可呈多种形态(如点滴状、斑块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

(2)滴蜡现象

刮除皮损最上层的银白色鳞屑,可观察到鳞屑成层状的特点,就像在刮蜡滴一样。

(3)薄膜现象

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

(4)Auspitz征

剥去薄膜时,由于真皮乳头顶部迂曲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刮破,可出现点状出血。

(5)不同部位表现

皮损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以四肢伸面,特别是肘部、膝部和骶尾部最为常见,常呈对称性。不同部位的皮损表现略有不同:

①面部皮损多为点滴状浸润性红斑、丘疹或脂溢性皮炎样改变;

②头皮皮损鳞屑较厚,常超出发际,头发呈束状(束状发);

③腋下、乳房和腹股沟等皱褶部位常由于多汗和摩擦,导致皮损鳞屑减少并可出现糜烂、渗出及裂隙;

④少数损害可发生在唇、颊黏膜和龟头等处,颊黏膜损害为灰白色环状斑,龟头损害为境界清楚的暗红色斑块;

⑤甲受累多表现为“顶针状”凹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2、关节病型银屑病

除皮损外可出现关节病变,后者可与皮损同时或先后出现,任何关节均可受累,包括肘膝的大关节,指、趾小关节、脊椎及骶髂关节。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出现关节畸形,呈进行性发展,但类风湿因子常阴性,X线示软骨消失、骨质疏松、关节腔狭窄伴不同程度的关节侵蚀和软组织肿胀。

3、红皮病型银屑病

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并伴有大量糠状鳞屑,其间可有片状正常皮肤(皮岛),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病程较长,易复发。

4、脓疱型银屑病

包括泛发型(皮疹广泛分布)和局限型(皮疹局限于某一部位)。

(1)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急性发病,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或无皮损的正常皮肤上迅速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淡黄色或黄白色的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常密集分布,可融合形成片状脓湖,皮损可迅速发展至全身,伴有肿胀和疼痛感。常伴全身症状,寒战和高热,呈弛张热型。患者可有沟状舌,指、趾甲可肥厚浑浊。一般1~2周后脓疱干燥结痂,病情自然缓解,但可反复呈周期性发作;患者也可因继发感染,全身衰竭而死亡。

(2)掌跖脓疱病

皮损局限于手掌及足跖,对称分布,掌部好发于大小鱼际,可扩展到掌心、手背和手指,跖部好发于跖中部及内侧。皮损为成批发生在红斑基础上的小脓疱,1~2周后脓疱破裂、结痂、脱屑,新脓疱又可在鳞屑下出现,时轻时重,经久不愈。甲常受累,可有点状凹陷、横沟、纵嵴、甲浑浊、甲剥离及甲下积脓等。

(3)连续性肢端皮炎

这是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的一种少见类型。临床上可发生在手指或足趾。脓疱之后可见到鳞屑和痂皮,甲床也可有脓疱(甲板之下的区域),甲板可脱落。

并发症

银屑病可能会并发多种疾病,如银屑病关节炎、眼部疾病(如结膜炎、睑缘炎、葡萄膜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乳糜泻、硬皮病、克罗恩病、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帕金森病、肾脏疾病等。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既往感染史和家族史,以及鳞屑性红斑、瘙痒等临床表现特点,再结合病理学检查、皮肤镜检查和RCM等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需与其他类型的银屑病以及脂溢性皮炎、头癣、二期梅毒疹、扁平苔藓、慢性湿疹等疾病鉴别。

鉴别诊断

1、脂溢性皮炎

应与头皮银屑病鉴别。皮损为边缘不清的红斑,上覆细小的黄色油腻鳞屑,毛发可稀疏、变细、脱落,无束状发。

2、头癣

应与头皮银屑病鉴别。皮损上覆灰白色糠状鳞屑,有断发及脱发,易查到真菌,多见于儿童。

3、二期梅毒疹

有不洁性交和硬下疳史,典型皮损为掌跖部铜红色、浸润性斑疹或斑丘疹,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4、扁平苔藓

皮损为多角形扁平紫红色丘疹,可融合成鳞屑性斑块,黏膜常受累,病程慢性。

5、慢性湿疹

与发生于小腿、前臂伸侧及骶尾部的肥厚性银屑病皮损进行鉴别。湿疹往往有剧烈瘙痒,皮肤呈浸润肥厚、苔藓样变。

预后

一般预后

银屑病尚不能根治,但经过积极的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预后良好。部分患者的疾病可能会反复发作,只要治疗方法正确,病情仍可得到控制,并逐渐减轻。银屑病病情较顽固,会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危害性

银屑病病情较顽固,会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自愈性

多数点滴状银屑病具有自限性,可自行痊愈。其他类型银屑病一般不能自愈。

治愈性

可通过积极治疗控制病情进展,维持正常生活,实现临床治愈。

根治性

目前银屑病尚不能根治。

复发性

本病易复发,绝大多数患者经过缓解后又会复发。但目前的医疗水平对各种银屑病均可有效予以控制,反复发作的银屑病只要治疗方法正确,总的病情趋势是逐渐减轻的。

影响复发的高危因素包括患者伴有低蛋白血症、家族银屑病史、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及心理因素等。

预防

预防措施

精神紧张、感染、创伤、药物治疗不当、不良生活习惯等均可能会诱发或导致银屑病复发,因此日常避免这些不良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银屑病的发生和复发。

1、日常保持健康的饮食、运动、睡眠、卫生习惯,劳逸结合,避免劳累。

2、注意皮肤清洁,可适当涂抹润肤霜保持皮肤湿润,以维持良好的皮肤屏障功能。

3、注意自我保护,避免磕碰、切割、烧烫等各种皮肤损伤。

4、维持良好的心态,进行自我调节,还可向亲友倾诉,以避免长期紧张、压力过大等不良精神状态。

5、适当进行减肥,使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

6、戒烟、酒。

7、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不盲目或滥用药物。

饮食

饮食调理

规律、合理、均衡饮食,多吃富含营养物质的食物,以满足机体所需,同时避免刺激性饮食,以防加重病情。

饮食建议

1、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2、由于大量脱屑,可引起机体蛋白质大量丢失,因此可多吃鸡蛋、肉类、牛奶等高蛋白食物。

3、还可适当多饮水,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也有助于促进机体恢复。

饮食禁忌

1、日常应忌烟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2、避免食用可疑或明确会引发过敏的食物,以免加重皮损。

3、不可盲目忌口,以防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影响疾病康复。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