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寒

宫寒,通俗来讲就是“子宫寒凉”,临床多以小腹冷痛、畏寒肢冷、月经异常等为主要特点,可引起痛经、闭经、不孕等问题,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虽然“宫寒”一词出自中医古籍,但仍未被官方认证为中医术语。“宫”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宫”即子宫(中医称胞宫、女子胞);广义的“宫”泛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等。而“寒”又有虚寒和实寒之分,虚寒是指体内阳气不足,子宫因失去阳气的温煦而变得寒凉,主要为肾阳不足;实寒是指子宫受到外来寒邪侵袭而出现的病证。我们通常说的“宫寒”,多指肾阳不足导致的虚寒。
主要病因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是否医保
检查项目
重要提醒
就医指南
1、急性剧烈腹痛;
2、产后恶露不尽;
3、怀孕后突然出现阴道大量出血;
4、产后腹痛、发热等感染表现;
5、出现其他紧急情况。
以上须立即就医,必要时到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1、反复小腹疼痛、坠胀;
2、伴月经异常,如月经量少、推迟、颜色异常、痛经;
3、伴白带异常;
4、平素体虚,自觉怕冷、手脚发凉、腰凉;
5、伴腰酸背痛;
6、伴性欲低下;
7、伴长期不孕或反复流产;
8、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明显月经不调、阴道分泌物异常、下腹部不适或不孕的女性,可咨询西医妇科、生殖医学科。
2、有宫寒表现者也可咨询中医妇科。
3、急症者及时到急诊科处理。
1、应避免在经期做妇科检查,最好选择在月经干净后 3~5 天就诊。若为阴道异常流血则必须检查。
2、检查前应排空膀胱,大便充盈者应于排便后检查。
3、医生可能会进行血液、尿液的检查。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或禁食6小时以上,以免影响化验结果
4、穿宽松的运动裤或者裙子,方便做妇科检查。
5、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6、近期做过检查,请带好病例和检查单。
7、如果近期有就诊经历,或者正在服用药物,可以把病历、检查单和服用的药物一并带上。
8、可以让家属陪同就诊。
9、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1、这次就医主要是因为什么?
2、都有哪些症状?多久了?
3、平时月经、白带正常吗?
4、平时有腹痛、怕冷、腰酸背痛症状吗?
5、对性生活有影响吗?
6、对怀孕有影响吗?以前怀孕过吗?有流产史吗?
7、出现这些情况,您觉得跟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或环境有关吗?
8、以前做过什么检查,有治疗过吗?
9、有其它疾病吗?
1、我这属于宫寒吗?
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应该怎么治疗和调理?
5、这个病能治好吗?
6、治疗周期是多长?
7、平时我应该怎么做?
8、需要复查吗?
日常
患者可通过日常生活管理,做到“暖宫”“散寒”,从而利于病情康复。
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和过度情志波动。
遵医嘱坚持用药。中药通常见效较慢,且治疗后仍需服药巩固。
1、生活要有规律,避免熬夜。
2、应注意保暖,尤其下身要少受凉,注意给小腹、腰部和双脚保暖。
3、注意劳逸结合,应节制性欲,切忌讳疾忌医,隐瞒病情。
4、加强体育锻炼,如散步、做操、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
5、平日多用热水烫脚,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使身体处于温暖状态也可改善宫寒状态。
6、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按摩关元、太溪、三阴交等穴位,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10分钟,一日一次。
注意观察月经、白带等有无变化。
遵医嘱定期复查,患者复诊时需携带上次就诊的病历、相关检查结果及药方,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适度调整药方。
