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闪光

眼睛闪光是一种眼部视觉现象,其是指视野中出现闪光感,可为间断性或持续性。引起眼睛闪光的原因比较多,包括血液供应异常、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脱离、眼部炎症或感染、偏头痛等。一般来讲,患者在经过及时有效的干预后,预后良好;若未及时进行合理的治疗,病情可能进一步发展,预后相对较差。
主要病因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是否医保
检查项目
重要提醒
就医指南
1、眼睛频繁出现闪光现象,影响日常生活;
2、伴眼前黑影、视力下降、视野缺失、视物变形、眼痛;
3、伴头痛;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患者须于眼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眼部检查,建议患者就诊前不要戴美瞳,不要滴眼药水。
3、若近期患者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患者近期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有什么症状?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
2、您的症状是持续出现的还是偶发的?
3、您的症状出现在单眼还是双眼?
4、您有无其他眼部疾病?
5、您既往有无眼部损伤或眼部手术?
6、您有近视吗?
7、您有眼部以外的其他疾病吗?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2、我的情况严重吗?会失明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4、我这种情况需要治疗多长时间?能治好吗?
5、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么?
6、我需要复查吗?多久来复查?
日常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用眼习惯,接受手术治疗者,应做好术后护理。此外,患者要监测自身病情,密切关注视力、视野等方面的变化。
1、心理特点
眼睛闪光可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这些均可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当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让患者心情逐渐平静,接受现实,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卧床休息,保持头部放松。
2、观察术后疼痛情况。术后伤口疼痛属于正常现象,口服或肌注一般止痛剂可以缓解,如果不能缓解或术后2~3天又出现剧烈疼痛,应及时报告医生,查找原因以便合理处理。
3、术后遵医嘱应用抗生素类眼药水,并配合医生更换敷料,预防感染。
4、术后需要包扎术眼并加盖保护眼罩,这期间要减少活动,尤其要避免头部过多活动。
5、进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以保证营养物质供给,提高组织修复。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证大便通畅。刺激性食物以及烟酒、咖啡等都要戒除。
1、尽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避免长时间看电脑、手机、电视或书籍,用眼一段时间后要眺望远方或闭目休息,防止眼睛过度疲劳。
3、尽量避免任何可能伤害眼睛的活动,例如暴力运动。
患者要注意监测自身症状,如果眼睛闪光持续不缓解,或者出现视力下降、看到浮动黑点或突然视野变窄等,应立即就医。
检查
如果眼睛有闪光感,需要及时就医。就诊后,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了解基本情况;之后,可能建议做眼部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目的是了解患者的视力和视野情况,有助于初步诊断病情。
1、眼部B超
可以帮助了解眼睛内部结构有无异常。
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这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视网膜和玻璃体的详细结构,了解有无异常。
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可以帮助医生检查视网膜血管的情况。在该检查中,医生会注射一种名为荧光素的染料,然后使用特殊的相机捕捉染料流过视网膜血管的图片。
治疗
饥饿、过度疲劳、久蹲等所致的眼睛暂时性闪光,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注意日常生活方式即可;若为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脱离、眼部炎症或感染等导致的眼睛闪光,则需要针对原发疾病展开相应的治疗,比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后脱离所致的闪光症状,一般会在3个内好转。但应该在诊断后3个月内再做一次散瞳检查,判断视网膜有无损伤。如果合并有视网膜裂孔,应尽快施行激光或冷凝治疗。
2、视网膜脱离
目前主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适宜的手术方式,包括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除术、硅油填充术、充气式视网膜固定术等。
3、眼部炎症或感染
尽早、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妥布霉素、万古霉素、头孢呋辛、环丙沙星等。
目前,没有治疗眼睛闪光的特异性药物,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的药物,具体详见“对因治疗”。
妥布霉素、万古霉素、头孢呋辛、环丙沙星
