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和咽喉部呼吸道黏膜的急性炎症的总称。70%-80%由病毒引起,少数为细菌所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不一,从单纯的鼻黏膜炎到广泛的上呼吸道炎症轻重不等。本病全年皆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发,一般病势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较好。本病与中医学的感冒相类似,又称伤风、冒风、冒寒、重伤风等。

主要病因

感受六淫之邪、时行毒邪

其它名称

伤风、冒风、冒寒、重伤风

发病部位

肺卫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常见症状

鼻腔及咽喉黏膜的充血、水肿

相关中医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英文名称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偏低,分类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伴有细菌感 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或有核左移现象。

2、病毒分离

收集病人的咽漱液、鼻洗液、咽拭子等标本接种于鸡胚羊膜腔内,可分离 出病毒,有助于确诊。

3、免疫荧光技术检测

取病人鼻洗液中的鼻黏膜上皮细胞涂片,或用咽漱液接种于细胞 培养管内,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阳性者有助于早期诊断。

4、血清学检查

取病人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进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试 验。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增4倍或4倍以上者有助于早期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中医倡导防重于治,首先注意预防,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中医药治疗的原则为解表达邪,风寒为主者,疏风散寒,辛温解表;风热为主者,疏风散热,辛凉解表。对症状较重者可给予西药对症处理。

流行病学

好发人群
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

病因

基本病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人体感受六淫之邪、时行毒邪所致,主要是风邪致病。感邪之后是否发病与正气盛衰有关。

1、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机袭入

包括生活起居不当,寒温失调,如贪凉露宿、冒雨涉水等以致外邪侵袭而发病;过度劳累,耗伤体力,肌腠不密,易感外邪而发病;气候突变,六淫之邪肆虐,冷热失常,卫外之气未能及时应变而发病;素体虚弱,卫外不固,稍有不慎即可感邪而发病。

2、病邪犯肺,卫表不和

肺主皮毛,职司卫外,而卫气通于肺,卫气的强弱与肺的功能关系密切。外邪从口鼻、皮毛而入,肺卫首当其冲,感邪之后,很快出现卫表及上焦肺系症状。卫表被郁,邪正相争,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肺气失宣而见鼻塞、流涕、咳嗽等。

2. 病邪少有传变,病情轻重有别

病邪一般只犯肺卫,很少有传变,病程短而易愈。但亦有少数感邪深重,或老幼体弱,或原有某些慢性疾病者,病邪从表人里,迅速传变,可引起某些合并症或继发病。

综上所述,本病病位在肺卫,其病因病机主要是外邪乘虚而入,以致卫表被郁,肺失宣肃,一般病情轻浅。因四时六气各异,或体质强弱、阴阳偏盛之不同,临床表现虚实寒热各异。

诊断

诊断原则

1、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并排除其他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急性传染性疾病如麻疹、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等,可作出临床诊断。病毒分离、免疫荧光技术及细菌培养对明确病因诊断有帮助。

2、普通感冒

为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短,起病较急。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以鼻部症状为主。

(1)主要症状:早期有咽部干燥,继而出现鼻塞、喷嚏、低热、咳嗽,鼻流清涕,以后变稠,呈黄脓样。鼻塞4-5天,如病变向下发展侵入喉部、气管、支气管,则可出现声嘶、咳嗽加剧、或有少量黏液痰,1-2周消失。全身症状短暂,可出现全身酸痛、头痛、乏力、食欲下降、腹胀、腹痛、便秘或腹泻等,部分患者可伴发单纯性疱疹。

(2)体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偶有眼结膜充血,可有体温升高。

3、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病原体多为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1)主要症状:急性病毒性咽炎咽部发痒或有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表现为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

(2)体征:咽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有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喘息声。

4、急性咽-扁桃体炎

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1)主要症状:起病急,咽痛明显,发热,畏寒,体温可达39℃以上。

(2)体征: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5、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多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多见于儿童,成人偶见,夏季较易流行,起病急,病程约1周。

(1)主要症状明显咽痛、发热。

(2)体征咽部、软腭、悬雍垂和扁桃体上有灰白色小丘疹,以后形成疱疹和浅表溃疡,周围黏膜有红晕。

6、急性咽结膜炎

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起病急,病程一般4-6日。夏季多发,儿童多见,由游泳传播。

(1)主要症状:发热、咽痛、流泪、畏光。

(2)体征:咽部及结膜充血,可有颈淋巴结肿大,或有角膜炎。

诊断依据

1、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并排除其他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急性传染性疾病如麻疹、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等,可作出临床诊断。病毒分离、免疫荧光技术及细菌培养对明确病因诊断有帮助。

2、普通感冒

为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短,起病较急。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以鼻部症状为主。

(1)主要症状:早期有咽部干燥,继而出现鼻塞、喷嚏、低热、咳嗽,鼻流清涕,以后变稠,呈黄脓样。鼻塞4-5天,如病变向下发展侵入喉部、气管、支气管,则可出现声嘶、咳嗽加剧、或有少量黏液痰,1-2周消失。全身症状短暂,可出现全身酸痛、头痛、乏力、食欲下降、腹胀、腹痛、便秘或腹泻等,部分患者可伴发单纯性疱疹。

(2)体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偶有眼结膜充血,可有体温升高。

3、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病原体多为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1)主要症状:急性病毒性咽炎咽部发痒或有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表现为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

(2)体征:咽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有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喘息声。

4、急性咽-扁桃体炎

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1)主要症状:起病急,咽痛明显,发热,畏寒,体温可达39℃以上。

(2)体征: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5、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多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多见于儿童,成人偶见,夏季较易流行,起病急,病程约1周。

(1)主要症状明显咽痛、发热。

(2)体征咽部、软腭、悬雍垂和扁桃体上有灰白色小丘疹,以后形成疱疹和浅表溃疡,周围黏膜有红晕。

6、急性咽结膜炎

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起病急,病程一般4-6日。夏季多发,儿童多见,由游泳传播。

(1)主要症状:发热、咽痛、流泪、畏光。

(2)体征:咽部及结膜充血,可有颈淋巴结肿大,或有角膜炎。

鉴别诊断

1、过敏性鼻炎

主要表现为喷嚏频作,鼻涕多,呈清水样,鼻腔水肿、苍白,分泌物中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发作常与外界刺激有关,常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等。

2、急性传染病前驱期

麻疹、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斑疹伤寒、白喉等,在患病初期可伴有上呼吸道症状,但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并有其特定的症状特点可资鉴别。

3、流行性感冒

流感的潜伏期很短,一般1-3天,常有明显的流行性。起病急骤,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出现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可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少数患者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诊断可供鉴别。

预防

预防措施

1、平时加强体育锻炼,适当进行室外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同时应注意防寒保暖,在气候冷热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避免雨淋受凉及过度疲劳。在感冒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活动,防止交叉感染。

2、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密切观察。注意煎药及服药要求,治疗本病的中药宜轻煎,不可过煮,趁温热服,服后避风取汗,适当休息。

3、在饮食方面,宜清淡,若饮食过饱,或多食肥甘厚腻,使中焦气机受阻,有碍肺气宣通,影响感冒的预后。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