现代养生保健产业,针对“宫寒女性”,特别推出了系列暖宫产品和设备,利用各种营销策略吸引患者高价购买。患者应该正确认识“宫寒”,事实上,科学的日常生活管理,即可达到“暖宫”效果,无须过度迷信所谓高级设备的疗效。
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等体格检查外,还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常规、激素测定、妊娠试验、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检查等。
医生一般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检查。首先观察患者的情况,主要是看患者的脸色、舌头。很多宫寒女性面色发白,舌质暗淡,舌苔白。然后,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病史、进行脉诊等。必要时,还会进行西医的妇科专科检查。
1、血常规
了解血液情况,明确病因,如确定有无贫血及贫血程度。
2、激素测定
包括卵泡生成激素、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泌乳激素测定等,有助于了解激素水平及周期性变化。
3、妊娠试验
部分育龄女性需要排除妊娠情况。包括快速胶乳凝集抑制法、双抗体夹心酶免疫法、免疫金溶胶斑点过滤法等。
4、染色体检查
部分患者需要检查是否有染色体异常。
1、B超
B超能更好的穿透到盆腔,清晰的显示子宫及卵巢的正常与异常。
2、子宫输卵管造影
造影不但能提示输卵管是否通畅,阻塞的部位,还能观察子宫腔形态。
诊断性刮宫或取子宫内膜活检,可以了解有无排卵及确定子宫有无器质性病变。
治疗
中医治疗宫寒,主要以“寒则热之”“虚则补之”为总则。虚寒主要是温肾助阳,暖宫散寒。实寒则需要温化寒湿,行气活血。但要注意,宫寒的治疗应由专业的医师指导,根据个体患者差异制定最适合的方案,患者不应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应到正规中医机构咨询意见。
1、虚寒
(1)方药:艾附暖宫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2)常用加减药物:当归、杜仲、肉苁蓉、吴茱萸、香附、鹿角霜、续断、淫羊藿、巴戟天、锁阳、补骨脂等。
2、实寒
(1)方药:温经汤、桂枝茯苓丸等。
(2)常用加减药物:艾叶、桂枝、干姜、吴茱萸、炮姜、附子、肉桂、小茴香等。
艾附暖宫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温经汤、桂枝茯苓丸
1、艾灸
医生使用艾卷在相应穴位上烧灼、熏熨,必要时还可配合某种药物使用(如隔姜灸、隔附子饼灸等)。通过艾灸对经络穴位产生温热性刺激,可以起到温经散寒、行气通络、加强机体气血运行的作用。主要适用于外部寒邪侵袭引起的宫寒痛经等。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足三里、三阴交、八髎穴等。
2、温针灸
医生通常在留针的毫针(针灸最常用的一种针具)针柄上插入2cm左右的艾卷施灸。针灸相应的穴位,以起到温通经络、促进血液运行等作用,从而改善宫寒。常用的穴位包括气海、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等。
宫寒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多发于体质较弱的女性。
病因
宫寒主要由于体内阳气不足和外来寒邪侵袭所致。
1、体内阳气不足
包括素体阳虚、年老肾亏、久病伤肾、房事过度等原因导致阳气的温煦功能减弱,使得子宫因失去阳气(主要是肾阳)的温煦而变得寒凉。
(1)素体阳虚:天生营养不良或因早产、流产等原因导致身体素质差,使得体内阳气不足,不能温煦子宫,而引起宫寒。
(2)年老肾虚: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精逐渐消耗,从而导致肾阳不足,不能温煦子宫,而引起宫寒。
(3)久病伤肾: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如贫血)、疾病治疗不及时或治疗错误,因久病导致机体虚弱,从而容易导致宫寒的发生。
(4)房事过度:频繁的房事使肾精不断转为生殖之精,导致肾精不足、肾阳亏损,易发生宫寒。
2、外来寒邪侵袭
身体遭受寒邪侵袭,使得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很多生活不良习惯会成为诱因:
