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指任何因素造成的右束支传导减慢或组织学的断裂使右心室除极在左室之后,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比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少数可见于正常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注意定期随访即可。

主要病因

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肺栓塞、介入手术

发病部位

胸部,心脏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常见症状

心绞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乏力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清心肌标志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CT检查

英文名称

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重要提醒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心脏病变情况。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心电图检查发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出现心绞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本病属于心血管内科诊治范畴,患者可去心血管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听诊器听诊和心电图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发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改变多久了?

2、期间有没有心绞痛、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

3、这些症状会加重或减轻吗?哪些情况下会加重?哪些情况下会减轻?

4、就诊之前有没有进行过治疗?怎么治疗的?效果如何?

5、既往是否有心脏疾病的相关诊断?

6、还有其他疾病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病?

2、我的情况严重吗?会影响寿命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有什么治疗方法?需要住院吗?

5、治疗后是否可以正常生活?

6、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8、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日常

总述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检测病情变化,以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生活管理

1、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情绪激动。

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注意控制体重。

4、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5、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6、植入起搏器的患者还应注意避免埋入起搏器侧上肢快速的、突然地移动或用力举高,以免起搏器导线移位;同时应避免到有很大电力或磁场的场所,以免干扰起搏器工作。

病情监测

注意监测心率、心律、呼吸等,如果出现原有症状加重或新症状,则应及时就医诊治。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心绞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会建议其进行血常规、血清心肌标志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CT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会对患者进行心脏听诊检查,以便初步判断心脏病变情况。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可通过观察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数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

2、血清心肌标志物

医生可通过观察肌红蛋白、肌钙蛋白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变化,了解有无心肌损伤以及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显示心脏结构变化和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助于了解心脏病变情况,帮助诊断。

2、X线、CT

能够了解胸部心肺病变情况。

其他检查

心电图可将心脏的电活动显示为纸上的描记曲线,有助于诊断本病。本病的心电图检查可有以下几个特点:

1、QRS波时限≥0.12秒。

2、V1、V2导联QRS波呈rsR'型或M形。

3、Ⅰ、V5、V6导联S波增宽而有切迹,其时限>0.04秒;aVR导联呈QR型,其R波宽而有切迹。

4、V3导联R峰时间>0.05秒。

5、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Ⅰ、V5、V6导联T波方向常与终末S波方向相反,仍为直立。

6、在不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或左后分支阻滞的情况下,QRS电轴一般仍在正常范围。

治疗

治疗原则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应在心血管内科医生的指导下,针对病因及基础疾病,采取合适的措施,比如药物治疗、植入起搏器等。

药物治疗

1、利尿剂

患者可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常用药物包括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2、β受体阻滞剂

患者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改善心肌重构,常用药物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相关药品

氢氯噻嗪、呋塞米、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手术治疗

1、植入起搏器

(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和(或)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等双分支、三束支传导阻滞者,可酌情植入起搏器。

(2)急性获得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伴室上性或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需用普鲁卡因胺、奎尼丁、胺碘酮或大剂量利多卡因纠正者,可在用药前植入起搏器。

2、外科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较严重瓣膜病变者,需要通过外科手术解除解剖结构的异常,恢复正常心功能。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好发人群

多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人群。

病因

总述

正常情况下,心脏传导由窦房结开始,然后通过结间束到房室结,再从左束和右束分支到达浦肯野纤维网。当一些累及右心的器质性病变或医源性因素导致生物电信号不能顺畅的通过右束支传到右心室时,即会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如果右束支的传导速度比左束支慢40ms以上(正常≤25ms)或右束支传导阻滞性传导中断,则会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基本病因

1、心脏器质性病变

比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等。

2、各种原因导致的右心负荷过重

比如肺栓塞、肺源性心脏病等。

3、医源性损伤

导管消融术等介入手术、心脏外科手术,都可能损伤右束支,从而导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症状

总述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临床上常无特异性症状,多表现为原发病症状。例如心绞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乏力等。

并发症

随病情进展,可能导致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甚至引起猝死。

诊断

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等疾病史,出现心绞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并结合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即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与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时相性束支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相鉴别。

鉴别诊断

1、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QRS波时限<0.12秒。

2、时相性束支传导阻滞

由于室内传导系统的特性,当心率过快或过慢时,束支传导系统复极不完全,可产生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图形,心率正常时消失。通常属正常心电现象。

预后

一般预后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预后与原发疾病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有关。如果不合并心脏问题,则由于一般不影响血流动力学,所以预后通常较好。

危害性

若合并心脏问题,诊治不及时,则可能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甚至猝死。

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能好转,但一般不能完全治愈。

预防

预防措施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以下几种措施有助于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原发病,比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等。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避免熬夜、适当运动等。

3、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避免医源性损伤。

饮食

饮食调理

患者应重视饮食调理,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均衡饮食为主,注意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饮食建议

1、建议给予低脂、低盐、低热量、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2、注意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比如香蕉、橙、橘子、枣、山楂、苋菜、玉米须、干蘑菇、马齿苋等,以保护心肌功能。

饮食禁忌

1、禁烟酒,避免浓茶、浓咖啡。

2、忌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比如肥肉、辣椒、油炸食品等。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