眼睛闪光的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的,具体详见“对因治疗”。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无传染性。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
导致眼睛闪光的原因比较多,包括血液供应异常、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脱离、眼部炎症或感染、偏头痛等。
1、血液供应异常
视网膜是眼球后部的一层组织,对光进行感应并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送到大脑以形成视觉。视网膜的正常功能依赖于充足的血液供应。如果存在饥饿、过度疲劳、久蹲等情况,会导致脑部血液供应受阻,进而影响眼底视网膜的血液供应,从而出现眼睛短暂闪光的现象。
2、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是一种类似于果冻的透明胶状物质,位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具有维持眼球形状和固定视网膜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受到某些疾病的影响,玻璃体可能会发生老化或变性,部分凝胶状玻璃体可能会转化为“液化”状态。这些液化的玻璃体可能会流到玻璃体和视网膜之间,从而导致玻璃体和视网膜分离,形成玻璃体后脱离。
而在玻璃体与视网膜的分离过程中,不是所有区域都能轻易地分开,一些玻璃体仍可能与视网膜粘在一起。此时转动眼球,则仍然粘连的玻璃体会牵拉视网膜,刺激视网膜上的视细胞,进而产生眼睛闪光的感觉。若牵拉作用时间过长,可能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孔洞,即视网膜裂孔。通常,孔洞越大,感觉到的闪光感就越强烈。
3、视网膜脱离
即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分离,多发生于高度近视、眼外伤的人群。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眼前常出现闪光感,一般出现在视野的边缘。
4、眼部炎症或感染
眼部炎症或感染如虹膜睫状体炎、眼内炎等,可导致眼睛的屈光介质变得混浊,影响光线的传播并可能造成视觉异常,包括眼睛闪光。
5、偏头痛
一些人在偏头痛发作之前会有视觉先兆,眼前可出现闪光,非常典型的是“之”字形、波浪线状的闪光,并逐渐向四周扩展。此外,患者眼前还可出现暗点,部分患者甚至会发生视物模糊或视力丧失。
症状
眼睛闪光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看到一些实际不存在的像星星或者闪电一样的亮光,这种情况可能持续几秒钟,也可能持续几分钟,甚至可能持续更长的时间。此外,患者可伴随其他症状,比如眼前黑影、视力下降、视野缺失、视物变形、眼痛、头痛等。
眼睛闪光如果未得到及时的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导致部分或全面的视力丧失。
诊断
医生通过对患者既往病史、症状的问诊,并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比如眼部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一般可明确诊断。
预后
眼睛闪光的患者及时进行干预,预后通常较好;若未经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或者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导致视力丧失,预后相对较差。
1、眼睛闪光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包括阅读、驾驶、工作等。
2、眼睛闪光可能是一些严重眼病的早期信号,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眼部外伤等,有助于预防眼睛闪光。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进食,避免过度饥饿;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避免久蹲等,有助于防止脑部血液供应受阻,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进而出现眼睛短暂闪光的现象。
2、避免眼部外伤
视网膜脱离可导致眼睛闪光。日常注意保护眼睛,避免外伤,有助于避免视网膜脱离的发生,进而起到预防眼睛闪光的目的。
3、其他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可早期发现可能导致眼睛闪光的眼部疾病,比如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裂孔等,及时进行治疗,从而取得较好的预后。
饮食
眼睛闪光的患者平时要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的食物、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高盐、高糖的食物。
1、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有助于眼睛健康,眼睛闪光的患者适当食用具有一定的好处。胡萝卜、甜红薯、南瓜、菠菜、西红柿都是很好的食物选择。
2、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和E、硒、锌等可以帮助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的伤害,眼睛闪光的患者食用后有一定益处。柑橘类水果、浆果、坚果、海鲜、谷物都是很好的食物来源。
3、均衡饮食,荤素搭配,保持营养的均衡。
1、忌辛辣刺激食物,不要吃葱、大蒜、生姜、辣椒、花椒等。
2、忌食咸菜、鱼罐头等高盐食物,以及高糖、过度油腻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不利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