(1)贪食寒凉食品。
(2)贪图凉快,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甚至经期吹空调。
(3)穿着受寒,如穿低腰裤、短上衣,直接在寒冬腊月穿着单薄。
(4)贪凉,经常用冷水。
(5)长期居处寒凉之处。
症状
宫寒的患者,临床多以腹痛、畏寒、月经异常等为主要特点。
1、腹痛
主要表现为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实寒者可出现疼痛固定不移,虚寒者还可伴有下坠之感。
2、畏寒
患者可表现为怕冷,自觉腹部发凉、手脚发凉、腰凉等。
3、月经异常
主要为月经量少、推迟。实寒者月经多色暗有块,虚寒者月经色淡质稀。部分患者可伴有白带清稀量多、浮肿、腹泻等不适。
4、其他
包括气短乏力,腰膝酸软或腰痛剧烈(像要折断一样),性欲淡漠,小便次数多或失禁,大便稀溏,舌质暗淡,苔白,脉沉细尺弱或沉涩等。
宫寒可在女性经期、孕期、哺乳期、平素(主要表现为妇科杂病)等阶段造成各种病症。
1、月经期疾病可有
月经后期、闭经、痛经等。
2、孕期疾病可有
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宫外孕等。
3、哺乳期疾病可有
恶露淋漓不尽、产后腹痛等。
4、妇科杂病可有
慢性盆腔痛、子宫内膜异位症、阴道炎、不孕等。
诊断
通常医生根据望闻问切即可确诊。必要时,可结合激素测定、B超等辅助检查来明确病因,帮助判断病情。
中医认为,除宫寒外,气滞血瘀、血虚失荣均可导致女性下腹疼痛,需加以鉴别。
1、气滞血瘀
主要表现为小腹或少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脘腹胀满,食欲欠佳,烦躁易怒,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
2、血虚失荣
主要表现为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预后
宫寒的预后主要与其病因、治疗等因素有关。无论是实寒还是虚寒,如果不积极治疗或调整改善,均会对女性的生殖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1、月经异常,痛经症状严重。
2、身形肥胖,气色不好,脸上易长斑,有黑眼圈。
3、性欲减退,可影响性生活和家庭生活。
4、严重可致不孕不育,怀孕后易流产。
一般来讲,由于外来寒邪侵袭而致的宫寒患者,经及时积极地治疗后多可治愈。而素体阳虚、年老肾亏、久病伤肾等引起的宫寒,病情通常缠绵,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调理,才可获得治愈。
多数患者经及时有效地治疗或长期精心地调理,通常可获得治愈。
若患者在治疗后,受到贪凉、性生活不合理等诱发因素的影响,则可能再次出现宫寒表现。
预防
预防宫寒主要包括避免寒凉、注意保暖、增强体质等。
1、要注意避免过多接触寒凉,特别是月经期间、产后、哺乳期的女性。如经期女性不要冒雨涉水、坐卧阴冷潮湿之处。
2、平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注意脚部保暖,春夏之交不要过早暴露双腿、过早穿短裙,穿裙子的话,最好要穿厚羊毛袜打底,以防寒从脚下生。
3、平时要加强营养,多进行运动锻炼,增强体质。
饮食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清淡饮食,平日多食用羊肉、鸡、鲤鱼、鲫鱼、黑芝麻、山药、花生、核桃、枣、栗子、胡萝卜、茄子等温性食品。以下两个药膳可供参考。
1、苁蓉羊肉粥
肉苁蓉30g,精羊肉100g,粳米100g,细盐、葱白、姜末、胡椒粉各适量。将肉苁蓉微火煎煮30分钟,去渣留汁备用,羊肉洗净后细切,米淘洗干净,二者同入锅中,加水适量,兑入药汁,熬煮至粥熟时,加葱盐等调味料,再煮2分钟即可。每日空腹食用2次,5~7天为1疗程。
2、羊脊骨汤
羊脊骨(连尾)1条,肉苁蓉、菟丝子各15g,葱、生姜、食盐适量。将羊脊骨砍成块,肉苁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菟丝子酒浸3日,晒干,捣末。锅中加水适量,放入羊脊骨与肉苁蓉,同炖至熟透,调入菟丝子末及调味品即可。每日早、晚空腹食用。
1、宫寒的女性,一年四季都要少吃或不吃寒性食品,如梨、西瓜、黄瓜、绿豆、苦瓜、冬瓜、冰糕、冻奶茶等。
2、忌食辛辣刺激等食品,严禁酗酒、吸烟。
1、宫寒女性可每日午餐或晚餐后喝一杯姜茶,以化解食物带来的寒凉。
2、如患者不慎受寒,可饮用热红糖姜水使身体发汗,祛除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