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乳蛾

乳蛾,中医病名。是指以咽痛或咽部不适感,喉核红肿、表面有黄白脓点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本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以儿童及青壮年为多见。西医学的急慢性扁桃体炎等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治疗。

主要病因

火热邪毒搏结、脏腑失调

其它名称

乳鹅、单蛾、双蛾、连珠乳蛾、烂乳蛾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常见症状

咽痛或咽部不适感,喉核红肿、表面有黄白脓点

相关中医疾病

急慢性扁桃体炎

英文名称

tonsillitis

检查

实验室检查

局部检查

急性发作者见喉核红肿,喉核上有黄白色脓点,重者喉核表面腐脓成片,但不超出喉核范围,且易拭去,颌下多有譽核。迁延日久可见喉关暗红,喉核肥大或干瘪、表面凹凸不平,色暗红,上有白星点,挤压喉核,有白色腐物自喉核溢出。

治疗

药物治疗
乳蛾辩证要点1. 风热邪毒搏结咽喉,蒸灼喉核,气血壅滞,故觉咽喉干燥、灼热、疼痛,喉核红肿;邪聚喉核,咽喉开阖不利,故疼痛吞咽时加重;发热、微恶风、头痛、咳嗽、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在表之证。2. 外邪未解传入于里,或素体蕴热,蕴结肺胃,致肺胃热毒炽盛,上攻喉核则见喉核红肿,咽痛剧烈,连及耳根,吞咽困难;热灼津液成痰,痰火郁结,故痰涎多。腹胀,口臭、口渴引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厚、脉洪数为肺胃热盛之象。3. 反复发作,迁延日久,邪毒滞留,客于喉核;邪热暗耗阴液,损及肺肾,阴虚咽喉失养,无力托毒,阴虚虚火上炎,熏灼喉核故见咽喉干燥灼热,异物感微痛、开合不利,午后症状加重。午后唇赤颧红、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腰膝酸软、舌质干红少苔、脉细数等均为阴虚火旺之证。4. 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饮食失调,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喉核失养,邪毒客于喉核,托毒无力,故咽部干痒不适;咽干不欲饮,口淡、纳呆、咽痒,少气懒言,四肢倦怠,形体消瘦,清阳不升,气机不利故有异物梗阻感、咳嗽、脘腹痞闷、易恶心呕吐等;小儿乃稚阴稚阳之躯,胃气尚未充实,加之病久未愈,更损脾胃,脾胃中焦不健,更易反复发作,且后天生化匮乏,故小儿可伴见鼾眠、吞咽不利、反复发作、纳呆、头昏痛、发育迟缓等。神疲乏力、口淡不渴、痰白、大便溏清、舌淡苔白腻、脉缓弱为脾虚湿困之证。5. 久病入络之气血不畅,气滞血瘀,咽喉失于荣养,故咽干涩不利、刺痛胀痛、喉关暗红;病程日久,余邪滞留成痰,与瘀血搏结于喉核则表现为痰涎黏稠量多,不易咯出,喉核肿痛反复发作,或喉核肥大,触之石硬。舌质暗有瘀点、苔白腻、脉细涩。乳蛾治疗原则本病以“清、消、补”为治疗之大法。发病急骤者,多为实证、热证,宜疏风清热,利咽消肿;泻热解毒,利咽消肿。病程迁延或反复发作者,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宜滋养肺肾,清利咽喉;健脾和胃,祛湿利咽;活血化瘀,祛痰利咽。乳蛾证治分类内治(一)外邪聚喉核症状:咽喉干燥、灼热、疼痛,吞咽时加剧。可兼见头痛,发热,微恶风,咳嗽,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利咽消肿。方药:疏风清热汤加减。常用药:荆芥、防风、金银花、连翘、黄芩、赤芍、玄参、浙贝母、天花粉、桑白皮、牛蒡子、桔梗、甘草。(二)邪热传里,毒聚喉核症状:咽痛剧烈,痛连耳窍、耳根,吞咽困难,呼吸不利,面赤气粗,口气热臭喷人。高热神烦,口渴引饮,咳嗽痰黄稠,腹胀,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脉洪大而数。治法:泻热解毒,利咽消肿。方药:清咽利膈汤加减。常用药:荆芥、防风、薄荷、金银花、连翘、栀子、黄芩、黄连、桔梗、牛蒡子、玄参、甘草。(三)肺肾阴虚,火灼喉核症状:咽部干燥灼热,异物感、疼痛不盛,开合不利,午后症状加重。或可兼见唇赤颧红,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腰膝酸软。舌质干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养肺肾,清利咽喉。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常用药:百合、生地、熟地、麦冬、玄参、当归、芍药、贝母、桔梗、甘草。(四)肺胃虚弱,喉核失养症状:咽部不适,异物感,咽干不欲饮、口淡、纳呆、咽痒,咳嗽痰白。可兼见脘腹痞闷,恶心吐呕,少气懒言,四肢倦怠,形体消瘦,大便溏清,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小儿可伴见鼾眠、吞咽不利、纳呆、反复发作头昏痛、发育迟缓等。治法:健脾和胃,祛湿利咽。方药:六君子汤加减。常用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五)痰瘀互结,瘀阻喉核症状:咽干不适,咽部异物感,吞咽不利,或咽部刺痛,痰涎黏稠量多,不易咯出,喉核肿痛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舌质暗有瘀点,苔白腻,脉细涩。治法:活血化瘀,祛痰利咽。方药:会厌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柴胡、枳壳、桔梗、甘草、玄参、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外治1、含漱:用金银花、甘草、桔梗适量,或荆芥、菊花适量煎水含漱,每日数次。2、吹药:可选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中药粉剂吹入患处,每日数次。3、含服:可用清热解毒利咽中药含片或丸剂含服。4、雾化吸入:用清热解毒利咽的中草药煎水,雾化吸入,每日1-2次。5、烙法:喉核肥大或反复发作者,可用烙治法。急性发作时禁烙,必要时行手术摘除。6、啄治法:用三棱针或扁桃体手术弯刀,在扁桃体上做雀啄样动作,每侧4-5下,伴少量出血,以吐2-3口血为度。2-3日1次,5次为1疗程,一般不超过3个疗程。乳蛾针灸疗法1、体针实热证,选合谷、内庭、曲池,配天突、少泽、鱼际,每次2-4穴,泻法,每日1-2次。虚证,选太溪、鱼际、三阴交、足三里,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2、耳针实热证,取扁桃体、咽喉、肺、胃、肾上腺,强刺激,留针10-20分钟,每日1次;或取扁桃体穴埋针,每日按压数次以加强刺激。虚证,取咽喉、肾上腺、皮质下、脾、肾等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以中强度按压2-3次,以加强刺激。3、刺血法喉核红肿疼痛、高热者,可点刺扁桃体、耳尖等耳穴或耳背静脉放血,亦可点刺少商或商阳放血,每穴放血数滴,每日1次,以泻热消肿。4、穴位注射实热证者,选脾俞、肩井内五分、曲池、天突、曲池、孔最等,每次取一侧的1-3穴,每穴注射柴胡注射液或鱼腥草注射液2毫升。乳蛾其他疗法擒拿:实热证而见咽痛剧烈、吞咽困难、汤水难下者,可用擒拿法以泻热消肿止痛,以利吞咽。
其他治疗

1、刺割法

应用毫针或针刀,刺割喉核表面;或用三棱针点刺耳尖、少商、商阳穴放血,有泄热消肿的功效。

2、吹药法

可选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中药粉剂吹人喉核患处,每日数次。

3、含漱法

用金银花、甘草、桔梗适量,或荆芥、菊花适量煎水含漱,每日数次。

4、含噙法

可用清热解毒利咽的中药含片或丸剂含服。

5、蒸汽吸入

用清热解毒利咽的中草药煎水,蒸汽吸入,每日1-2次。

6、烙治法

适用于久病乳蛾、喉核肥大者,经多次珞治后可使喉核逐渐缩小,并消除咽喉不适的症状,从而免于手术。

7、啄治法

适用于久病乳蛾、喉核肥大者,多次啄治后可达到与烙治类似的效果。

流行病学

好发人群
儿童及青壮年

病因

基本病因
起病急骤者,多为外邪侵袭,火热邪毒搏结喉核而致。若病久体弱,脏腑虚损,咽喉失养,无力托毒,邪毒久滞喉核而发。

诊断

诊断原则

1、急骤发作者

常有受凉、疲劳、外感病史。咽痛剧烈,吞咽困难,痛连耳窍,可伴有畏寒、高热、头痛、纳差、乏力、周身不适等症状,小儿可有高热、抽搐、呕吐、昏睡等症状。

2、慢性发作者

常见咽干痒不适,哽哽不利,或咽痛、发热反复发作。

诊断依据

1、急骤发作者

常有受凉、疲劳、外感病史。咽痛剧烈,吞咽困难,痛连耳窍,可伴有畏寒、高热、头痛、纳差、乏力、周身不适等症状,小儿可有高热、抽搐、呕吐、昏睡等症状。

2、慢性发作者

常见咽干痒不适,哽哽不利,或咽痛、发热反复发作。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喉痹、白喉相鉴别。

1、乳蛾与喉痹

症状非常相似,但乳蛾的病位在喉核,故见喉核红肿,表面有脓点;喉痹的病位在咽部,可见喉底有颗粒状突起,喉核一般无明显红肿及脓点。

2、乳蛾若喉核表面腐脓成片时应与白喉相鉴别

白喉病喉核上可见灰白色假膜,假膜可超越腭弓,覆盖软腭、悬雍垂或咽后壁,假膜与组织紧密粘连,不易剥离,如强行剥离则易出血;乳蛾的白色分泌物一般不超出喉核范围,且易于拭去。

预防

预防措施

1、乳蛾急发者应彻底治愈,以免迁延日久,缠绵难愈。

2、注意饮食有节,患病期间饮食宜清淡,避免肥甘厚腻的食物,实热证者忌辛燥食物。戒烟酒。

3、注意起居有常,增强体质,避免感冒诱发乳蛾。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